梅山剪紙

簡介梅山剪紙是以梅山文化為底蘊的在益陽安化地區流行的民間剪紙藝術的總稱。 清明時節紙幡、中元節打紙錢燒包,梅山地區傳統的“扎冥屋子”,送喪用的花圈,這些祭祀活動剪紙都有較為嚴格的民俗講究。 梅山剪紙具有十分明顯的地域特徵,是梅山民俗活動中最亮麗的色彩。

簡介

梅山剪紙是以梅山文化為底蘊的在益陽安化地區流行的民間剪紙藝術的總稱。其代表是以生長在安化縣仙溪鎮光明村的剪紙藝人向亮晶提供的剪紙資料為佐證,反映了益陽市近代剪紙活動狀況,益陽市政府2009年通過相關專家論證,確定該生存狀態的剪紙藝術為益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故命名為“梅山剪紙”。

歷史

“梅山剪紙”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在傳統生活中它主要表現在:祭祀活動、婚禮慶典、重大節日、壽誕 、生育 、鞋花樣、生活裝飾、生活娛樂(影子戲)這些方面,梅山剪紙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是當地人民民眾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清·嘉慶十六年《安化縣誌》記載: “梅山地區土俗淳古,其俗多慷慨……”在梅山巫教活動中需要用土紙剪成各種桃符、紙錢等,這些活動一直流傳至今。清明時節紙幡、中元節打紙錢燒包,梅山地區傳統的“扎冥屋子”,送喪用的花圈,這些祭祀活動剪紙都有較為嚴格的民俗講究。門箋紙只在大年三十張貼在門楣上,民間有諺語道:“貼了門簽紙,辭了討賬客;扯了門簽紙,辭了拜年客”。 扯掉門簽紙一般是過了正月十五,門箋紙在這裡具有明確的指向性。以“鵝”為主要圖案的婚慶剪紙是梅山剪紙最重要的特徵,婚慶剪紙既表示喜慶,還有許多禁忌,以主人家的房屋房間數進行剪紙活動。出嫁的女兒生了小孩,做外婆的要在雞蛋上剪蛋花貼在上面,作為首要禮品用籮筐盛裝挑著去女兒家道喜,雞蛋花是梅山民俗的獨特形式。梅山地區的民間刺繡,木雕等要先用紙剪出花樣,再照著剪紙去作業。過去梅山地區盛行影子戲,影子戲的影身是剪紙做成的藝術品。

發展

現代梅山地區剪紙藝人向亮晶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創新了立體剪紙,在全國範圍得到普及推廣,走向世界各地,立體剪紙迅速崛起,“梅山剪紙”藝人在傳承與發展上起到了模範作用。
梅山剪紙具有十分明顯的地域特徵,是梅山民俗活動中最亮麗的色彩。傳統梅山剪紙隨著文化的變遷與時代的發展逐漸被淡化,有的隨著民俗活動的消失已經消失,在現有的民俗活動中大部分已經被機械製品所替代,梅山剪紙急需我們整理和搶救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