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茂春

梁茂春

梁茂春,男,中央音樂學院 教授,博士生導師,考試門主角。1940年生於上海,1964年6月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系。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教學、研究工作。迄今為止,已發表專題論文及音樂評論文章200餘篇。主要著作有:《中國當代音樂》、《百年音樂之聲》、《香港音樂家》等。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梁茂春,男,是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授以及博士生導師,1940年生於上海。 考試門 主角。

學術成果

學術專著

曾出版的專著有《中國當代音樂》、《香港作曲家》、《百年音樂之聲》等,發表了《中國五代作曲家》、《論民族樂隊交響化》、《“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音樂》、《二十世紀前半葉的華裔音樂創作》、《論賀綠汀作品的鏇律》、《冼星海的音樂思想》、《許常惠音樂創作之路》、《寫在“譚盾交響作品音樂會”之前》、《論“語錄歌現象”》等專題論文和音樂評論文章共三百多篇。

參加研討會

1988年 6 月,應邀到香港參加“第三屆中國新音樂史一九四六一九七六國際研討會”。1991年7 月,應邀到德國柏林參加“國際大眾音樂學會第六屆年會”。1992年6 月,應邀到台灣參加“江文也紀念研討會”。1992年11月至1993年 7月在美國伊利諾大學音樂學院進行學術交流和講學。期間應邀到美國斯托克頓市參加“國際大眾音樂研究學會”。1996年 2月,到台灣參加第五屆“華裔音樂家學術研討會”。1996 年 10月,到韓國參加“鄭律成作品發表會”。1997 年 2月,到香港參加“中樂發展國際研討會”。1997年 7月到日本金澤參加“國際大眾音樂學會第九屆年會”。1998年 7月到義大利“貝拉吉奧國際寫作中心”的從事研究工作。

社會兼職

世界名人錄

1994年入選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研究所編《國際知識分子名人錄》。1997年入選中國《世界名人錄》及《中國教育專家名典》。

百家講壇

2003年12月26日:百家講壇

《偉大的傳歌者》 (全文)

今天,我講的題目叫《偉大的傳歌者》。如果我們把中國的藝術歌曲比喻成一頂藝術的皇冠的話,那么王洛賓的那首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就可以說是皇冠上的一顆明珠。它是永遠閃耀著藝術光芒的一首精美的作品,它又像是產生在草原上的,開放在草原上的一朵野花,永遠散發著靜靜的幽香。我們紀念王洛賓,懷念王洛賓,了解王洛賓的創作,我想,就從他的這首歌曲開始。

在那遙遠的地方

這首歌曲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遙遠的地方,也就是在青海這個地方產生之後,很快就傳唱全國。今天可以說,不單是全中國,也可以說在華人所在的地方,就會流傳著《在那遙遠的地方》的歌聲。這是王洛賓一生創作中間影響最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給中國人民留下的一份最寶貴的音樂的遺產。

但是,這首歌曲,我們一直在流傳中間只知道它是一首民歌,一首青海的民歌,不知道它作者是王洛賓。因為王洛賓是有一個特殊的遭遇,這個遭遇當然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在他創作的時候,(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人們並沒有這種強烈的著作權意識,或者是這首歌是我的。當時(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大家知道,還是在抗戰時期,還是在抗日戰爭的艱難的時期。但是,這是一首純情的歌曲,一首愛情歌曲。

抗戰歌曲

在抗戰時期,人們對音樂的需求,同樣是很廣泛的。愛情歌曲也能夠接受,老百姓也能夠喜歡的。當然,當時的主鏇律是抗戰歌曲,就像《義勇軍進行曲》,像《游擊隊歌》,像《保衛黃河》,像《八路軍進行曲》這樣一些威武雄壯的歌曲。但是,抗日戰爭的時期,另一方面,也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情的、非常美麗的抒情歌曲,像《松花江上》,像《嘉陵江上》、《長城謠》。這首歌曲在當時來講,也是一首比較特殊的歌曲,它看起來好像游離在時代之外,在抗戰時期,在遙遠的地方產生了這么一首純的愛情歌曲。

民族精神

當然,我講,民歌的背後是什麼?民歌的背後就是一種民族精神,在抗戰時期,我們演唱民歌,本身就是一種民族精神的發揚!這是一個音樂的深刻的道理。

還有,就是說,當這首歌曲產生之後,王洛賓還把它用在一部抗日的歌劇裡頭。這就是他在四十年代初編的,這部歌劇叫做《沙漠之歌》。表現的是一個漢族青年,到少數民族地區去,通過生活、動員,發動了少數民族地區的抗日的隊伍,成了一部抗日內容的愛國題材的一部歌劇。

那么,這首歌曲本身也跟抗戰直接地聯繫起來了。當然,還有一層道理,大家記住,就是所有的愛情歌曲,它在內容上不單單是表現愛情,都可以做廣泛的理解的。趙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她》(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我們可以想像愛情、愛人,但是也可以表現友情,也可以把她——“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她”當成我們祖國。因此,它這個理解都是可以廣泛的。

一個形象

在那遙遠的地方的姑娘,完全可以理解成為一個可愛的祖國這樣的一個形象。所以,所有的愛情歌曲,它並不是僅僅表現愛情的,它深層次,它也有民族的情緒,也有愛國的內容的這種表述。那么,王洛賓所以不在歌曲上署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說,王洛賓在解放以後,他的命運也是很曲折艱難的,他在監獄裡面就呆了15年之久。作為“反革命”,在新疆監獄裡頭一住15年,從1960年一直到1975年才出來。這個期間,當然,作為“反革命”是不允許署名的。所以,很自然地,這是一首民歌了。這種現象不僅僅發生在王洛賓的身上,很多被打成右派的,被抓起來的,在歌上都不能署名了。因此,都成為民歌了。

被流傳

那么,王洛賓後來曾經講過一句話,他說,如果一首歌能夠像民歌一樣被流傳,那么對作曲家來講,這是最好的一個獎品,一個最好的獎勵。所以,這首歌曲一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人們才知道。噢,這還是,原來是作曲家王洛賓的(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作品。這是跟王洛賓生平,他的傳奇性生平和曲折性的經歷有關係的。那王洛賓是最早開始下工夫挖掘民間音樂的人。特別是挖掘西部民歌的,挖掘少數民族音樂寶庫的作曲家,他在中國音樂史上的這個特殊的貢獻,在這方面是一個。

產生的時間

關於《在那遙遠的地方》的產生的時間,說得不是很清楚。王洛賓自己留下的手稿,他有時候說1938年,有時候手稿上說1939年,有時候說1941年,光他自己說的時間至少得有三個。根據我的這種考證,我把它定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就是1940年左右。依據呢,就是說,他是去參加了一個電影導演叫鄭君里拍攝一部紀錄片,鄭君里請他去做一個民眾演員,這樣到了青海湖的北邊,海北草原上。鄭君里拍這部片子叫《民族萬歲》,是一部很有影響的,在抗戰時期的,他是記錄了抗戰時期的少數民族,為了抗戰的勝利而貢獻力量的這么一部片子。到那裡去拍,是為了拍藏族的當時開展抗日的活動。是王洛賓隨著這個拍攝組到了海北草原,在那裡遇上了藏族的千戶長的女兒,叫卓瑪。開始,王洛賓也沒提這個事情,一直到了晚年,他非常喜歡這個藏族的卓瑪,這個姑娘,這個千戶長的女兒。拍攝的時間,也就兩三天的時間嘛,產生一種神奇的、很強烈的感情,一種好感吧,也說不上什麼其他的感情,一種強烈的好感。於是,就在騎著駱駝的過程中間,哼出了這么一首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

形象的比喻

這首歌曲,講它是草原上開放的一朵野花,我覺得,還是一個形象的比喻,這首歌曲確實具有民歌的特點,民歌的風采。它簡單,非常簡單,簡單到真像民歌一樣。它的結構就是一個上、下句,我們最簡單的音樂段落,在專業音樂講,叫做“兩個樂句的樂段”,也就是民歌中間的那上、下句。上句就是“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上句;下句就是“人們走過她的身旁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就這么簡單,就這么簡單的上、下句的結構。那么,如果可以細分的話,上句可以分成兩個小句,下句可以分成兩個小句,音域只有八度。這么一首優秀的歌曲,音樂只在一個八度之內,噠,噠,噠,這是最高音;嘀,嘀,嘀,噠,這是它的最低音,在一個八度之內。我們並不感覺到它的音域多窄,也並不感覺它的音結構多短。在最窄的音區中間,在最小的結構中間,它容納了無限的感情。這在創作上一種高的境界和高的水平,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我感覺到,也是在創作中間最難的,最能夠獲得的也許就是這種境界了。就是他用最簡單的手法來表達了人類最豐富的感情。《在那遙遠的地方》做到了。往往做到這種歌曲創作的時候,他一定需要神來之筆,好像有如像神助的一樣,靈感的噴發偶然得之,這樣的優秀的作品。

那么,《在那遙遠的地方》了,我講了,如果分成上、下四個小句的話,它每個小句的開頭,都是la do,la do re do si la do la do lai, la do la si la 四句開頭都是la do,這在民間歌曲裡頭叫作做“同頭”。頭是同的,開頭是同的,同頭變尾,尾巴變了,就是結尾變了。多簡練的手法,達到了多神奇的藝術效果!這是藝術創造的至境——最高的境界。

王洛賓自己說過,他說:“我在創作《在那遙遠的地方》,曾經用了一個哈薩克的民歌,叫做《羊群里躺著想念你的人》音調的素材。”那么,這個歌因此很多人也說,這是一首改編的歌曲,改編的原素材,王洛賓都說了嘛:《羊群里躺著想念你的人》。那么,我斷定它是一首創作歌曲。我分析了《在那遙遠的地方》和《羊群里躺著想念你的人》之後,就發現了它的變化是很大的,變化是比較大的。也就是,它的創造性是關鍵,他在調式上,他進行了變化;他在鏇律的結構上,進行了變化;在樂句的處理上,也進行了變化。就是融匯了王洛賓自己的很多的創造性在這裡頭。這個就可以說它是一首王洛賓的創作歌曲,是他在學習了西部民歌兩年之後的一個優秀的藝術的結晶。我是這么來認識的。

那么,在這首民歌裡頭,這首民歌《在那遙遠的地方》,已經形成一首王洛賓歌曲的時候,它就不僅僅是一首藏族的歌曲了,他是跟卓瑪在一塊產生的歌曲嘛,在藏族地區嘛!它也不僅僅是一首哈薩克的民歌了,它應該是融合了西部的少數民族,甚至還有漢族因素的一種多種藝術因素的綜合。所以,我說它是一種千錘百鍊的一種民歌的境界。它的可貴之處,就是歌曲的深情、真摯的抒情氣質。純真的愛情就是這么簡單,就是這么痴情的,就像這首歌曲一樣。

那么,還有一個就是說,這首歌曲從四十年代初產生,四十年代流傳到內地之後,1946年由作曲家成田賀為他編配了一個非常精彩的鋼琴伴奏。這個鋼琴伴奏,使這首歌曲成為了一首完整的藝術歌曲。這個鋼琴伴奏編得非常好,同樣也是簡單而有藝術效果的。手法非常簡練,但是鋼琴伴奏和這個民歌體的作品非常地融洽,成為一首完整的藝術作品。從此,它更受到廣大歌唱家的喜愛。

最突出的貢獻

那么,這就是王洛賓對中國音樂的一個最突出的貢獻,他貢獻了一批西部歌曲風格的作品,有創作的,大量地是記錄和改編,和整理,和譯配的。他在二十世紀中國音樂史上的這個特殊貢獻,他的傳奇的一生,我們今天都知道,他是“西部歌王”,是那么一系列優秀歌曲的編創者。他是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像“出土文物”一樣,被重新發現,重新理解,重新又達到了他的一個人生的一個新的境界。

那么,我現在再回過頭來講講王洛賓。他在北京出生以後,他是受到了北京的民間音樂的薰陶,他的家庭就是一個貧民的家庭,從小在今天叫做通縣的路河中學讀書。後來,又進入了北京師範大學,是師範大學裡頭學習音樂的一個學生。

那么,這個時候,在北京學習的時候,他事實上他已經開始了音樂創作的活動。最初的,像為徐志摩的詩《雲遊》譜了曲,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中間的一首詩譜了曲,叫做《奴隸之愛》譜了曲。這是他的音樂創作的最初的表現。那么,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他就偷偷地離開北京,當北京被日本軍隊占領之後,他就偷偷地離開了北京,到了河南。從河南到了山西,在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紅洞縣,他參加了“西戰團”,“西戰團”就是“西北戰地服務團”。當時是丁玲在那裡領導的。

進行抗戰宣傳

那么,到火線上去為軍隊、為人民演出,進行抗戰宣傳,這個時候他又寫出了一批抗戰的歌曲,像《洗衣歌》,像《老鄉,上戰場》,還有《風陵渡的歌聲》。這是他的創作,我覺得,是他的一個創作的開端的事情。

那么,從1938年春天開始,他就和作家蕭軍和詩人塞克,塞克是一個詩人,同時也是優秀的歌詞的作家,好多當時優秀的歌曲是塞克作詞的,他和王洛賓也有合作。他們三個就一起離開了西戰團到了蘭州。從此,開始了王洛賓的一個創作和整理西部民歌的一個新階段。

開始接觸到維吾爾族

他是在蘭州開始接觸到維吾爾族的民歌。怎么接觸到的呢?因為1938年抗戰初期,青海當時是盛世財統治底下,蘇聯有一批物資從西部運過來,是通過新疆的車隊送到內地來的。所以,有一些是維吾爾族的司機經常路過“河西走廊”到蘭州這個地方。那么,他就是聽維吾爾族的司機唱了一首吐魯番的民歌,記下來填上詞,這個詞也就是根據漢族的司機給他翻譯的。翻譯,當時的翻譯條件是不太好的,就是初懂維吾爾族文吧,初懂維吾爾族文字。翻譯的時候,就是,噢,這是一個西瓜,那兒一個姑娘,辮子長長的,眼睛大大的。他就翻譯了幾個關鍵字。那么,重要的工作,是要王洛賓把漢字,把它連線起來,填入維吾爾族的一個民間曲調中間去。

王洛賓,我感覺到他實際上,他的歌、他的詩寫得很好。他有一種詩人的氣質,或者說,具有“流浪詩人”的氣質。他是一個不太安分的人,比如說,他不太願意停留在一個地方,他在流浪的過程中間,經常激發起他的創作的靈感。你看他最後的留著鬍子,帶著禮帽的形象,很像西部的這些流浪的少數民族形象,從性格上、氣質上都產生了變化。但是,開始他是在蘭州蒐集到這些民歌,填上這個民歌呢,我們不能用叫“忠實於原作”的,現在的叫做“民族音樂學”的忠實於民間音樂的,這種原本面貌的這種來要求它。這是一個特殊時期,他也是拿過來填上詞,讓漢族人來唱。他的服務的目標,主要是漢族人能夠了解和熟悉西部民歌。

《達坂城》

《達坂城》是他的第一首歌曲,填出來了之後,第二天就讓他當時在蘭州服務的一個抗戰劇團就演出了。演出的時候,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受到了廣泛的歡迎,非常喜歡這首作品。因此就流傳起來了,因此就一發而不可收拾。

他就通過在蘭州學習西部民歌,然後在甘肅的地方上宣傳的時候,一路上學習維吾爾族的、哈薩克族的民歌。那么,填了多少東西呢?填了《達坂城》、填了《掀起你的蓋頭來》,蒐集、整理了《喀什噶爾舞曲》、《青春舞曲》、《流浪之歌》、《我等你到天明》等等歌曲。這些歌曲是他1938年開始的時候,就是一下子有這么多的作品出現了。這些作品確實是非常精彩的西部民歌。我們現在也聽一下這首《達坂城》。

這達坂城是從烏魯木齊以東,在吐魯番和到烏魯木齊之間的一個非常小的村莊。由於這首歌曲,達坂城今天成了一個全世界的人都要去旅遊的地方。所以,王洛賓的紀念館在達坂城,那兒有一個王洛賓的紀念館。還有一個雕像,是雕著“達坂城的姑娘”。這首歌曲影響是非常大的。王洛賓在二十世紀80年代,達坂城授予他一個叫“榮譽村民”這么一個稱號。他為達坂城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這是他到了蘭州以後改編的第一首民歌。這一首民歌改編成功,對王洛賓的鼓舞很大。從此,就在西部紮下了根,從此就在西部開展他的音樂活動,一直到解放以後,最後是1996年逝世在西部烏魯木齊,一輩子在西部貢獻他的才能。

《掀起你的蓋頭來》

他除了《達坂城》之外,已經有像《掀起你的蓋頭來》、《青春舞曲》、《阿拉木罕》、《半個月亮爬上來》等一系列的歌曲。這是他從民歌中間提煉、改編、翻譯、填詞,進行編配的這個作品的產生。所以,這個工作特別具有一種歷史性的開創的意義。這些歌曲成為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一個特別的亮點。(插王洛賓改編的部分歌曲聯唱)

這些歌曲都是產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的一些蒐集的,正是他發揮了一座橋樑的作用。少數民族歌曲的流傳,同樣的歌曲,如果你歌詞——漢詞翻譯得不好,是不容易在漢族地區進行流傳的。那么,王洛賓他作為是一位音樂家,他寫詩上又很有才氣的一個詩人,歌詞寫得非常地樸實,真的具有民歌那樣的味道。當然,他當時的這些歌詞翻譯的情況,跟我剛才講的情況一樣,都是根據幾個得到的關鍵字來編成的。因此,他在編詞的時候,他能夠考慮到漢族語言的四聲,跟少數民族曲調的結合的問題,節奏,音韻,他都能考慮到,是非常細緻的,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因此打上了深深的王洛賓的印記。我覺得,如果要講著作權,這肯定是著作權,這裡頭有創作成分,你不承認王洛賓的這個著作權,是不應該的。

那么,這些精彩絕倫的西部民歌,以獨特的熱情、奔放、粗獷、熱烈、坦率的這種音樂氣質,跟漢族民歌決然不一樣的,這樣一種審美的特點,很快就受到了漢族人民的喜歡。同時,它有一種特殊的音階,特殊的調式。這個音階、調式,你看,它七聲音階的,它帶有大、小調的這種風格,非常獨特,以淳樸、熱烈的音樂的表達,與巨大的審美的力量,為中國音樂的寶庫增添了一份異彩。這是他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就做出來的一個貢獻。就像一串串閃光的珍珠一樣,很快獲得了全國人民的喜愛。

那么,這是大概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1941年他就發生了一件事情,就是被國民黨抓進監獄了。他在蘭州,被國民黨把他當成共黨嫌疑,被抓進監獄裡,一呆3年。監獄就在蘭州黃河南岸,他監獄的地方看得見黃河堰灘那么一個地方,在山上呆了3年,小木籠子裡頭呆著。從此,他開始了監獄生活。他說:“我跟監獄一輩子結下了不解之緣,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但是這個人呢?他是這樣的,他是一個音樂家,他熱愛音樂,所以他在監獄裡頭還寫歌。監獄裡頭,他寫了,它叫《來,我們排成隊》、《囚人之歌》、《大豆謠》,等等,反映他的監獄裡頭的生活。

他的創作確實是表達他自己的心情、感受,有的時候就像日記一樣,來表達他的感受。他把他的音樂當作他的一種心靈的表露的一種工具。一直到1944年3月份才放出來,才出獄。出獄之後無路可走,沒地方可去。這個時候,青海的行政區長官叫馬步芳,馬步芳是個軍閥,他很喜歡音樂。王洛賓在青海呆了幾年,他很欣賞王洛賓的才能。1944年出獄了之後,他就派專人到蘭州去把他接到青海去,就成了馬步芳的座上客了,從此埋伏下了,王洛賓為什麼在解放以後他的經歷那么曲折!

我講到這裡頭,他還沒去過新疆呢,他只是在青海和甘肅蘭州蒐集民歌。但是,解放以後他得到了去新疆的機會,這是隨著王震的部隊去到新疆的。他是“馬家軍”的人,作為起義的部隊被吸收到解放軍裡頭。然後,就到了新疆。在新疆,他再次得到了深入生活,接觸少數民族的生活,深入學習少數民族音樂的機會。因此,他到新疆之後,再一次地展現了他對西部民歌的整理和學習的成績。他到了那裡之後,就寫了、編創了《哪裡來的駱駝隊》。這是1949年的一首歌曲,《哪裡來的駱駝隊》;《克拉克什河水彎又長》,這是建國初期的;還有一首歌,叫做《黑力其汗》,這是一首載歌載舞的歌舞劇,實際上也是一首吐魯番的民歌。

代表建國初期的特點

這些歌曲都是王洛賓記錄、整理。這個時候,他的維語也好一些了,翻譯的條件也好一些了,所以記譜來講,相對來講,更準確,譯詞更講究,非常有(特色),代表了建國初期的一個特點。

但是,王洛賓的道路是非常曲折的。建國初期,他由於歷史的原因,就受到了審查,但是還沒有大的問題。他是從1960年開始入獄的,入了新疆的第一監獄。我為了採訪王洛賓的材料,我還到過這個監獄去看過。這確實是個模範監獄,非常好的一個監獄,在新疆地區,當時在王洛賓入獄的時候,關了相當多的新疆上層人士:知識分子、大學問家,所以王洛賓在那個地方。

我問他,我說:“你在監獄裡頭15年時間,怎么樣啊?”他說:“哎呀,我這個人哪,只要有民歌的地方,我就生活得很愉快。”監獄裡頭有民歌,他在外頭很多蒐集不到的民歌,在監獄裡頭蒐集到了。外頭沒有弄清楚的這些民歌流傳的歷史,他請教那些高級的維吾爾族的、哈薩克族的大知識分子,把這種民歌的來龍去脈都弄清楚了。監獄裡頭是,這個監獄還是組織得相當好的,就是每年過節,國慶、新年元旦都有活動,王洛賓也是一個文藝積極分子,業務骨幹,你不去勞動的,你幹嘛?——你去組織大家監獄裡頭的文藝活動,來活躍監獄文娛生活。因此,他可以不去幹活,去幹嘛?去蒐集民歌,找這些老專家蒐集民歌。在監獄裡頭,他還蒐集、整理了不少東西。這真是一個很特殊的條件!還有一個特殊條件,就是說,他在創作上有能力。他這個人一接觸少數民族,他的人也活了,創作面貌也很不一樣了。如果讓他寫漢族的東西,我看他不怎么樣。可能有一種,他有一種少數民族特殊的氣質,或者一種特殊的緣分在這裡頭。

特殊的現象

還有一個特殊的現象,1960年他入獄了,他在1962年,新疆軍區文工團因為創作的需要,又把他假釋出獄了,就是你出來,到外頭來寫東西,給我們寫東西。當然,寫革命的東西了,寫歌頌毛主席,寫歌頌革命路線的東西了。所以,這個時期,他能夠在獄外也能夠進行創作,但是不能用他的名義來寫。所以,他寫的很多東西,大家都不知道是王洛賓寫的。那么,他利用在獄外保釋、假釋的過程中間,寫了什麼東西呢?他就要立功贖罪,戴罪立功。

《趕壩子》表演唱

這個時期的作品,有《趕壩子》表演唱,有《黑眼睛》,民歌改編的。還有一首,我不知道在座的年輕的朋友們,是不是知道?有一首歌曲,叫《日夜想念毛主席》。這首歌曲是1962年的,在獄外時候寫的。他就是根據維吾爾族的一個老漢,叫庫爾班,解放了,感謝共產黨,感謝毛主席,他攢了一點盤纏,要騎著毛驢到北京去看毛主席。

根據騎著毛驢上北京這么一件事情,寫了一首歌曲,《日夜想念毛主席》。這首歌曲同樣是全國流傳。只是當時我們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我在當學生的時候,就知道這首歌,但是不知道王洛賓寫的。當時王洛賓用了一個筆名,叫艾依尼丁。艾依尼丁是一個維吾爾族的名字。艾依尼丁,曲。這首歌曲,維吾爾族風格,但是是創作的,不是原曲調。他的曲調寫得非常生動的:“毛主席,毛主席,日夜都在想念您。我要勤生產,來努力把盤纏來攢起。”然後,我要騎上毛驢到北京去看毛主席。我日夜想念毛主席。想念毛主席,用的叫維吾爾語,叫“撒拉姆毛主席”。最早演唱的時候,演員在舞台上就騎著一頭毛驢,假地騎著毛驢的動作,在滿台轉,非常生動,一首歌頌領袖的歌曲。這首歌曲是他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作品,就是說,他在那樣艱難的環境中間,他還能寫出非常富有藝術創造性的作品。

1979年,王洛賓的冤案得到了正式平反。1981年恢復軍籍。還讓他擔任烏魯木齊部隊文工團的藝術顧問。這個時候,王洛賓重新穿上軍裝,師級待遇,可是他已進入老年。但是,從此之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直到他1996年去世,是他人生最輝煌的時期。從1986年開始,在烏魯木齊開王洛賓作品音樂會,上海開,北京開,深圳開,廣州開,一直台灣開,香港開,新加坡開,美國開他的作品音樂會。所到之處,人們都是為他的這些傳奇式的遭遇而非常地同情。同時,他也是當時身體非常好,每到演出,還在台上又唱又跳,非常活躍的一個階段,是他人生的一個輝煌的時期。

晚年的時期

在晚年的時期,在他那樣的生活條件之下,同樣地創作了一些有影響的作品,一直到他70多歲的時候。1996年3月,他逝世於烏魯木齊,終年83歲。所以,王洛賓為二十世紀中國音樂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在那遙遠的地方》,就像一朵永遠散發著清香的鮮活的花,由他譯配、改編、整理的眾多的西部民歌,他的漢語的歌詞,不但在節奏上、情緒上與原民族的曲調配合得緊密,還能夠在漢語的韻律和語氣上,能夠唱起來朗朗上口,這是別人所難以做到的和難以替代的。

他的確是一位偉大的傳歌者,他的這個歷史的功績將永載史冊,他將永遠地活在我們廣大的音樂愛好者和人民的心裡。

考試門事件

中央音樂學院一位70歲的知名教授、博士生導師梁茂春自曝曾與一名準備考取該校博士研究生的女學生,發生肉體關係,並收受該生10萬元賄賂。最終因女學生並未如願上博,老教授向校方紀檢部門坦白此事。

14日,中央音樂學院發言人證實此事,稱已對當事教授作出嚴肅處理。

博導攜妻子向學校坦白

該教授梁茂春,是中央音樂學院的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教學研究,在音樂評論界很知名,還曾在《百家講壇》開講座。

“他是主動坦白的。”14日,中央音樂學院何姓發言人稱,今年7月,該教授攜妻子一起來到學院紀檢部門稱,與一名鄒姓女學生發生超越師生的肉體關係,收受該生10萬元賄賂。

梁教授稱,鄒姓女生是外地學校碩士研究生,今年準備考取中央音樂學院的博士生。為能如願被錄取,鄒先給梁5萬元作為“學費”。此後又給梁5萬元作為疏通關係的“打點費”。

今年5月,中央音樂學院的博士生錄取成績公布,鄒姓女生並未如願考上博士。知情人透露,此後鄒找梁鬧,甚至到學校相關部門討說法,“梁覺得很被動,所以主動向校方坦白”。

何姓發言人坦言,梁向校方承認問題態度比較誠懇,這位70歲的高級知識分子可用“聲淚俱下”形容。向校方坦白前,梁已將10萬元退給鄒姓女生。

校方取消該博導三項權利

何姓發言人稱,事情發生後,學院召開了主要負責人會議,決定對其“取消所有招生、教學和學術的權利”。對此,何姓發言人解釋,梁是該校退休人員,由於梁專業突出而被返聘代課和招生,因此不存在開除的問題。這種“取消”是學校範圍內的、永久性的。至於梁個人在社會上的學術等權利,學校也無權干涉。

因為鄒姓女生並不是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生,校方未對其進行處罰。

另據了解,學院對鄒姓女生考博的各項成績進行調查,發現除了梁教授打分“過高”,其他參加考核的4名教授打出的分還是公正、客觀的。

中央音樂學院發言人表示,這是建校以來首次出現的情況。

14日,國家大劇院人士表示,原定“八月合唱節”中給公眾開講座的梁教授,目前已經被取消講座。

學生驚呼“不能相信”

“不能相信!不敢想像!”14日,中央音樂學院的多名學生表示。在這些學生眼中,梁教授是一名德高望重、值得尊敬的老師。

上過梁教授課的學生稱,梁是音樂系最好的老師之一,他的課都是“滿員”狀態。

一名研究生說,梁平時對學生特別好,課餘時間學生向他請教問題,他都會耐心解答。學生們要做論文,梁也會幫著查找資料。

教授曾上《百家講壇》

該教授梁茂春,是中央音樂學院的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教學研究,在音樂評論界很知名,學生稱其“德高望重”。他曾在《百家講壇》開講座《不停息的鏇律之偉大的傳歌者王洛賓》。在國家大劇院的“八月合唱節”中,原擬安排該教授給公眾開講座,目前已取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