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縣人民政府2006年工作報告

桐梓縣人民政府2006年工作報告由時任縣長羅其方2006年2月15日在縣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

關於桐梓縣“十五”計畫執行情況暨國民經濟
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報告
(2006年2月15日在縣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縣 長 羅其方
各位代表:
根據《中共桐梓縣委關於制定桐梓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縣人民政府制定了《桐梓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各位代表連同《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05年暨“十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回顧
2005年是我縣實施“十五”計畫的收局之年,縣人民政府在縣委的領導下,在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和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依靠全縣幹部民眾,求實進取,開拓創新,較好完成了縣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為“十五”計畫的順利完成劃上了圓滿句號。
——綜合經濟實力增強。2005年預計全縣完成生產總值24.5億元,同比增長14.5%;完成財政總收入1.79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500萬元,剔除農業稅免徵因素,分別同比增長48%和64%,兩項指標再創歷史新高。建設經濟強縣和經濟強鎮工作紮實推進,各項經濟指標完成較好。
——“三化”進程明顯加快。一是工業經濟發展後勁增強。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2.1億元,同比增長15.3%。完善煤炭管理體制,加大安全整改力度,65間煤礦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或通過市級驗收。完成煤焦稅費和價調基金6936萬元,同比增長71.8%。愛東電石廠、白家坡電站建成投產,容光煤礦、17對9-30萬噸新建煤礦、圓滿貫電站等項目正在建設,桐梓火電廠、煤化工、海綿鈦、吉源煤礦、花秋二礦、花秋一礦等重點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完成機械廠和磷肥廠改制,職工得到妥善安置。二是農業產業化經營有新進展。落實免徵農業稅政策,農民負擔明顯減輕,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2294元,同比增加217元。實現糧食總產量29.17萬噸,總產量和單產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收購菸葉15.94萬擔,實現擔均價527元,是1998年以來完成市下收購計畫最好的一年。完成肉類總產量4.6萬噸,同比增長12.5%。完成畜牧稅費664萬元,同比增長11%。新造方竹3萬畝,全縣方竹面積達到33萬畝。發展無公害商品蔬菜2萬畝。三是強力推進縣城舊城改造,鄉鎮集鎮建設穩步推進,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縣城鎮化率達到31%。完成縣城供水主管網改造,解決了高樓層用水難問題。率先啟動全省首家縣級城管綜合執法試點,推行環境衛生和園林綠化作業招標管理,縣城環境衛生狀況明顯改善。
——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崇遵高速公路全線通車。省道303桐梓段和桐梓至茅石通鄉油路改造全面完工,松坎至獅溪、桐梓至九壩、新站至小水、水壩塘至芭蕉、酒店至天坪五條通鄉油路和羊磴至坡渡公路正在改造。新建通村公路110公里。桐梓至容光二級電煤專用公路已經省發改委立項,前期工作有序推進。習水至新站二級公路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積極實施農村飲水、“長治”、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和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建成沼氣池3150口。認真抓好天保、荒山配套造林工程,創建了柏箐黃蓮市級自然保護區和涼風埡省級森林公園。建成燎原110KV變電站。完成桐梓火車站鐵路貨場擴建工程。實現鄉鄉通網際網路,正在實施村村通電話、電視工程。建成縣醫院傳染病區。完成火化場新建工程,推行火葬制度改革。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鞏固“兩基”成果,教育事業健康發展。高考取得優異成績,文科考生首奪全省狀元。加大科技投入,科技水平進一步提高,科技工作通過國家覆核驗收。較好完成了市下的各項人口和計畫生育控制指標,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達到全省優質服務合格縣標準,列入全省創新人口管理工作機制試點縣。實現農村初級衛生保健達標,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高。成功舉辦“兩節一展”,民間武術在國內、國際賽事中奪冠。啟動地方志續修工作。完成經濟普查、1%人口抽樣調查工作。經濟普查、價格認證和小公民道德建設暨“雙合格”親職教育工作獲全國表彰。榮獲全市雙擁工作先進縣稱號,人民武裝工作獲全省表彰。殘疾人工作連續十年獲得全市第一名。“平安桐梓”創建力度加大。其他各項工作也取得了明顯進步。
“十五”時期,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承前啟後、夯實基礎、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我縣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速度快、效益好、成果多的一個時期。五年來,縣人民政府按照建設“綠色生態走廊,特色產業之鄉,工業經濟大縣,遵義衛星城市”的發展定位和“強一攻二興三,富民強縣升位”的發展思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力推進“三化”進程,加快小康建設步伐,經濟結構逐漸轉型,社會事業協調發展,順利完成了“十五”各項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十五”期末全縣生產總值預計比“九五”期末增長64.8%,年均增長10.5%,三次產業結構由“九五”期末的52:24:24調整到“十五”期末的38:26:36;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分別比“九五”期末增長98%和60.5%,年均增長14.5%和9.9%。
(一)“三農”投入力度加大,農村經濟發展能力增強
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大力實施農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努力增加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九五”期末增加570元。一是落實休養生息措施。實施農村稅費改革,免徵農業稅和取消提留統籌,全縣農民年均減負2000多萬元。投入“三農”資金6億多元,改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實施新階段扶貧開發,2.5萬名貧困民眾和低收入人口穩定越過溫飽線。“十五”時期是我縣農民得到實惠最多的一個時期。二是農業生產水平提高。加大良種良法普及推廣力度,糧食總產量穩定在28萬噸左右。秋種工作連續五年獲全市一等獎。三是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畜禽出欄率、肉類總產量、畜牧業產值逐年提高,畜牧稅費比“九五”期末增長65%。加大科技興煙力度,烤菸生產水平明顯提高,烤菸擔均價五年內增長202元。方竹基地規模不斷擴大,方竹筍產量由“九五”期末的4500噸增長到“十五”期末的8000噸,成功申報為“中國方竹筍之鄉”。蔬菜、經果林、魔芋、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初見成效。蠶桑產業穩步發展。四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突破10萬人以上,勞務輸出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二)工業經濟總量快速增長,支撐拉動作用顯著增強
“十五”時期是我縣工業經濟發展最快最好的一個時期,有力拉動了縣域經濟成長。2005年規模工業產值、增加值分別是“九五”期末的3倍和4倍。一是招商引資效果明顯。共引資近20億元,建成了偉明電解鋁廠、撫天電石廠、愛東電石廠和羊磴河、桐梓河梯級電站等一批工業企業,增加了工業經濟總量。20個重點工業項目正在建設。二是工業經濟整體素質提高。認真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工業企業技改力度加大。8家水泥廠、100萬條電熱毯生產線和30萬噸軋鋼生產線完成技改投產,煤礦生產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三是重點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基本完成全縣煤炭勘探工作,《桐梓礦區總體規劃》已通過國家發改委評審。桐梓火電廠列入全省第三批電源項目建設規劃,順利通過可研報告評審,進入項目核准階段。煤化工已列為全省“十一五”循環經濟試點項目。海綿鈦、大興複合肥15萬噸異地技改擴建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四是基本完成國有企業改制。消化了縣化工廠等21家國有企業3000多萬元的銀行債務,籌集資金4500多萬元,對縣紙廠、化工廠、水泥廠等13家國有企業2700多名職工進行安置,基本實現國有企業改制“兩個100%”目標。
(三)財源結構發生重大轉變,財政收入實現良性增長
財源結構由農業支撐型轉變為二、三產業主導型,工業、城建、服務業等成為主要創稅行業,特別是煤炭產業已成為財政支柱產業。不斷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和涉稅部門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了鄉鎮和部門生財、聚財、理財的積極性,財政形勢逐步好轉。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五年內分別增長1.06億元和4566萬元,翻了一番。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國庫集中收付、部門預算、鄉鎮零戶統管、收支兩條線、政府採購等一系列改革,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累計清償城郊村土地本金等債務8000多萬元。金融機構平穩運行,完成農村信用社改革。2005年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6.8億元,比“九五”期末增長147%;貸款餘額5.2億元,比“九五”期末下降16%。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億元,比“九五”期末增長90.2%。
(四)固定資產投資逐年增加,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
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3億元,比“九五”時期增長150%。一是城鎮建設深入推進。實施縣城總體規劃新一輪修編。全面完成武勝路、長征南路片區舊城改造,基本完成和平路、文筆路片區和冬青南路片區一、二期工程以及溱溪南路北段、中段片區舊城改造,化工廠片區完成拆遷工作,正華園等北部新區進一步拓展。完成縣城供水管網改造11.7公里。建成城北集貿市場、武勝路集貿市場和政府工作區廣場。完成河濱大道和硃砂河大橋改造,正在建設西成橋。公開招拍掛出讓國有土地,拍賣計程車經營權,經營城市能力增強。新站、水壩塘、官倉等鄉鎮集鎮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縣城鎮建設累計投資12.6億元,新增建築面積191萬平方米,城鎮化率達到全市平均水平。二是交通設施顯著改善。崇遵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完成通鄉油路改造66公里,正在改造187.5公里。建成通村公路431公里。三是農業生態建設加強。實施農村人畜飲水和“長治”工程,解決6萬人/5萬頭人畜飲水困難,治理水土流失164平方公里。實施天門河水庫國債項目,完成水柴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積極推進山區農業綜合開發。完成土地開發整理和復墾800畝。建成農村沼氣池7450口。完成退耕還林11.7萬畝,荒山配套造林27.4萬畝。四是其他設施不斷完善。完成楊柳坪變電站、東周變電站、松坎變電站技改擴容,建成燎原變電站。新建、改造校舍15萬平方米。實現鄉鄉通行動電話。建成農村黨員遠程教育和市縣鄉三級視頻會議系統。新建、改造24個鄉鎮計生服務樓、9個鄉鎮衛生院、199間村級計生服務室,建成縣疾控中心大樓和縣醫院傳染病區。文化藝術中心和圖書館全面完工投入使用。建成縣老年公寓、13個鄉鎮福利院和火化場。
(五)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三個文明建設同步推進
順利實現“兩基”達標,高中教育規模擴大,民辦教育較快發展,教育事業邁上新台階。全民科技素質日益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力顯著增強。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長率比“九五”期末下降4.96個千分點。紮實開展“非典”、禽流感等重大疫情預防工作,鞏固省級衛生縣城創建成果,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高。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實施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制度,健全完善城鄉特困民眾救助體系,積極抓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社會保障能力增強。積極抓好“平安桐梓”創建工作,“命案必破”獲省級表彰,“四五”普法通過省級驗收。完成行政村建制調整工作,依法進行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榮獲全省村民自治模範縣稱號。殯葬改革有序推進。榮獲全市雙擁工作先進縣稱號,人民武裝工作獲省級表彰。殘疾人事業發展加快,榮獲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縣稱號。世紀廣場社區榮獲全國青年文明社區,婁山關鎮創建為全國文明小城鎮示範點。文化市場管理、全民健身活動、“三五”普法、鐵路護路聯防、經濟普查、公安文化建設、價格認證、青少年維權、小公民道德建設暨“雙合格”親職教育工作獲全國表彰。統計、監察、審計、工商、質監、農機、氣象、環保、國土、民兵預備役、人防戰備、國防教育、國防動員、政府法制、史志檔案、民族宗教、老齡事業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明顯成績。
各位代表!“十五”時期是我縣全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五年,也是我縣經濟發展走出低谷實現重要轉折的五年,全縣上下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勇於拼搏,排除萬難,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縣各級幹部民眾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全縣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職工,向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向駐桐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指戰員、民兵預備役官兵和政法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幫助桐梓改革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也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成長質量不高,總量低;堅持統籌協調發展不夠,三次產業結構仍不合理,城鄉二元結構沒有發生重大轉變,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農業產業化經營處於起步階段,農民增收步伐較慢;工業經濟受巨觀環境的影響較大,穩定性差;財政調控能力較弱,歷史債務負擔過重,在發展上投入不足;安全生產工作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這些問題,有待我們在下步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一五”時期主要目標和工作任務
“十一五”時期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統籌城鄉發展,轉變增長方式,著力改革創新,構建和諧社會。
“十一五”時期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繼續按照建設“綠色生態走廊,特色產業之鄉,工業經濟大縣,遵義衛星城市”的發展定位和“強一攻二興三,富民強縣升位”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加快發展核心,突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主題,搶抓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契機,以結構調整為主線、科技進步和體制創新為動力、民眾增收為立足點,大力實施科教興桐、可持續發展和開放帶動戰略,著力打造能源、煤化工、鋁及鋁加工“三大支柱產業”,建設筍用竹、畜禽商品、無公害蔬菜、清香型優質菸葉、新材料“五大基地”,抓好生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小城鎮建設、服務業發展、民生保障“五大重點”,破解機制創新不夠、人才匱乏、發展環境不寬鬆、土地瓶頸制約“四大問題”,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堅持以人為本,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民主法制建設和黨的建設,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發展。
“十一五”時期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以上,到2010年,生產總值在2005年的基礎上實現翻一番,突破50億元大關,人均超過1000美元,財政總收入突破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3000元,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縣域經濟綜合實力躋身全市前5位、貴州20強,實現富民強縣和撤縣設市(區)目標。全縣資源綜合利用率明顯提高,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產業結構更加最佳化,實現“一三二”向“二三一”的轉變。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城鎮就業崗位進一步增加,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較大提高,各項社會事業較快發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力爭到2015年,打造成貴州百億強縣,全縣生產總值在2005年基礎上實現翻兩番,突破100億元大關,財政總收入達到20億元以上,基本實現工業化,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
(一)增強工業主導地位,加快工業化進程
緊緊依託煤炭資源優勢和現有工業基礎,重點打造能源、煤化工、鋁及鋁加工“三大支柱”,大力發展煤炭產品加工業,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形成煤炭產業集群,帶動全縣工業行業整體素質提高,形成比較合理的工業結構體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工業經濟大縣目標。
打造三大工業支柱。一是打造煤電並舉的能源產業支柱。儘快開工建設桐梓火電廠,在“十一五”中期第一台機組建成發電。著力抓好容光煤礦、花秋一礦、花秋二礦、吉源煤礦等骨幹煤礦建設,加大現有煤礦整合和擴能技改力度,儘快實現達產目標,全縣煤炭產量達到1000萬噸以上,形成“大煤保大電”的格局。加快羊磴河、桐梓河等水能資源開發,使全縣水電總裝機規模達到10萬千瓦左右。二是打造煤化工產業支柱。充分利用我縣列入全省七個循環經濟試點縣契機,儘快完成煤化工項目規劃編制評審,儘早開工建設南部煤化工基地和北部生態化工工業城,力爭煤化工產品年銷售收入達到80億元以上。三是打造鋁及鋁加工產業支柱。進一步擴大電解鋁生產規模,發展鋁型材加工,力爭達到年產20萬噸鋁錠、15萬噸鋁型材規模。
鼓勵發展小型工業企業。充分發揮小型企業投資少、見效快、機制靈活的功能,立足現有資源,憑藉交通區位優勢,發展一批來料加工、零部件生產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做到“小而精”、“小而專”,走專業化生產、社會化協作的路子,形成“小企業、大群體”、“小商品、大市場”的發展格局。
提升工業行業整體素質。加大建材、冶金、化工等工業企業的技改力度,擴大生產規模,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開發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推動工業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積極開展工業產品名牌創建活動,把彩陽牌電熱毯創建為中國名牌產品。
完善工業配套設施。在婁燎楚、松木羊、花秋、容光、新站、夜郎等重點區域,抓好水、電、路、通訊等配套設施建設,為工業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爭取立項建設年吞吐量達300萬噸的元田鐵路貨場,爭取對松坎、太白等鐵路貨場進行擴容。力爭500KV變電站落戶桐梓,新建一座220KV變電站,同時對部分鄉鎮變電站進行技改擴容。
健全完善工業經濟管理體制。把工業經濟管理作為經濟工作的重心,創新工業經濟管理模式,以管理促生產,以管理促效益,為工業經濟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引進、培養和鍛鍊一支懂經營、善管理、會服務的工業經濟管理人才隊伍,為工業經濟發展增添動力。
(二)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四在農家”為載體,多渠道加大“三農”投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成四大農產品基地。一是建成筍用竹基地。規劃建設百萬畝筍用竹基地,年均造竹4萬畝,“十一五”期末全縣竹林面積達到50萬畝以上,竹筍年產量達到1.5萬噸。充分發揮“中國方竹筍之鄉”品牌效應,著力提高竹產業經濟效益。二是建成畜禽商品基地。認真解決畜牧產業的資金投入、產品品質、技術服務等問題,建設優質肉豬、肉羊和家禽養殖基地,壯大畜牧產業規模。三是合理規劃布局,保護基本煙地,穩定基本菸農,加大科技投入,建成10萬畝優質菸葉生產基地。四是在崇遵高速公路沿線鄉鎮大力發展商品蔬菜,建成10萬畝無公害商品蔬菜基地。充分利用地理條件,積極發展經果林、中藥材、魔芋等特色產業。
強化農業適用技術推廣。加大良種良法普及推廣力度,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全面提高農業生產水平。進一步擴大良種覆蓋率,推廣脫毒洋芋和脫毒紅薯各10萬畝,抓好茅台酒紅糧基地項目,提高糧食單產,糧食總產量穩定在30萬噸左右。積極推廣小型、多功能農業機械。加強農民科技培訓,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緊緊圍繞市場需求,以提高效益為目標,改革傳統種養殖模式,開展農業標準化建設,提高農業商品化程度,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健全完善農村信息和服務體系,積極發展服務農村經濟的各類中介組織。建成一批農產品批發市場。通過招商引資或引導民間資金,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加快以水利為主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多渠道籌資完成天門河水庫掃尾工程,爭取完成縣內病險水庫治理。切實抓好灌溉設施改造和“三小”水利工程建設,建成10萬畝糧煙水配套工程,不斷提高耕地保灌能力,努力增加灌溉面積。有效解決農村工程性缺水問題,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10萬人飲水困難。進一步完善農村教育、衛生、電網、通訊、鄉村道路、廣播電視等設施。在經濟基礎較好、人口居住集中的農村,規劃建設一批農民新村,改善農村生活環境。
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堅持“三個基本”和標本兼治的原則,實行項目、科技、智力綜合扶貧,加大對貧困地區和貧困民眾的投入和扶持,著力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條件,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素質,探索短期、中期、長期相結合的增收致富門路,落實抑制返貧的措施,確保貧困民眾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
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加大就業轉移培訓力度,提高農民從業技能,完善服務就業的各項措施,建立健全農民工動態監督管理機制,切實維護農民工權益,新增10萬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
(三)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促進城鄉經濟繁榮
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和崇遵高速公路通道效應,背靠貴陽,面向重慶,擠入長江中上游經濟圈,集聚和輻射人流、物流、信息流,大力發展商貿、交通運輸、餐飲娛樂、旅遊等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提供就業崗位,繁榮城鄉經濟,建設黔北物流集散中心。商貿行業要繼續擴大現有零售業、批發業、超市規模,積極發展倉儲、連鎖、直銷、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餐飲行業要進一步完善服務設施,營造優美環境,建設1-2家三星級以上酒店,提高服務檔次,同時開發一批特色飲食產品。交通運輸行業要圍繞城鄉客運和工業產品運輸,組建專業化運輸隊伍,促進流通。旅遊產業要主動對接我省建設旅遊大省和發展紅色旅遊的總體思路,發掘夜郎文化、播州文化、長徵文化、抗戰文化、古人類文明的底蘊,大力開發利用自然景觀資源。積極做好旅遊項目規劃,運用市場化方式,逐步啟動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壯大旅遊經濟。加強房地產、土地等產權交易市場和勞動力市場管理,積極發展通訊、金融等各類服務產業。
(四)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構築經濟社會發展平台
加快城鎮建設步伐。認真解決農民進入城鎮的戶籍、就業、教育、保險等各方面的問題,積極消除城鄉分割體制,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使全縣城鎮化率達到38%以上。堅持以規劃為龍頭、道路為骨架、小區和市場建設為重點、管理為核心,構建以縣城為中心,新站、花秋等鄉鎮為副中心,其它集鎮為節點的城鎮體系。大力發展城鎮經濟,提高城鎮後續發展能力。完成縣城舊城改造和南部進出口改造,倡導發展高層建築,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增加綠化休閒用地。適度擴大城區規模,增大縣城容量,縣城人口達到15萬人左右。解決好鄉鎮集鎮建設的土地和資金投入等問題,採取招商引資、拍賣土地、財政投入等方式,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城鎮建設。堅持分類指導,建設一批獨具特色、風格各異的小城鎮。積極實施縣城和鄉鎮集鎮河道治理,建設城鎮防洪體系。把城鎮管理作為提高城鎮發展質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措施,不斷加大城鎮公共基礎設施投入,認真實施城管綜合執法,進一步整治城鎮環境衛生,改善人居環境,力爭把縣城創建為省級園林城市,爭創國家級衛生縣城。
建立順暢的交通網路。建成桐梓至容光二級電煤專用公路、習水至新站二級公路和省道302公路,全面完成通鄉油路改造,形成“一縱四橫五聯線”交通骨架網路。新建一批輔助性連線公路。實現村村通公路。建設20個鄉鎮汽車站。建立縣鄉村三級合理投入的公路養護機制。利用川黔鐵路、崇遵高速公路和210國道主通道,把縣鄉村三級公路順暢接入周邊地區交通網路。
(五)積極推進各項改革,為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穩定農村土地承包政策,根據自願、有償的原則,依法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現代農業,提高土地產出效益。深化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充分發揮水利工程對農業的支撐作用。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積極探索組建村級經濟實體,加快農村市場化步伐。建立徵用農村土地的合理補償機制,實行多途徑安置,探索解決失地農民長期穩定的就業門路。
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堅持統籌兼顧、量入為出、確保重點的方針,著力最佳化財政收支結構,有效增加縣級財力,確保實現縣級財政收支平衡,建設公共財政框架體系。積極爭取納入“省直管縣”行列,繼續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和涉稅部門激勵機制。強化稅收征管,做到應收盡收,加大偷逃稅打擊力度,確保各類稅收及時、足額、均衡入庫。加大財政支出改革力度,強化財政支出監管。積極穩妥推進“鄉財縣管鄉用”體制改革;繼續擴大政府採購範圍,逐步將車輛保險、工程項目納入政府採購範圍;深化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和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探索成立縣財政評審中心,對財政投資項目和工程等進行前期專項審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社會保障、農業、交通、科教文衛等重點行業的支出。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多元化投融資體制,拓寬投融資渠道,有力拉動經濟成長。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積極爭取國家投入。繼續發揮資源、區位優勢,引進更多外來資金。積極鼓勵和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增強縣域經濟實力。建設一批優勢企業,開發一批優勢產品,爭取金融資金支持。
加快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培育和搞活資本、土地、勞動力、技術等要素市場,促進各種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充分競爭。積極發展公正、規範的中介服務組織。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切實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各種制假售假、商業欺詐等擾亂市場秩序、損害消費者利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增強社會信用意識,構建誠信桐梓。
繼續實施開放帶動戰略。牢固樹立開放意識,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把招商引資作為拉動新一輪經濟成長的關鍵措施。主動對接經濟發達地區的資本投向需求,搞好項目規劃,積極推介宣傳,引進一批投資項目,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加強與重慶、四川和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的交流與合作,探尋資本、資源、技術、人才等各方面的合作機會,做到優勢互補,實現互利互惠的共贏局面。
大力整治投資環境。加強行政執法部門管理,嚴格做到依法行政,做到規範執法、文明執法、公正執法,防止執法擾民,堅決查處亂罰款、亂攤派和吃、拿、卡、要以及其他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行為,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加強企業周邊民眾法制宣傳教育,增強民眾法制意識,妥善解決各種涉農問題,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大力推廣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技術,加快企業節能降耗改造,對消耗高、污染重、技術落後的工藝、產品和企業逐步限制淘汰。以煤化工產業為載體,高效利用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加強資源的綜合利用,積極開發和推廣資源節約、替代和循環利用技術。
建設新材料基地。充分利用工業廢棄物,發展新型建築等材料。利用電廠煤渣和電石渣生產特種水泥、建築用磚,建設一座年產60-100萬噸的特種水泥廠;利用火電廠除塵、脫硫的副產品,發展輕質建築、裝飾材料;利用煤化工途徑生產的PVC,開發各種新材料產品;建成海綿鈦生產項目。
合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盤活各類土地資源,有效緩解土地瓶頸制約,確保重點項目用地。落實耕地保護制度,保持基本農田面積總體穩定。積極實施土地開發整理和復墾,基本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健全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為人民民眾營造一個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的生存空間。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切實解決退耕農民的長遠生計問題。加強森林資源管護,實施封山育林和天然林保護工程,抓好自然保護區建設。繼續加大造林綠化力度,全力實施城郊1萬畝風景林綠化工程,使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40%以上。積極建設坑木林基地,緩解坑木供需矛盾和森林資源過度消耗的壓力。實施好農業綜合開發、“長治”、石漠化治理等生態建設項目。大力推廣沼氣池工程,新建沼氣池8萬口,力爭10萬口,使全縣缺柴少煤地區農戶用上清潔能源。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和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確保飲用水源安全衛生。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三同時”制度,堅決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污染的狀況,嚴肅查處違法排污行為。
認真抓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健全完善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的領導決策、依法管理、民眾自治、利益導向、優質服務、投入保障、宣傳教育、科學管理與考評、隊伍建設、綜合治理十大新機制,夯實工作基礎,穩定低生育水平,將全縣人口控制在70萬人以內。提升優質服務和婦幼保健水平,強化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調治理工作,引導人口合理分布,力爭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達到全市先進水平,爭創國家級優質服務先進縣。
(七)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構建和諧桐梓
大力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大教育投入,不斷完善教育設施,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繼續鞏固提高“兩基”成果,強化控輟保學措施,認真貫徹執行“一費制”、“兩免一補”政策,解決貧困地區適齡兒童入學難問題。加大高中教育普及力度,做強一中,做大二中,扶持民辦高中,興建1-2所高中,把桐梓一中創建為全省示範性高中。積極發展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逐步把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力爭把縣職高創建為國家級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進一步抓好學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廣泛開展科普工作,加大科技試驗示範和先進適用技術運用推廣力度,促進產學研、農科教相結合,構建縣域技術創新體系和平台,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發揮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作用。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著力建設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緊緊抓住人才培養、引進、用好三個環節,形成有利於人才成長、創業、發展的環境。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良性運行機制,做到人適其事、位得其人、才盡其用。
著力提高醫療衛生水平。加大縣鄉醫療衛生機構硬體設施投入,健全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執法和醫療救治三大體系,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實現2001-2011年農村初級衛生保健規劃目標。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努力解決農村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加強醫療機構和執業人員的監督管理,規範醫療服務市場秩序。加強農村藥品“兩網”建設,整頓藥品流通秩序。加強食品衛生安全管理。積極抓好職業病防治。
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抓好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為重點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覆蓋面,增強保險基金的支付能力。積極抓好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提倡發展慈善事業和民間社會福利事業。積極開發各種就業崗位,實施就業扶持政策,提高就業水平。
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嚴格實行鄉鎮、部門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全面落實生產經營企業的主體責任,構建“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民眾監督參與、社會廣泛支持”的工作格局,實現安全生產形勢根本好轉。加大安全基礎設施投入,大力推廣運用新工藝、新技術,引進和培養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大力宣傳普及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知識,強化從業人員培訓教育,增強全民安全意識。切實提高行政監管效能,堅決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強化煤礦和道路交通等高危行業的監管,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紮實開展“平安桐梓”創建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構建城鄉治安防範網路,建立健全打防控一體化運行機制、維穩工作機制和嚴打經常性機制;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調、基層治安管控、高危群體管教、特種行業和危險品管理、安全生產監管、普法依法治理、打擊經濟犯罪七大體系。加強校園安全工作及周邊環境秩序整治,打造“平安校園”。加強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依法打擊利用宗教進行非法活動,動員全社會打好禁毒人民戰爭,著力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確保全縣治安進一步好轉。
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協調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完善社會管理體系,妥善處理不同利益群體的關係和各類社會矛盾,認真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促進人民民眾安居樂業。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繁榮文化事業。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參與農村文化建設,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傳播先進、健康、有益的文化,改造落後的文化,努力滿足廣大農民民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廣播、電視、體育事業發展,切實抓好“四在農家”、“四民社區”、公民道德建設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氛圍。加強基層民主與政治建設。深入推進殯葬改革,倡導文明新風尚。抓好統計、氣象、民族宗教、地方志續修、檔案管理、婦女兒童、老齡事業、殘疾人、人民武裝、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防戰備、民兵預備役和雙擁等各項工作。
(八)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執政能力
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充分履行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四大職能,主要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真正實現政企、政資、政事和政社分開,把政府不該管的事交給企業、市場、社會組織和中介機構,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嚴格行政許可管理,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積極推行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服務效率。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高突發公共事件的預防和處置能力。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牢固樹立“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的依法行政意識,認真貫徹實施《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建設法治政府。進一步理順行政執法體制,規範行政執法程式,嚴格實行執法責任制、執法監督制、評議考核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切實解決好職能交叉、權責脫節、職責不清、濫用職權和有利之事爭著管、無利之事都不管等突出問題。健全完善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專家諮詢、社會公示、社會聽證和決策責任制度。增強民主與法制意識,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接受縣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批評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等群團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
始終堅持從嚴治政。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加強政府系統廉政建設,從思想上、源頭上、體制上預防腐敗等違法違紀行為發生。嚴格執行領導幹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問責制度、述職述廉制度和民主評議制度,切實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深入推進政務、廠務、村務、校務公開,嚴肅查處以權謀私、與民爭利、鋪張浪費等違法違紀行為。強化宗旨意識和公僕意識,認真貫徹落實《公務員法》,加強公務員的教育、培訓和管理,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紀律嚴、素質高的公務員隊伍。
努力轉變工作作風。牢記“兩個務必”,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精神,深入基層開展調研督查,掌握真實情況,解決具體問題。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提倡雷厲風行、狠抓落實的優良作風,建設勤政、務實、高效、廉潔的政府。
三、2006年政府工作的目標和重點
2006年是我縣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縣委十屆九次全會精神,全力打好重大項目建設、公路建設、扶貧開發“三大攻堅戰”,突出環境治理、畜牧發展、四在農家、安全生產、計畫生育“五大重點”,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為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開好頭,起好步。
(一)奮鬥目標
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5%以上;財政總收入突破2億元,力爭2.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確保1.07億元,力爭1.2億元;規模工業總產值確保8.5億元,力爭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80元以上;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8%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糧食總產量穩定在29萬噸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
(二)重點項目
1、工業項目(7個)
(1)力爭開工建設桐梓火電廠;(2)開工建設北部煤化工一期工程15萬噸精甲醇項目,力爭全面啟動建設南部煤化工項目;(3)開工建設年產5000噸海綿鈦項目;(4)加快容光煤礦建設進度,開工建設吉源煤礦、花秋二礦、花秋一礦;(5)加快17對9-30萬噸新建煤礦建設進度;(6)積極搞好圓滿貫電站建設協調服務工作;(7)力爭開工建設大興複合肥15萬噸異地技改擴建項目。
2、基礎設施項目(5個)
(1)開工建設桐梓至容光二級電煤專用公路;(2)全面完成松坎至獅溪、桐梓至九壩、新站至小水、水壩塘至芭蕉、酒店至天坪五條通鄉油路和羊磴至坡渡公路改造,啟動實施新站至夜郎、濫壩子至高橋、高橋至花秋、花秋至風水、花秋至容光、松坎至黃蓮六條通鄉油路改造,建設5個鄉鎮汽車站,繼續實施通村公路建設;(3)做好習水至新站公路桐梓段建設協調服務工作;(4)繼續實施縣城舊城改造,啟動實施南部進出口改造工程;(5)力爭立項建設一座220KV變電站,力爭啟動花秋變電站技改擴容。
3、農業生態項目(10個)
(1)實施第七期“長治”工程;(2)建成沼氣池1萬口,力爭1.5萬口;(3)實施糧煙水配套工程5.2萬畝;(4)實施3萬畝油料基地建設項目;(5)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1萬畝;(6)實施石漠化綜合防治項目;(7)營造方竹林4萬畝,建設530畝方竹種苗基地;(8)營造5000畝速生坑木林;(9)啟動實施城郊風景林綠化工程;(10)啟動建設縣植保大樓。
4、社會事業項目(4個)
(1)啟動建設縣人民醫院新住院部大樓;(2)擴建桐梓一中、二中和三中,完成6所農村學校寄宿制工程;(3)新建容光、天坪、木瓜、楚米等鄉鎮計生婦幼保健站服務樓;(4)啟動建設縣法院審判大樓、檢察院技偵大樓和國稅局、質監局、藥監局辦公樓。
(三)工作重點
1、突出抓好項目建設,做大工業經濟總量
一是全力抓好重點項目協調服務工作。力爭桐梓火電廠儘快通過核准,確保工程順利啟動。加快南、北部煤化工項目前期工作進度,開工建設北部煤化工一期工程15萬噸精甲醇項目,力爭全面啟動建設南部煤化工項目。加快容光煤礦建設進度,儘快啟動吉源煤礦、花秋二礦和花秋一礦建設。加快17對9-30萬噸煤礦建設進度,力爭大部分煤礦建成投產。積極搞好圓滿貫電站建設協調服務工作。開工建設遵義東方實業股份公司5000噸海綿鈦項目,力爭開工建設大興複合肥15萬噸異地技改擴建項目。啟動徐州礦務集團貴州總部、後勤、機修服務配套項目。做好元田鐵路貨場擴建項目申報工作。二是進一步發展壯大煤炭產業。加大現有煤礦資源整合和擴能技改力度,完善安全設施,提高生產能力,儘快實現達產目標,確保完成煤炭產量250萬噸。努力解決好農村貧困民眾燃煤困難問題。三是加強規模工業調度和服務。幫助偉明電解鋁廠、撫天電石廠、愛東電石廠等規模工業企業解決好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力爭實現滿負荷生產。加大其他工業企業的扶持和服務力度。力爭把彩陽牌電熱毯創建為中國名牌產品。四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確保招商引資5億元以上。大力整治投資環境,嚴肅查處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行為,重點整治煤炭產業發展軟環境,嚴格執行煤礦執法綜合協調製度。
2、調整農業內部結構,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一是強化農業適用技術普及推廣,穩定提高糧食生產水平。加大良種良法普及推廣力度,狠抓規範化種植、新品種試驗示範,確保推廣雜交玉米良種48萬公斤,推廣脫毒洋芋和脫毒紅薯各1萬畝,糧食總產量穩定在29萬噸左右。二是不斷最佳化農業內部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紮實抓好畜牧養殖示範小區建設,積極扶持養殖大戶,強化畜禽品種改良、飼草飼料、疫病防治等工作,全縣生豬出欄50萬頭以上,家禽出欄比上年增加50萬羽以上,確保完成畜牧稅費650萬元,力爭700萬元。確保種植烤菸8.5萬畝,收購菸葉16萬擔,級內煙擔均價530元以上。加強竹業基地建設,確保完成造竹4萬畝,方竹林續改14萬畝,建設方竹種苗基地530畝,力爭引資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方竹筍加工企業。發展無公害商品蔬菜,全縣種植規模達到3萬畝。繼續加強經果林、中藥材和魔芋等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三是進一步加大農業投入。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加大財政資金、信貸資金投入,扶持農村經濟發展。四是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力度,擴大勞務輸出規模。五是深入實施扶貧開發,確保1萬名貧困人口穩定越過溫飽線。
3、完善財稅征管手段,做好增收節支工作
一是加大財源建設力度,積極扶持各類財源建設項目,為財政穩定持續增長提供保證。二是穩定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和涉稅部門激勵機制,理順鄉鎮和部門的涉稅征管關係,保護鄉鎮和部門的積極性。繼續對鄉鎮烤菸特產稅單列考核,實行超收分成制度。繼續執行煤炭產量和煤焦稅費目標管理考核辦法。加大對財政困難鄉鎮的補助力度。三是強化稅源監管措施。加強稅收執法隊伍建設,全面強化稅源管理,發揚“四鐵”精神,提高稅源監控能力,加大對各類稅費的清欠和稽查力度,確保財政總收入突破2億元,力爭2.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確保完成1.07億元,力爭1.2億元。繼續執行按月均衡入庫與資金撥付掛鈎的制度。強化煤焦稅費征管,堅持坑口開票與核定產量相結合的制度,加大稽查力度,堅決打擊內外勾結偷逃稅費行為,確保完成煤焦稅費和價調基金1億元,力爭1.1億元。四是嚴格財政支出管理。繼續深化部門預算、鄉鎮零戶統管、國庫集中收付和政府採購制度改革。加強財政監督檢查,對亂收亂罰、應徵不征、截留坐支挪用財政收入、擅自擴大開支標準等行為,嚴格按有關財經紀律進行查處。加大對各類專項資金的監督檢查和追蹤問效力度。
4、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改善經濟發展環境
一是加強城鎮建設和管理。完成縣城總體規劃修編並通過評審。完成和平路、文筆路、冬青南路片區舊城改造二期工程,啟動實施冬青南路片區三期工程、化工廠和機械廠片區、官渡河片區、溱溪南路南段舊城改造以及官渡河新區建設,完成正華園小區建設。打通西成路連線河濱大道的通道。重點實施南部進出口改造工程。啟動縣城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抓好縣城河道治理。啟動建設縣人民醫院新住院部大樓、法院審判大樓、檢察院技偵大樓、植保大樓和國稅局、質監局、藥監局辦公樓。完成花秋等16個建制鎮總規修編,積極推進鄉鎮集鎮建設,力爭取得新突破。以電煤礦井建設為契機,搞好花秋和容光集鎮規劃建設,力爭取得實質性進展。新建容光、天坪、木瓜、楚米等鄉鎮計生婦幼保健站服務樓,抓好鄉鎮司法所辦公樓建設。每個鄉鎮要逐步規劃建設2-4個農民新村。將部分集鎮納入城管綜合執法範圍,以環境衛生和市容市貌整治為重點,創建文明衛生城鎮。切實加強建築工地管理,從源頭上控制污染。探索實行小區物業管理。積極抓好環衛設施建設。加大經營城鎮力度,積極推行土地收購儲備制度,有償出讓城鎮資源,拓寬融資渠道。堅持執法與宣傳教育兩手並重,提高城鎮居民文明意識。
二是打好公路建設攻堅戰。開工建設桐梓至容光二級電煤專用公路和習水至新站二級公路。全面實施通鄉油路改造工程,加強工程調度和督促檢查,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完成松坎至獅溪、桐梓至九壩、新站至小水、水壩塘至芭蕉、酒店至天坪五條通鄉油路改造和羊磴至坡渡公路改造。啟動實施新站至夜郎、濫壩子至高橋、高橋至花秋、花秋至風水、花秋至容光、松坎至黃蓮六條通鄉油路改造。建設5個鄉鎮汽車站。積極爭取通村公路計畫,確保列入計畫的通村公路通過驗收。建立縣鄉村三級公路養護機制,確保公路暢通。
三是抓好農業生態設施建設。實施第七期“長治”、農村飲水安全和“三小”水利工程,治理水土流失15平方公里,解決2萬人安全飲水問題,實施糧煙水配套工程5.2萬畝。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土地治理1萬畝。建成沼氣池1萬口,力爭1.5萬口。力爭完成天門河水庫掃尾工程,抓好新橋水庫建設前期工作。實施石漠化綜合防治、3萬畝油料基地建設項目和以工代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加強退耕還林管護,完成5萬畝荒山配套造林和封山育林,認真實施天保工程,營造5000畝速生坑木林,啟動實施城郊風景林綠化工程。完成柏箐黃蓮自然保護區科考工作,力爭創建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四是完善電力基礎設施。力爭立項建設一座220KV變電站。力爭啟動花秋變電站技改擴容,為南部煤礦提供可靠的電源保障。根據北部煤化工項目和鄉鎮煤礦發展需求,對相關鄉鎮變電站進行技改擴容,提供穩定電源,確保全全生產。
5、嚴格落實監管措施,確保全全形勢好轉
採取法律、經濟、行政等綜合性措施,實行全程跟蹤管理,確保全全形勢穩定好轉,實現“雙降”目標。一是嚴格落實責任制,進一步落實安全監管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落實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二是加大企業安全投入,改善安全生產條件,提高安全生產保障水平。三是保持高壓態勢,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嚴管重罰,整治薄弱環節,及時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四是紮實抓好安全培訓,對煤礦等高危行業的從業人員實行強制培訓和嚴格的準入制度,未經培訓合格不得上崗。五是突出抓好煤礦和道路交通安全,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大煤礦安全整改力度,確保具備安全生產基本條件,集中主要精力抓好“一通三防”、瓦斯治理、頂板和探放水管理。堅決打擊無證非法煤礦。加強客車源頭管理,加大道路交通路檢路查力度,嚴懲各種道路交通違法違章行為,整治事故多發和危險路段,確保行車安全。六是毫不放鬆消防、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建築等行業的管理,有效防範事故發生。
6、堅持統籌協調發展,促進社會事業進步
鞏固“兩基”成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配備完善中國小圖書和實驗器材,確保通過“普實”驗收。完成6所農村學校寄宿制工程。加快高中教育發展,重點抓好桐梓一中、二中、三中擴建工程,擴大高中教學規模。切實抓好職業教育,力爭縣職高納入全國縣級職教中心專項建設計畫。注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與貴州大學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科技合作與交流,充分發揮專家決策諮詢作用,提高科技套用水平。深入貫徹執行人口和計畫生育國策,創新工作機制,加大各項投入,夯實基層基礎,確保完成市下各項指標,躋身全市中上等水平。積極爭取實施農村衛生基礎設施項目,改善鄉鎮衛生院和村級衛生服務室條件。抓好愛滋病、結核病控制和職業病、地方病防治工作。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鞏固農村初級衛生保健成果。加強食品衛生安全監督執法,確保食品安全。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增強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堅持依法治統,搞好第二次農業普查。恢復縣級調頻廣播,在縣城全面推行數位電視系統建設。依法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抓好社會養老保險擴面增收,積極推進企業工傷保險。堅持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動態管理,確保特困民眾全面納入保障範圍。提高幹部職工住房公積金投入比例,實施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實現工業企業污染達標排放。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繼續實施土地開發整理和復墾項目,嚴格保護基本農田。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管理,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認真抓好地方志續修工作,切實加強檔案管理。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豐富人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平安桐梓”創建力度,確保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紮實開展雙擁工作,創建省級雙擁模範縣。嚴格落實信訪維穩工作責任制,認真解決好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切實抓好其他各項工作,實現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
各位代表:
放眼神州大地,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展望婁山北麓,“十五”成就碩果纍纍。桐梓這顆黔北明珠,春光無限。我們已跨出低谷,義無反顧,不再徘徊,我們已打開桐梓發展的智慧之門,我們已搭起通往錦繡前程的堅實平台。這次會議,我們親手繪製了“十一五”宏偉藍圖,我們對桐梓發展的美好前景充滿信心。我堅信,只要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在中共桐梓縣委的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同心同德,再接再厲,奮力拚搏,排除萬難,我們就一定能夠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的各項任務,圓滿實現我們的宏偉目標,桐梓人民的生活一定會一年比一年富裕幸福,一年比一年和諧安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