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蟲
雌成蟲:體近球形,長約6.7毫米,寬約6毫米,高約5毫米。雌成蟲性成熟期體壁較軟,黃褐色,體表布白色蠟粉,並有深褐色斑紋,體背後側分泌水滴狀蜜露珠,招引雄蟲交尾:中後期體色逐漸加深,變赤褐色或暗棗紅色,背中央有兩縱行凹陷的點刻,每行5~6個,行成3條縱隆起。雄蟲:有翅會飛,頭黑色,眼黑色,觸角10節,前翅近卵圓形白色、蟲體紅褐色,腹部8節,腹末生淡紫色性刺,基部兩側各有一條白色蠟毛。雄蟲羽化前介殼長扁圓形,由蠟質層和蠟毛組成,表面呈毛氈狀。
卵
橘紅色,卵圓形,背面隆起,腹面凹陷。
若蟲
若蟲和仔蟲:剛從卵里孵出的幼蟲橘紅色,有足、會爬行,從雌蟲殼下爬行分散,此階段為仔蟲期或叫幼蟲期;過後即變若蟲,定位為害取食,此期背中央縱軸稍隆起,體周緣有若干細橫皺紋,體表覆一層白色蠟質殼,並有少量白色蠟絲。
發生規律
華北每年發生1代,以2齡若蟲在枝條上越冬,常幾個或幾十個群集一起。在枝條上或芽腋間固定為害一段時間即越冬,一般不再轉移。芽萌動期吸食樹體汁液進行為害。雌性若蟲發育時將越冬蠟殼漲裂,但仍附在體背上,4月上旬再蛻一次皮即變為成蟲,蟲體迅速膨大,體表形成較軟的紅褐色蠟殼,近球形。體背後側分泌出水珠狀透明的貼液,招引雄蟲來交配。雄蟲交尾後即死亡。4月下旬雌蟲體壁硬化,體色加深漸變暗紫紅色,雌蟲在殼下產卵,邊產卵蟲體漸變小變癟,每雌約產卵2 500粒,5月中旬開始孵化,雌蟲體和枝條間開一小縫,剛孵化的仔蟲即可爬出擴散,先在葉背為害,9~10月間爬到枝條上選適當位置固定為害。蛻一次皮後即以2齡若蟲越冬。
防治方法
①芽萌動期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以殺死越冬若蟲。
②仔蟲孵化轉移期噴藥防治。可噴2 000倍殺滅菊酯、敵殺死、功夫菊酯、滅掃利等菊酯類農藥,或噴1 000倍蠟靈、蚧殼速殺、速殺蚧、殺蚧靈等混配農藥。
③老桃園各種介殼蟲嚴重,應該區域化更新。
④保護利用天敵。黑緣紅瓢蟲是其主要天敵,應加強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