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浦鄉

桃浦鄉

桃浦鄉位於上海市普陀區區西北部。屬舊地名,東與真如鎮、長征鄉相連,南、西與嘉定縣(1993年改名嘉定區)相接,北與寶山區毗鄰。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下轄8個村民委員會。1990年,有居民4922戶,
17713人。1992年,有居民17867人。境內有綠楊橋、三號橋2個集鎮。綠楊橋為鄉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三號橋集鎮正沿真南路向東延伸,規劃中的“三街”(真南路、武威路、古浪路)建設中的一條街已初見端倪。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韓世忠駐兵境內,廠頭古鎮逐漸形成,時屬崑山縣臨江鄉。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屬嘉定縣依仁鄉。清雍正二年(1724年),以長浜(今界河)為界,東境劃入寶山縣。民國17年(1928年),劃歸上海特別市真如區。1958年,劃歸嘉定縣長征人民公社。1961年,由長征人民公社析出,成立桃浦人民公社。1983年,撤銷人民公社,設定桃浦鄉人民政府。

經濟發展

鄉經濟發展較快。1991年,社會總產值2.73億元,比1990年增加6131萬元,增長28.98%,完成年計畫的
115.68%;工農業總產值2.31億元,比1990年增加4861萬元,增長34.32%;財政收人1716萬元,比1990年增加160萬元,增長10.2%,完成年度計畫的107.3%。1990年,農民勞動力平均收入2924元,人均收入1670元,1992年分別達到4008元、2373元。因國家建設和開闢道路,耕地逐年減少,1961年耕地面積1306.65公頃,到1990年餘下937.06公頃,減少了369.59公頃。以菜地面積為例,1990年為271公頃,比1980年減少24%,由於實行科學種田,加強田間管理,1990年有鄉、村、隊三級倉儲134家,倉儲面積52.67萬平方米,其中內倉面積27.25萬平方米。職工1354人。儲存貨物價值10億元,年收入2000多萬元。桃浦工業區位於鄉域中心。1954年始,境內陸續遷入和新建一批工廠,形成以化工、醫藥、橡塑為主的新工業區。1990年,有國營大中型企業19家。其中國家一級企業有英雄金筆廠,國家二級企業有中藥一廠、上藥二廠和六廠、上海振華造漆廠、上海橡膠總廠等。

農業生產

農業正在向設施農業、特色農業發展。副業以牛奶產量最為顯著。蔬菜產量卻上升27%,年產量3萬噸,上市蔬
菜產值707萬元。工業產品中金杯牌和蜜蜂牌寬緊帶分別獲部優、市優產品獎。倉儲業為鄉經濟又一特色。1990年有奶牛230頭,其中成乳牛125頭,牛奶總產70.01萬公斤,單產5600公斤,總產值93.21萬元,上交淨利7.50萬元。1988年,獲全國及上海市奶牛高產二等獎,1989年獲嘉定縣一等獎。鄉、村、隊辦工業發展迅速。1990年全鄉工廠發展到88家,職工共7234人。其中鄉辦廠14家(聯營廠8家),村辦廠58家(聯營廠27家),隊辦廠16家。60年代,全鄉工業總產值97萬元,利潤11.1萬元,1990年,全鄉工業總產值(不變價)15823萬元,利潤2034.92萬元,兩者相比,產值增加163倍,利潤增加183倍。1990年的鄉辦廠利潤516.92萬元,占工業利潤的25.4%;村辦廠1441.19萬元,占70.8%;隊辦廠76.81萬元,占3.8%。1991年,村辦工業利潤村村超百萬元,其中桃浦村高達416.6萬元。

城鄉建設

境內交通便捷,滬寧和滬杭鐵路外環線橫貫南境,南何支線縱穿南北。公路有204國道和滬嘉高速公路橫貫東
西,祁連山路、敦煌路南北交叉,共有市級道路10條(含國道1條),縣級道路9條。公交汽車線路市區有5條,郊區線3條,長途線3條。水路東境有可航行15噸位船隻的桃浦河,西境有可航行60噸位船隻的中槎浦,南通吳淞江,北連蘊藻浜。境內有綠楊橋、三號橋2個集鎮。房產開發已初具規模。李子園二村、三村農民別墅樓已竣工,桃浦新村18萬平方米商品房和台陽別墅、上佳花園別墅正在建築中。由於工業區各廠三廢(廢水、廢氣、廢渣)排放嚴重,影響周圍居民生活,為此,198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對桃浦環保治理列為市政府實事之一,經多年治理,桃浦環保面貌有所改變。綠楊橋東首約1公里,保存有廠頭古蹟韓塔1座,1980年被嘉定縣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12月20日,市政府同意撤銷鄉的建制,建立普陀區桃浦鎮(為區屬鎮),實行鎮管村體制。

社會事業

綠楊橋為鄉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三號橋集鎮正沿真南路向東延伸,規劃中的“三街”(真南路、武威路、
古浪路)建設中的一條街已初見端倪。公用事業發展迅速。全鄉每個自然村60年代就用上了電。1989年完成水改任務,各自然村都用上自來水,被上海市衛生局評為水改先進鄉。1991年,鄉液化氣站建成,1992年,家家戶戶都用上液化氣,成為上海市郊首先使用液化氣之鄉。1992年,全鄉有電話2175門,其中農民安裝的有417門。境內有上海鐵道學院和上海化工學校,還有1所中學、7所國小和1所成人中等文化技術學校。義務教育的入學率及鞏固率均達100%。體育方面以摔跤見長,鄉摔跤隊曾參加全國、市、縣的多次比賽,在市第九屆運動會上獲金、銀牌各1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