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黑星病

桃樹黑星病

桃樹黑星病,別稱瘡痂病,該病主要危害果實,也能侵害葉片和新梢。

病害症狀

桃樹黑星病 桃樹黑星病

該病主要危害果實,也能侵害葉片和新梢。果實發病時多在肩部產生暗褐色圓形小點,逐漸擴大至2~3毫米,後呈黑色痣狀斑點,嚴重時病斑聚合成片。病菌擴展一般僅限於表皮組織。當病部組織壞死時,果實仍繼續生長,病斑處常出現龜裂,呈瘡痂狀,嚴重時造成落果。枝梢發病,病斑暗綠色,隆起,常發生流膠,病健組織界限明顯。葉片發病開始於葉背,形成不規則多角形灰綠色病斑,以後病斑乾枯脫落,形成穿孔,嚴重時引起落葉。葉脈發病呈暗褐色長條形病斑。

傳播途徑

病原菌以菌絲體在枝梢的病部越冬。第2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形成分生孢子,成為初次侵染來源。病原菌經風雨傳播,分生孢子萌發後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病菌侵染果實時潛育期可達40~70天,侵染新梢和葉片為25~45天。

發病條件

4~6月份多雨潮濕發病重,地勢低洼潮濕、果園定植過密或樹冠鬱閉也利於病害的發生。果實在6月份開始發病,7月份為盛發期。晚熟品種發病較重。該病的發生與氣候、果園地勢及品種有關,特別是春季和初夏及果實近成熟期的降雨量是影響該病發生和流行重要條件。此間若多雨潮濕易發病。果園地勢低洼,栽植過密,通風透光不好,濕度大發病重。

病原

真菌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絲孢目嗜果枝孢菌Cladosporiumcarpophilum(Thum.)Oud.,有性世代為子囊菌亞門VenturiacapophilumFisner.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種植抗病早熟品種,油桃品種如極早紅、千年紅和燕紅等;結合冬剪,剪除病枝梢,帶出園外燒毀,消滅越冬病源。重視夏剪,加強內膛修剪,促進通風透光,降低果園濕度。6月初開始套袋。

1因地制宜選栽抗病或早熟品種。
2秋末冬初結合修剪,認真剪除病枝、枯枝,清除僵果、殘樁,集中燒毀或深埋。
3桃園內注意雨後排水,合理修剪,使桃園通風透光。
4座果後套袋。落花後3~4周后進行套袋。

藥劑防治

開花前噴波美5度石硫合劑加0.3%五氯酚鈉,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剷除枝梢上的越冬菌源;落花後半個月噴藥,常用藥劑有12%綠乳銅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超微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世高)6 000~7000倍液,以上藥劑與硫酸鋅石灰液交替使用,效果較好,每隔10~15天防治1次,共防治3~4次;套袋前噴施1次殺菌劑,如70%甲基硫菌靈超微可濕性粉劑1 000~l 500倍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