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花橋

桂林花橋

桂林花橋,位於桂林七星公園小東江與靈劍溪匯流處,宋代已有此橋,石砌五孔,橋式和橋亭大致與現在的水橋部分相同。現花橋全長約120餘米,寬6米許,用青石砌成,橋上兩邊為白玉欄桿,橋頂蓋青色琉璃瓦,橋拱極薄,橋身雅秀,橋孔與水中倒影相連,如同半浮水上半沉水下的皓月。

魯班三助建花橋

七星公園七星公園

桂林七星山前小東江上,橫臥一座形如長亭的石橋,遠看恰似一條絢麗的彩帶,這就是著名的花橋。此橋始建於宋代,原名嘉熙橋,僅四孔,元末明初被洪水衝垮。明景泰七年(1456),重建木橋。嘉靖十九年(1540),易木為石,改稱花橋,並加築旱橋以泄洪,1965年整飾重建。

花橋花橋

現花橋全長約120餘米,寬6米許,用青石砌成,橋上兩邊為白玉欄桿,橋頂蓋青色琉璃瓦,橋拱極薄,橋身雅秀,橋孔與水中倒影相連,如同半浮水上半沉水下的皓月。整座橋設計精細,具有獨特風格。

桂林花橋是多孔薄墩連拱石橋,拱墩之薄使橋孔幾乎相連,是一座虛實關係處理十分恰當的實腹拱橋

據說當年修花橋捐錢時,領頭的照例辦一桌酒邀請大家入席,吃一塊豬肉捐十兩銀子。有一個穿得破破爛爛的老頭,一連吃了十幾塊,認捐時,他一口答應捐一孔橋的錢。眾人以為他胡扯,一起來到他家,只見一串一串的錢堆滿了一屋子。老頭捐了錢,人們要刻碑留名,問他姓名,他說:“我是划船的,船上有豬頭龍。”人們只好在欄桿柱子上刻了一個豬頭。修橋時,請來桂林最有名的師傅,雇來一百名員工,限定一百天完成。修了九十九天,最後一天合攏時,師傅指揮大家把一塊事先量好的石塊往橋上最後一個缺口上架,誰知石塊卻整整短了五分。這時,石工中一位老者站出來說:“我的活兒還沒完,合攏還不到時候。申末酉初,我叫你們。”這老者自開工以來,天天在玉兔岩燒火,火燒得又大又猛,誰也不知道他燒什麼。大家合攏無計,就暫且聽他的。傍晚,只見老者從玉兔岩中拖出一把三尺長、明晃晃的利劍,眾人把利劍和石塊並排架在缺口上,剛好合適,花橋終於建成了。

落成那天,要挑個福份好的人踩橋,以圖吉利。誰知一個穿著破爛的老頭挑著兩筐牛屎搶先闖到橋上,他跑到橋中,把牛屎灑得滿橋都是。人們罵他,他卻笑嘻嘻地說:“你們看,這是什麼?”大家一看,都呆住了,原來牛屎變成鐵水都灌進橋里去了。

修花橋以前,小東江上也曾修過橋,但幾次都被洪水衝垮。原來江里有蛟龍,洪水一來,蛟龍一過橋,橋就被拱塌。這次花橋剛修好,洪水就來了,蛟龍又起,但就是不敢過橋,只能鑽旱橋,因為水橋下面安了那位老者煉出的斬龍劍,橋身還用鐵水灌過,再大的洪水也沖不垮。花橋安穩了。人們傳說,捐錢砌一孔橋的、安斬龍劍的、挑牛屎的。都是一個人——魯班師傅!

關於花橋的傳說

魯班魯班

關於花橋名稱的來歷還有一段傳說。

當初,小東江上要造一座橋,供百姓進出東門好走。這工程雖小,官府卻小題大作,一切都派監官掌管。造橋的監官,是衙門裡刮骨吸髓的人精,深領府台派自己監工的秘訣,攤派百姓出錢出米做得扎紮實實;砌起橋來就毛毛糙糙。用幾根木頭打入泥里,就算是橋墩;用幾根木頭的枝枝杈杈往墩子上一搭,就算橋面。橋面搭成,監官請府台老爺往上面一走,奴才們就大勢炫耀們的“功德”。哪曉得慶功不久,洪水暴發,新砌的橋就被衝垮了。府台又派監官向老百姓索銀修橋。如此這般,修了又倒,倒了又修,老百姓的油水被榨乾了,官府老爺的肚皮脹破了,嘉熙橋還是沒修起來。這年,官府又派監工向老百姓索銀修橋。好多老百姓無法出錢,只好連夜逃跑。他們跑到二江口被河水攔住了,正在進退兩難時,一個瘸腳老頭走來問道:“大幫人深更半過河去做什麼?”百姓哭喪著臉,把府台逼錢修橋的事一講,那瘸腳老頭“呵呵”一笑說:“他要錢容易得很!”大家見他吃了燈草,講得輕巧,都說:“老伯,你飽肚不知餓肚人的苦,個錢逼死漢,你講得容易,那你借給我們羅!”“可以,可以!”瘸腳老頭滿口答應。大家齊聲問:“在哪裡?快帶我們去拿呀!”瘸腳老伯伸手往河裡一指:“你看,那河裡不是撒滿了銀元嗎?”

大家一看,河裡真的有無數光閃閃的銀元,個個高興透了。回過頭來一看,瘸老頭的影子也不見了。大家也不管銀元是哪裡來的,都跳下河子撿起來。說來也怪,儘管大家下力撿,再撿快些,等把銀元撿完,一數各人剛好夠交修橋的錢。天亮,各人把銀元交給監官,才回家過安然日子。修橋監官得了錢,就派砌匠、木工修起橋來。大橋完工後,百姓來到橋頭一看,見新修的木頭橋墩歪歪斜斜,橋架枝枝杈杈,只要大風一吹就會架倒橋塌,不少人看著看著就哭。

這時一個瘸腳老頭腰背葫蘆,左手拿束鮮花,右手拄著拐杖走來,見大家哭哭啼啼,問道:“各位平白無故,為何見橋號哭?”大家聽有人憐憫發問,哭訴著將官府為飽私囊,年年捐銀,歲歲修橋,眼看這橋一遇洪水又會倒塌,百姓不到年底又要吃修橋之苦的事說了一遍。

瘸腳老頭聽了說:“眾位不要哭,我上橋去看看,這橋到底修得如何?”說罷,他撥開眾人,一瘸一跛從橋上走去。大家見那橋搖搖晃晃,好象豆腐架子,生怕瘸腳老人摔下橋去。好不容易才見他走到橋那頭,大家縮緊的心才放鬆下來。這時,只見那瘸腳老頭轉過身來,“嘿嘿”一笑,把手上的鮮花往橋上一撒,只聽得“嘩嘩”幾聲巨響,落在橋下的花變成了石頭橋墩和支架;落在橋面的花變成了平滑的橋面;落在橋兩邊的,盡沾地生根,長出了七彩繽紛的鮮花。大家見此情景,喜歡得跳起舞來,正想跑過橋去向那瘸腳老頭磕頭道謝,眨眼間那瘸腳老頭就不見了。微風一吹,橋上飄來一股撲鼻的花香。大家一猜想,這老頭原來是蓬萊仙島八洞神仙里的鐵拐李。於是,大家就把這堅實的新橋,取名為花橋。

花橋長逾一百二十五公尺,高逾七公尺,全用方整的石塊砌成,共分兩段。前段為旱橋,起排洪和濟渡的作用,有七個拱,拱孔自東向西變小;後段為水橋,有四個拱,拱孔大致相同。橋面東段築有一條長廊,飾以粗大的朱紅色廊柱;橋西是一片垂柳圍繞的花圃。橋東側有一座突兀高聳的巨石叫「芙蓉石〕,古時曾把它當作水標。石北半腰仍遺下水文資料兩則,是很珍貴的古代水情記錄。全橋的橋拱、橋亭、欄桿和細部花飾,比例勻稱,造型美觀,都反映高超的建築技術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