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畫經歷
格瑞茲是以描寫市民生活輕巧享樂方面而聞名。他是勃艮底木匠的兒子,從小喜歡畫畫,但父親不允許他作畫家;不過外祖父是畫家,認識到他的才能,帶領少年格瑞茲到里昂學畫。格瑞茲由里昂到巴黎,一面上美術院,一面從事創作。
那是他二十一歲的時候。在美術院不久就嶄露頭角,由《給孩子讀聖經的父親》一畫,一舉成名。不過格瑞茲並不滿足,又去義大利研究文藝復興大師們的作品。他回巴黎以後,名聲越來越高。
名聲
說到格瑞茲的名聲,應該講到一個少女安勒·卡弗列俄爾的故事。她是阿烏加斯金河岸一個舊書商的女兒,格瑞茲非常喜歡她的天真可愛和稚氣,以她為模特畫了《鴿子和少女》、《打破的水壺》等好幾幅畫。她那天真爛漫稚氣悅人的情態受到人們喜愛,她也因而成為整個巴黎最受人歡迎的女子,格瑞茲也隨之而成為受人歡迎的畫家。但是,實際上她卻並不是天真爛漫的女孩子,而應該說是給人帶來不愉快的女子;格瑞茲卻沒注意到這些,不久和她結婚,高興得了不得,她想要什麼就給她買什麼。安勒越來越放肆,到最後捲走格瑞茲的財產,竟說什麼“他再也沒用了”,就把他拋棄了。因此,格瑞茲變得一文不名,晚年不得不過著非常悲慘的生活。
作品評價
格瑞茲除了以他的夫人,也就是以安勒為模特的許多美人畫以外,還有 《鄉村訂婚儀式》等其它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沒有夏爾丹那種樸實,這大概是誰都會立刻注意到的。如《索菲小姐》可以認為是以當時輕浮的巴黎社交中喜歡意氣用事的女人作為描寫對象的。她象貴婦人那樣裝模作樣,與其說是高尚,不如說是有些輕佻放蕩。這是路易王朝末期的社會相。法國革命就是從這種社會背景下,象火山一樣噴涌爆發出來的。
讓·巴普蒂斯特·格瑞茲的創作的最盛時期是在18世紀五六十年代。在這一時期里,他所熱衷的題材是家庭生活背景,每一幅畫都含有一定的訓誨意義,而且都畫有一個美麗可愛的少女。如1755年的《讀聖經》、1761年的《鄉村未婚妻》以及這一幅畫《小鳥死了》等等。在當時看來,這種畫的藝術趣味與貴族所需要的截然相反,是為了肯定所謂第三等級的家庭美德。正如我們在他的代表作《破壺》一畫中所看到的,這種繪畫是與當時的啟蒙運動思想有著密切關係的。格瑞茲與狄德羅交往甚密,狄德羅的進步美學理想對格瑞茲也有較大的影響。但另一方面的原因,還由於畫家未被皇家畫院所接納,因而在思想上對皇家學院產生一種敵視心理,這和當時很有地位的雕塑家法爾孔奈的情況很相似,後者也失寵於宮廷,兩人便很快投入狄德羅的藝術思想範疇。
格瑞茲的藝術還有明顯的反 布歇及其貴族藝術的傾向,這種因素據有的美術史家認為,是格瑞茲的藝術的民主主義思想的主要表現;因而獲得了狄德羅的熱烈支持,並被先進的啟蒙思想家所高度評價。儘管如此,這種具有民主主義傾向的道德說教在藝術上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格瑞茲的形象帶有濃厚的學院派氣息,人物形象的過分理想化,造型的虛構性,使這種說教的意義大大減弱了。少女的柔情性表現,便是與貴族藝術相妥協的表現之一,它和實際生活有著一段距離,《小鳥死了》的藝術表現則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