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強烈地震並引發大海嘯。福島第一核電站數個機組在地震和海嘯中電源設備受損,失去冷卻水供給,導致發生燃料棒熔毀事故。廠房附近的環境輻射水平明顯增高,廠房內發生了氫氣爆炸事故。高輻射水平嚴重妨礙了核電站事後補救行動,核泄露的發生更引起了鄰近地區人們的恐慌。日本政府已安排半徑30公里範圍內的居民撤離。隨著放射性塵埃的飄移,周邊國家也都加強了對各地區環境的輻射監測,密切關注著事態的發展可能對本地區產生的影響。政府部門每天隨時發布著有關信息,讓廣大人民了解事實和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情況。出版信息
書名:《核輻射防護知識問答》
編寫: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老科技工作者協會
出版:山西出版集團
山西經濟出版社
時間:2011年4月 第一版
定價:12.00元
內容簡介
由於核輻射是人們看不見也感覺不到的,只能用儀器測量它。但是人們大多並不了解有關的核科學知識及如何判斷核輻射對人的危險程度。在這種情況下,常常是感覺與實際不符,有時面對著那怕很小的危險人們也會感到不安,容易流傳謠言並可能出現不恰當的行動,招致不必要的損失。因此,系統地、深入淺出地向公眾講解核輻射防護的知識,是十分必要的。常言道,謠言止於智者,。我們希望在當前情況下,這本小冊子也能夠起到一些啟迪作用。
福島核電站的遭遇也促使各國重新審視核能政策及評估核電安全狀況。無論如何,核電生產的“副產品”——放射性裂變產物,是一種潛在的危險。在正常運行情況下,它們被密封在金屬包殼內,要進入環境,還有幾道難以逾越的屏障。應該看到,核電站發生嚴重核輻射事故是極其少見的。據美國60多位科學家作出的對核電危險的估計:反應堆堆芯熔化造成對周圍居民輻射危害出現的機率為1/17萬,造成死亡的機率是1/3億。而在美國,汽車造成死亡的機率是1/4千,火災造成死亡的機率是1/2.5萬,飛機是1/10萬。但為什麼核電作為安全綠色能源引起那么多懷疑?許多人的“恐核”情緒也許是原因之一。這裡可能有許多誤解。在當代,選擇核能作為替代化石燃料的一個主要方向,幾乎是無可改變的。唯有把核電站做得更加安全可靠,並且儘可能全面地、科學地用通谷易懂的語言把核輻射的危險和防護它的辦法告訴大家,才是消除負面影響,順利發展核能的必由之路。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核輻射防護基礎知識
1、什麼是核輻射?
2、微波也會引起傷害,核輻射防護是否像防護微波一樣?
3、原子核是什麼?為什麼發出核輻射?
4、原子核的不穩定是天生的還是人為引起的?
5、為什麼核能生產會有放射性核素伴隨著產生?
6、什麼是半衰期?
7、核衰變放出的核輻射有幾種?
8、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電離輻射源有哪些?
9、天然輻射需要防護嗎?
10、什麼是“輻射劑量”?
11、毫希是個什麼單位?
12、當量劑量,有效劑量這些量只用於防護是為什麼?
13、什麼是核污染?用什麼量來衡量它?
14、了解核污染情況有何意義?
15、對攝入放射性核素如何進行生物學評價?
第二章輻射健康危害與核事故醫學處理
(一)輻射生物效應
1、輻射照射對健康危害是怎樣被認識的?
2、輻射是怎樣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的?
3、如何理解輻射生物效應?
4、確定性效應是有劑量閾值的輻射效應嗎?
5、放射反應是放射病嗎?
6、急性放射病的臨床表現如何?
7、隨機效應沒有劑量閾值嗎?
8、輻射致癌有哪些特點?
9、何為軀體效應?
10、遺傳效應是如何影響後代健康的?
11、如何看待輻射健康危害?
(二)核事故醫學應急處理
1、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的目的和基本任務是什麼?
2、我國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組織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3、我國核事故醫學應急的職責範圍包括哪些?
4、核事故醫學應急處理的原則是什麼?
5、核事故時公眾的受照途徑及可採取的防護措施有哪些?
6、核事故情況下公眾可能受到哪些傷害?應採取哪些對策?
7、核事故時服用穩定碘的防護機理是什麼?最佳服用時間和劑量是怎樣的?
第三章 輻射防護的原則與措施
1.什麼是輻射防護?
2. 輻射防護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3. 輻射防護的目標如何實現?
4.對照射施加控制措施的基本原則有那些?
5.正當性原則如何把握?
6.防護最最佳化的意義何在?
7.在輻射防護工作中,最最佳化過程應該怎樣部署?
8.個人劑量限值有什麼作用?
9.選定的個人劑量限值是否代表法定的“安全”和“危害”的分界?
10.現行防護標準規定的劑量限值是多少?
第四章 輻射技術套用
1、輻射技術的含意是什麼?
2、輻射技術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3、我國輻射技術套用現狀如何?
4、輻射技術在醫學方面的套用如何?
5、醫療用品採用輻射滅菌有什麼優點?
6、輻射技術在農業方面有哪些套用
7. 輻照技術在輻照化工方面的套用情況怎樣?
8.聽說輻射技術在環保中還有用處,是這樣的嗎?
9.請介紹射線無損監測技術的套用如何?
10.射線工業監測儀表有什麼特點和主要用途?
11.射線技術在其他方便的套用如何?
12.輻射技術套用安全嗎?
執筆者簡介
陳明焌研究員,196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曾任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副院長。主要從事輻射劑量測量等研究工作。
高增林研究員,1965年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放射醫學專業,曾任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環境醫學研究所所長、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科技委主任、總工。主要從事放射毒理學與放射醫學研究工作。
徐洪蘭研究員,1965年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放射醫學專業,曾任全國環境誘變劑學會理事。主要從事放射毒理與放射醫學研究工作。
熊正明研究員,1965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現代物理系實驗核物理專業,曾任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核技術套用研究室主任。主要從事放射性測量與輻射技術套用研究工作。
王恆德研究員,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曾任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核應急中心主任。主要從事輻射探測、輻射防護最最佳化、核安全與輻射安全、核事故應急準備與相應等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