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輻射測量原理

《核輻射測量原理》是2011年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湯彬。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教材著重闡述核輻射測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數據處理和典型套用等基本內容,以及相關進展情況與最新成果,同時介紹輻射防護和輻射劑量學的基礎知識。本教材分為九章,主要內容包括:原子與原子核、放射性衰變規律、核反應概論、核輻射測量常見物理量及單位等基礎知識;重帶電粒子和快電子、Y光子和x光子、中子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基礎知識;核事件的統計分布,統計誤差與數據檢驗,測量不確定度等數據處理的基礎知識;氣體、閃爍體、半導體等核輻射探測器的工作原理與射線探測過程,核電子學的基礎知識;a和$等帶電粒子的活度測量方法,d能譜與B最大能量的測定方法,d和p測量技術的典型套用;不同形體輻射源的l輻射場計算,l照射量率與Y能譜的測量方法,能量刻度和效率刻度及Y能譜數據處理方法,Y測量技術的典型套用;X螢光的定性與定量分析及其干擾因素校正,x螢光測量技術的典型套用;中子源和中子探測的基礎知識,中子通量和中子能譜的測量方法,中子測量技術的典型套用;輻射效應和輻射防護的基礎知識,環境輻射水平和輻射防護標準,外照射和內照射劑量的估算與測量等基礎知識。

本教材的建議課堂教學課時以45~60學時為宜,其中帶“*”為可選課堂教學內容,另需要安排20~30學時的實驗教學內容。

目錄

第1章核輻射基礎知識

1.1原子與原子核

1.2放射性衰變和衰變規律

1.3原子核反應

1.4人工放射性核素與人工輻射源

1.5核輻射測量中的常見物理量和常用單位

思考題和練習題

第2章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2.1重帶電粒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2.2快電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2.3 Y或x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2.4中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思考題與練習題

第3章核輻射測量的統計誤差和數據處理

3.1基本概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