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輕量外殼與“助爆原理”在MK4研製中受挫,但這些構想並沒有被長期忽視。當時確有不同的意見:一旦這些構想作為核武器技術加以考慮,那只是延期問題而決不會被放棄。1951年設計“助爆”彈芯還一直是幻想,但設計輕型外殼當時在空間技術方面是力所能及的。
1948年9月初,在一次在LASL舉行的會議過程中,空軍首先提出了60英寸直徑戰略武器輕型外殼的構想。這個問題是作為AEC-USAF新計畫的一部分提出的,目的是使炸彈更適配當時在役飛機或不久將來計畫生產的飛機。LASL解釋說,MK4 2,380磅重、3/8英寸厚的鋼外殼(和MKⅢ外殼一樣?是為了保護武器不受高射炮火的影響(這種想法在曼哈頓計畫時代就產生)。如果這種預防措施不必要(空軍堅持這樣認為),那么LASL就不會反對採用鋁合金外殼,這樣可使彈重減少950磅。
MK4,儘管作為MKⅢ的改進型而被視為標準的戰略原子武器。但仍不能完全滿足空軍的要求:戰鬥操作與準備相當因難。美國空軍要求AEC加快研製60英寸武器替代型號,替代型號的操作應當更省時,更安全和更方便。1948年12月,美國空軍針對MK4提出了5點改進意見:
(1)可預期的和可再現的彈道特性以及適用於高空及高速投放的性能。
(2)飛行中彈的核部件插入和抽出有相應的技術與工具。
(3)彈的外殼及球體重量輕。
(4)可靠的內部電源,要求在作戰過程中能進行起碼的測試和檢修。
(5)改進彈的點火系統,在可靠的操作條件下,使其受到提早觸發或干擾的幾率最小。
MK6基本上考慮了上述改進與修改意見。
1949年初,在MK4準備投產的同時,在洛斯阿拉莫斯和桑迪亞都開始為大直徑(60英寸)內爆彈研製輕量鋁外殼。對新外殼設計考慮了幾種方案,其中有些方案的重量大大低於原計算的950磅。1949年夏季,開始進行兩種外殼設計,一種外殼由諾斯羅普飛機公司設計,另一種外殼由車輛與鑄造公司設計。8月末,空軍對新外殼進行了試驗以鑑定重量減少並沒有損害殼體的強度和鋼度。試驗是成功的:新殼體並未損害武器的結構強度。
到了10月,桑迪亞對車輛與鑄造公司和諾斯羅普公司設計的外殼進行了空投試驗,同時希望在今後三個月內提出用輕結構材料代替現有鋼外殼的最後建議。
1950年初,已很明顯,在很短的時間內新MK6有可能準備進行生產與儲備。那時再次出新設計的武器可能有多少項改進以及這些改進需推遲儲備多長時間這樣的問題。空軍一直需要當量超過100千噸的助爆型裂變彈,但要在1950年實現這種構想(1947年首次提的聚變助爆概念,當時還處於未經試驗的萌芽狀態),必然長期拖延MK6的儲備,因此,這要求被再次推後。
1950年1月末,MK4彈的輕量外殼樣品(N代表新彈殼設計和製造公司諾斯羅普,後來知道為MK6的原型)已製造出來並做了靜載,彈道空投和飛機協調性試驗。11月,MK4N彈批量生產。
1950年7月,鑒於目前儲備中的MK4有嚴重的作戰性能缺陷,MK4N計畫加速步伐,以提供輕量外殼和新型引信(改進的Abee雷達引信)系統(1950年初AEC曾將MK6計畫定為“緊急”計畫,並預定11月首次部署)。MK4N武器可能用於戰爭(1951年春韓戰臨近爆發),也可用於軍事訓練、評價和演習;以及用於引信與點火補充的空投試驗。
裝輕外殼和Abee雷達引信的MK6批量儲備日期暫定於1951年4月1日而裝輕外殼和輕球體的MK6批量儲備暫定於7月1日。如果空軍在1951年4月1日前獲得MK6,那么MK4N成為一種“應急的”備用武器。
4月底的一些試驗表明,5條環形阻流帶(殼體中段外面的環)保證了良好的彈道穩定性並改善了武器的圓機率誤差(CEP、彈頭命中精度的量度)。8月中句,據說MK4N的軍械特性被通過。MK6高能炸藥部件的化學成分與MK4所用的稍有改變。
9月,桑迪亞提出加速輕外殼的樣彈生產,並提出,一旦早期試驗計畫獲得滿意結果,為了戰術需要或者作戰需要,“緊急”儲備50枚將是適當的。空軍同意這項計畫。
1950年9月中旬作出推遲批准60點MK6型設計的決定是有利於MK4N的。MK4N設計已在1950年11月批准,1951年1月開始批量生產。
MK4N的作戰適應性試驗(OST)始於1951年春季。試驗包括操作、儲存、飛機運載,維護,IFI演習以及武器空投等項目,目的是評估這種武器性能和可靠性,在其生產型進入儲備之前糾正各種缺陷。在試驗中有些未發現的小缺點,在MK6-0型開始儲備之前都被糾正了。
1951年4月20日在“溫室”行動的Easy爆炸中,試驗了原型MK6(帶有Tom起爆器),當量為47千噸。
1951年5月桑迪亞公司批准MK6-0型設計(仍用32點內爆系統)交付生產;3周之後,軍事聯絡委員會請求把4N設計的各種改進項目用於MK6-0型。
6月下旬,MK4N彈上的Abee引信雷達出現了問題。月底前,MK4N在AEC加利福尼亞州索爾頓試驗場進行30000英尺高空空投試驗。
7月,開始MK6-0型的早期生產。7月中旬首次進行MK6與飛機的協調性試驗,MK6被裝進B-47和B-29試驗彈艙。彈的特點距頭錐40英寸處有單個吊耳。
9月末桑迪亞成立了一個工作組來解決Abee問題;幾周之後,對引信雷達作了改進並達到質量要求。1952年4月中旬,MK6-0型彈的工程評價報告提交桑迪亞武器發展委員會(SWDB)。
1952年4月至8月,少量MK6-0型武器進入儲備以供“緊急”使用。8月初,宣布新彈為“標準60英寸直徑戰略武器”。MK6-0型尺寸與MKⅢ和MK4(直徑60英寸,長128英寸)相同,但重量只有8,500磅,節省運輸重量22·5%(2,400)磅(後來的MK6因球體輕只有7,6000磅)。MK6設計也排除了MK4重心位置不一致問題(重心位置不定影響了武器吊運和投放、彈道特性及命中精度)。
MK6彈道特性比MK4有所改進,即可空中引爆又可地面爆炸。當量在30千噸到50千噸的多種彈芯均與MK6高能炸藥裝置相適配。
MK6-0型的保險和引信系統使用同一套雷達、氣壓計、定時和觸地碰撞引信與開關(MKK6、MK13及MK18都用同樣引信系統)
MK6-0型彈於1952年下半年退役。
MK6-1型彈基本上和-0型相同,只是引信雷達作了改進。從1949年夏至1951年年中,blert雷達引信作為Abee引信改進項目加以開發,abee引信易受干擾而且有時不可靠。此外,採用Albert引信後可在運載飛機上進行人工調整爆高。1951年下半年,制定了Albert系統的專門評價計畫,1952年2月批准了Albert的設計。5個月後,評價計畫完成,Albert質量達到生產要求。桑迪亞和軍事聯絡委員會作出決定,推遲MK6-1型彈生產,以待今後改進。
-2型是MK6的下一步研製項目,其特點是採用60點高能炸藥起爆系統。
LASL和空軍是在1946年就認識到60點起爆系統優於32點系統。可是,MK4儲備那樣緊迫。又有那么多不同於MKⅢ之處,以致於60點起爆系統被推遲。應當指出,這是好事:由於高能炸藥組分以及“透鏡”設計與工程方面的改進,使MK6用上了最新式的高能炸藥“透鏡”。
就彈的內部改進而言,點火裝置(X-部件)是從球的後部移到前部,以保持空氣動力學穩定性。Albert雷達天線被移至彈殼的側面,彈頭錐內引信系統部分移到後部。為確定所有這些重量方面變動會不會影響彈的飛行性能,進行了大量的彈道試驗。
60點系統產生了某些有關核部件在運載飛機飛行中插入問題(由於“活門”尺寸以及為了接近彈芯室而應移開高能炸藥塊的數目而產生的);這些問題到1951年5月底才解決。MK6上的IFI(在20,000英尺高空A3D飛機上)操作需用14分鐘。
1952年1月,MK6-2型開始進入國家核武器儲備,並於1956年退役。
除Albert雷達天線位置外,MK6-3型與-2型相同。1952年6月初的空投試驗表明,MK6-2型彈雷管提前點火,這是因為投彈後引信雷達從運載飛機接受了假回波信號。這個問題的解決定是將雷達天線從彈殼側面移回原來頭錐板的位置。1952年7月MK6-3型進入國家核武器儲備,1956年全部退役。
1952年11月MK6-4型開始進入儲備。MK6-4型和-3型相似,加設了用於雷達和蓄電池外殼加熱器的新動力線(彈上這些部件曾易凍,高空飛行的轟炸機的彈艙未加壓和加熱早在1948年,LASL和桑迪亞就開始了核子彈部件低溫試驗)。1957年最後一個MK6-4型退役。
MK6-5型特點是有一個新型氣壓引信。1950年8月初,一份桑迪亞報告在結論中提到,就武器效應而言,爆高不是頭等重要的,MK6上用高級的、重的、複雜的和靈敏的Albert雷達大可不必。大約6個月後,桑迪亞應MLC的請求為MK6提供氣壓引信。MK6-5型裝上新設計的氣壓引信後於是從1953年5月開始進入國家核武器儲備;1957年最後一個MK6-5型退役。
-6型是MK6的最後一個型號。1951年8月初,SWDB要求研究不受馬赫數影響的氣壓引信(投彈後由於高速氣流通過氣孔,早期的氣壓引信有時失效;這種高速氣流造成氣壓低於實測值)。1952年2月批准了新型壓敏系統的正式要求。這種武器又加裝了觸發引信;1953年12月中旬批准了這項引信設計(觸發引信是供地面核爆炸用,而不是象MKⅢ上的觸發引信那樣供自毀用)。1954年3月底批准了新型氣敏引信設計。第一枚MK6-6型於1955年1月進入國家儲備。所有MK6武器在裝上新型氣壓引信和觸發引信後最終都改型成為MK6-6型。最後一個-6型於1962年退役。
從1951年7月至1955年初大約生產了1,1000枚,MK6(各種型號)-6型美國第一種大量(超過1,000枚)生產的核武器。1956年1月至3月由於許多MK18改為MK6-6型,MK6庫存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