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概況
株洲縣位於湖南省中部偏東,地處湖南發展重心“五區一廓”經濟帶中樞,居長株潭城市群南緣。總面積1381萬平方公里,已納入長株潭“兩型社會”改革試驗區範圍。轄18個鄉(鎮)和1個風景區管委會。有各級各類教育機構175所,其中國小78所,初級中學1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4所,普通高中5所,職業高中3所,幼稚園65所。有民辦教育機構64所,其中幼稚園60所,初級中學1所,普通高中1所,職業高中2所。在校學生42598人,其中小學生18014人,國中生9718人,普高生5861人,職高生2317人,在園幼兒6688人。全縣在職教職工3857人,其中國小教職工1564人,普通中學教職工1663人,職業高中教職工245人,幼兒教職工385人。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指導下,教育局全體幹部職工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加強學校管理,加強隊伍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城鄉各地呈現大辦教育的動人畫卷。尤其是"十五"以來,沐浴改革開放陽光的株洲縣教育,更是春風催桃李,滿園競芳菲,步入了各類教育迅速發展,質量與效益逐年提高,結構日趨合理的良性發展快車道。2005年被省教育廳授予"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作先進單位",2006年獲 "全省'十五'期間中國小教育技術裝備工作先進單位"稱號,2007年獲"全省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先進單位"、"全省中國小調整布局工作先進單位"、"全省教育技術裝備工作先進單位" 、"湖南省第二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先進單位"等稱號,2008年被省人民政府評為"學校體育工作先進單位"。2006-2008年,連續三年被市教育局評為教育教學優秀管理獎。為民辦實事先進單位、首屆全國教育入口網站縣級優秀網站、教學質量管理先進縣市、省級詩教先進單位、第三屆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活動優秀組織獎等。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國運興衰,繫於教育。回首過去,艱辛與喜悅並存;展望未來,困難與機遇同在。株洲縣教育在“十二五”期間,將全面貫徹落實第四次全教會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努力建設教育強縣,以高質量的人才培養和強有力的智力支持,進一步增強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服務能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職能職責
1、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教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研究擬定全縣教育工作的政策和規範性檔案,並監督實施。2、研究提出全縣教育改革與發展戰略措施和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研究提出教育事業的發展重點、結構、速度,指導並協調實施。
3、統籌管理教育經費;參與擬定籌措教育經費、教育撥款、教育基建投資的政策和措施;監測全縣教育經費的籌措和使用情況;管理教育援助、教育貸款和教育合作項目。負責教育技術裝備工作。
4、綜合管理全縣基礎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網路教育、社會力量舉辦的學歷教育等工作。貫徹國家和省、市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制定相關的行政管理辦法;組織實施中國小素質教育工程;組織實施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
5、貫徹執行國家、省、市、縣有關教育系統人事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度;組織實施師範類畢業生的就業安置工作;主管全縣教師工作,規劃並指導學校教學和管理人員隊伍建設;負責教師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和教師獎勵工作;指導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
6、負責全縣教育系統各直屬單位、各鄉鎮學校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的管理與建設。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和程式,考核、任免中國小領導幹部。
7、負責直屬單位思想政治工作;負責各級各類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體育衛生工作、藝術教育工作及國防教育工作。
8、組織全縣學歷教育及考試工作,規劃、指導成人自學考試工作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工作;研究提出中國小校的招生計畫,並組織實施。
9、規劃、指導全縣教育系統的教育教學教研工作;指導教育學會、協會、研究會、基金會等教育社團組織開展工作。
10、負責教育督導評估工作。
11、負責全縣教育系統信息的統計、分析及信息系統的開發和建設工作。
12、管理全縣勤工儉學工作,制定和實施全縣勤工儉學長期和年度計畫,制定相關的政策,並指導學校開展勤工儉學。
13、承辦縣委、縣政府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交辦的其他事項。
黨委簡介
株洲縣教育局黨委現下轄局機關支部、局機關退休支部、教學研究室支部、勤工儉學管理辦公室支部和第一中學、第三中學、第五中學、職業中等專業技術學校、育紅學校、湘淥實驗學校、瀟湘雙語學校、明德理工學校等8個學校黨支部(總支),現共有黨員463名。近年來,按照株洲縣委的總體部署和要求,教育局黨委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這一總目標和構建和諧教育這一主旋律,真抓實幹,開拓創新,勇於爭先,全力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充分發揮學校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全體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努力推動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全面實現“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
發展規劃
“十二五”期間教育事業發展規劃
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優先發展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依法治教,夯實基礎,最佳化結構,調整布局,提升內涵,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促進我縣教育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
2、總體目標
經過5年的建設,全縣教育結構基本合理,教育布局基本最佳化,城鄉教育發展基本均衡,2012年實現義務教育區域內初步均衡,2020年實現區域內基本均衡。教育質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建成教育強縣。
3、主要指標
到2015年,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形成比較完備的公辦和民辦共同發展的學前教育體系,建設19所合格鄉鎮中心幼稚園。3~5歲幼兒毛入園率達到85%以上。基本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達到100%,國中適齡少年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分別達到100%、99%、99%;有學習能力的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鞏固率達到95%以上。95%以上的義務教育學校達到合格學校標準。城鄉之間、鄉鎮之間、校際之間的辦學條件、經費投入、師資隊伍、管理水平、教育質量的差距明顯縮小。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與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學生一次性就業安置率在96%以上,對口就業穩定率在75%以上。
高中階段教育學校均達到規定的建設標準。建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提升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水平。全面最佳化師資隊伍,國小和國中新增教師學歷全部達到本科水平,高中新增教師中研究生學歷占比達到10%以上。到2015年,幼稚園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提高到30%以上,專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90%以上;國小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提高到40%以上,專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90%以上;國中教師中研究生學歷占比提高到3%以上,本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95%以上;高中教師中研究生學歷占比提高到6%以上;中職“雙師型”教師達到50%以上。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十二五”期間主要工作措施
1、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程,努力促進教育公平以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建設為抓手,逐步實現區域教育均衡發展。2010-2012年,繼續完成34合格學校建設,到2012年,將全縣定點65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建成合格學校,順利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範縣驗收。加快城區學校新建、擴建進程,有效解決義務教育階段入學難和大班額問題。到2013年,鄉鎮中心以上學校全部建成網路化的教學環境,農村學校全部建成現代遠程教育衛星教學收視點,全部實現“校校通”和“班班通”。 2011年,在縣城建設1所標準化特殊教育學校,滿足殘疾兒童少年入學需求。
2、實施特色學校創建工程,推動教育水平整體提升
設立專項獎勵經費扶持省、市示範性普通高中,建設縣五中圖書館、縣一中學生宿舍及校門及出入道路等項目,省、市示範性普通高中要辦出特色,辦出水平。支持縣三中創建市級示範性高中。到2015年,建成1-2所市級示範性幼稚園,建成1所省級示範性幼稚園;創建1所省級普通高中特色學校。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帶動作用,推行“示範拉動,整體推動”的發展模式,實現高中國中、強校弱校、城鄉學校捆綁發展,以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帶動全縣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
3、實施職業教育提質擴容工程,不斷滿足“兩型”社會建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大力改善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進一步完善省示範性縣級職教中心教育教學管理和實習和實訓設施,將縣域內各種職業教育培訓資源整合到縣級職教中心,形成政府統籌、部門協作、教育承辦、資源共享的職教培訓體制。搭建統一的職業學校學生就業平台,加強對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進一步探索校企深度合作、工學緊密結合的辦學新機制,擴大訂單式培養的規模和範圍,強化“雙師型”隊伍建設,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升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創建1個省級重點職業教育實訓基地、2-5個省級精品專業。縣職業中專在2011年申報湖南省職業教育“十二五”重點建設項目,爭創湖南省示範性職業學校。在2012年申報國家級“農民培訓中心”建設項目。明德理工職業技術學校在2011年整體搬遷到雷打石鎮原坳上國小,並用2-3年時間投資1000萬元,將該校打造成“湖南省海事職業學校”。
4、實施布局調整資源整合工程,進一步最佳化教育結構和資源配置
以創建湖南省學前三年教育先進縣為抓手,推動學前教育向農村地區的普及。到2015年,全縣每鄉鎮建成1所公辦標準化的中心幼稚園。合理撤併規模過小布點過於分散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和教學點。將布局調整富餘公辦中國小校,改建或擴建成幼稚園。對現有普通高中進行有效整合,形成適度的規模效益。
5、實施“三育”工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以“系統的、生活的、快樂的、體驗式”的“快樂德育”理念為核心,以養成教育、法治教育、公民教育、感恩教育、禮儀教育為主題,構建全縣中國小德育網路。廣泛開展文明班級、文明宿舍、書香校園、讀書標兵創建活動。以“人文智育”為重點,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建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廣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實行學生陽光體育課程化、常態化,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健康快樂成長。
6、實施教育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全力打造高素質的教育人才隊伍
制定《株洲縣加強教育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創新和完善教師補充機制,建立和完善中國小校長和教師專業化發展機制,實施名師名校長工程。構建全縣教師教育資源聯盟,推行全員繼續教育,並重點向邊遠鄉鎮傾斜,有計畫地組織部分教師脫產進行音樂、美術、英語、地理、生物等學科培訓,有效解決教師學科結構問題。大力加強師德師風教育,積極穩妥推行教師聘用制。深化分配製度的改革。績效工資分配向一線和優秀教師傾斜,形成重能力、重實績、重貢獻的激勵機制。設立專項經費支持教師提升學歷和接受繼續教育,繼續設立“義務教育名師名校長”、“高中骨幹教師”津貼,落實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啟動高中階段教師績效工資改革,提高教師福利待遇,穩定教師隊伍,激勵教師安心從教。
7、實施“陽光教育”工程,規範中國小辦學行為
依法治教,全面推行“陽光招生”、“陽光收費”、“陽光編班”、“陽光從教”、“陽光服務”等“陽光校園”創建活動。全面規範中國小辦學行為,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堅決杜絕違規征訂教輔資料或變相攤派征訂現象。嚴格民辦學校(機構)審批制度,治理整頓民辦培訓機構,建立健全學前教育辦學資格準入制度,依法取締非法辦園機構,促進民辦教育健康有序發展。進一步規範中職學校招生行為,堅決打擊有償招生、買賣生源現象。
8、依法確保教育投入,落實教育經費法定增長
全面貫徹落實教育經費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建立和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穩定的職業教育發展經費籌措機制。不斷提高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公用經費標準,設立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建設、校安工程建設、特色學校、示範學校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專項資金。建立健全幫扶救助機制,切實保障弱勢群體受教育的權利,加大高中貧困學生資助力度,中職學生逐步免費。逐年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確保實現《教育法》規定的“兩個比例、”“三個增長”,教育強縣建設順利通過省、市評估驗收。
9、加大督政、督學力度
實施鄉鎮政府和縣直有關部門教育工作實績督導,促進鄉鎮政府和縣直有關部門切實履行教育工作職責。建立督學責任區制度,推進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構建中國小質量檢測制度,探索科學、有效的現代教育質量評價方式。
“十二五”期間重點項目
“十二五”期間,圍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綱要,著眼於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完善機制,組織實施一批重大工程。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
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合理調整農村中國小布局。繼續實施合格學校建設工程、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國中校舍改造工程,集中開展危房改造、抗震加固,實現城鄉中國小校舍安全達標;改造國小和國中薄弱學校,逐步使義務教育學校師資、教學儀器設備、圖書、體育場地基本達標;改善農村學生特別是留守兒童寄宿條件,基本滿足寄宿需求。全縣85所中國小校達到國家建設標準,預計工程總投資10200萬元。啟動農村中國小在校教師工作周轉房建設工程,計畫新建在校教師工作周轉房1541套,46230平方米,預計工程總投資5500萬元。
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工程
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畫,吸引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從教;加強農村中國小薄弱學科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和補充一批山區急需緊缺教師;對義務教育教師進行全員培訓,組織校長研修培訓;對專科學歷以下國小教師進行學歷提高教育,使全縣國小教師學歷逐步達到專科以上水平。
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
支持辦好現有的鄉鎮和村幼稚園;充分利用國小富餘校舍和社會資源,改擴建或新建鄉鎮和村幼稚園;對農村幼稚園園長和骨幹教師進行培訓。
高中教育資源整合與提質工程
新建縣五中圖書館、縣一中學生宿舍及校門及出入道路、縣三中科教樓及學生宿舍等項目。
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建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添置教學與實習設備,提升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水平;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到2012年,教職員工與在校生之比不高於1:12.5,專任教師占教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於70%,專業課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不低於60%,“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的比例不低於60%,外聘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的比例達到20%以上。
民辦教育促進工程
將瀟湘雙語實驗學校建成市規範化學校。進一步完善湘淥實驗學校辦學條件,擴大明德理工職業學校辦學規模。扶持一至二所民辦幼稚園,建成省、市示範性幼稚園。在湘駿文武學校創建“湖南省競技訓練基地”。
特殊教育發展工程
新征土地,新建特殊教育用房4800平方米;添置教學、生活和康復訓練設施設備,改善辦學條件;對特殊教育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程
繼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學雜費制度,提高貧困寄宿生生活費補助面和標準;加大高中貧困學生資助力度,免除中等職業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學費,提高中職學生生活費補助標準,逐步將普通高中學生納入助學體系;啟動大學生助學貸款工作。
教育信息化工程
2011年,初步實現教育行政部門和各中國小的網上公文傳輸。2012年,啟動“株洲縣教育資源中心”建設工程,初步建立能基本滿足信息化教學、資源套用與管理、教學成果發布、教學研討、信息交流需要的網路教育平台。2013-2014年,用兩年的時間,完善各中學的網站和各中國小的校園網,力爭各中學和中心小的“班班通”建設達100%。2015年,建設開發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和電子政務辦公系統,制定相關的規範和標準,建立全縣中國小管理的共享資料庫。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互聯互動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帶動和引導家庭信息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