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概況
一、歷史沿革
學校始建於1979年,當時定名為株洲大學。1987年改名為中國包裝工程學院(籌),成為中國包裝總公司惟一直

二、辦學條件
學校目前擁有兩個校區,占地面積3168畝;圖書館藏書150餘萬冊,其中紙質圖書106.36萬冊,電子圖書43.68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9963.13萬元;教學用計算機2649台,多媒體和語音室座位10529個;擁有較先進的計算機網路服務體系,建有標準的塑膠田徑運動場、體育館及滿足體育教學需要的各類運動場地。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1290人,專任教師828人,其中,正高118人,副高270人,博士78人,碩士334人,專任教師中副高職稱以上教師占46.86%,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占49.76%。教師中有碩士生導師125人,博士生導師10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9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湖南省優秀中青年專家1人,湖南省教學名師1人,省優秀教師3人,省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和培養對象23人;有15人進入省“121人才工程”和“百人工程”,有5人進入省學科帶頭人行列;另聘有兩院院士6人。形成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教育教學
學校設有13個教學院(部)、擁有36個本科專業;擁有19個碩士學位點,其中2個一級學科點,17個二級學科

科學研究
學校始終把學科建設作為培育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確立了“優勢學科與特色學科相統一、基礎學科與套用學科相結合、傳統學科與新興學科相促進”的學科建設思路,整體水平逐年提高。目前,學校擁有3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省部級研究基地(技術中心)。2004年以來,學校共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9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92項,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4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56項,專利39項,公開發表學術研究論文329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446篇。科研工作的大力開展為提升教師學術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辦學特色
學校十分重視教學工作,始終把人才培養質量放在第一位,並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一是堅定不移服務包裝行業,鍥而不捨打造核心競爭力。學校弘揚“明德精業、求實創新”的校風,始終以服務包裝行業發展為已任,堅持學科專業建設導向包裝行業,堅持人才培養面向包裝行業,堅持科學研究指向包裝行業,為包裝行業輸送了大量“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套用型人才,在包裝行業發展中出色發揮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作用。二是創建“3+1”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培養包裝人才的創新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包裝人才“3+1”培養模式,即包裝類專業學生前三年在學校本部完成基礎與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第四年在中山包裝學院完成專業課程學習和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2000年,學校與廣東中山市政府和張家邊企業集團合作,創建了我國包裝行業第一個校企合作的辦學實體——中山包裝學院,成為教師教學改革基地、學生創新實踐基地、企業人才培養基地、包裝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我校“現代包裝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獲2002年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合作交流
學校歷來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目前,與中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5所國內高校聯合培養博士;與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德國斯圖加特媒體大學、法國蘭斯大學等建立了合作關係;與美、韓、香港等國家、地區及國內多家大中型企業開展了廠校協作辦學;還主辦了“2004國際現代包裝學術研討會”等大型國際學術會議,逐步建立起了對外開放的辦學格局。
辦學思想
學校始終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規律,以實現“中部崛起”和建設“教育強省”為契機,以人為本,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和諧發展;立足湖南,面向全國,主動服務中國包裝現代化、湖南新型工業化和老工業基地株洲振興,為行業及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人才與智力支撐;堅持以工為主,理工結合、文理滲透,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促進多學科間交叉滲透和協調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把學校建設成為辦學質量高、社會聲譽好、特色鮮明的多科性教學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