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林村

栗林村有400多戶,該村4支農民龍舟隊多次代表市、縣參加過龍舟比賽。 ”栗林村的老人趙克來自豪地說。 以種板栗繁多而得名,故稱栗林村。

基本信息

1. 湖北省陽新縣浮屠鎮栗林村

栗林村位於106國道與武陽一級公路相交區,離陽新縣城10公里,三面環水,呈半島狀。村中趙姓人口占80%,村前有面積約為2000多畝的趙前湖,盛產白鰱,草魚。

栗林村龍舟

栗林村有400多戶,該村4支農民龍舟隊多次代表市、縣參加過龍舟比賽。栗林村端午賽龍舟的傳統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至今流傳著“寧荒一丘田,不輸五月船”的說法。“準確說是從康熙二十一年開始的。”栗林村的老人趙克來自豪地說。每年的農曆四月廿以後,栗林人不管多忙都要進行龍舟賽訓練。
龍舟賽開始前,村民先要舉行“祭五方”儀式,就是擺好“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的香案,準備好豬首等祭品,一人舞劍,一人擊鼓,一人放鞭,兩人念唱,在舞劍者的率領下,向代表“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的香案祭拜。
祭祀結束後,龍舟賽便開始了。每艘龍舟上除了28個劃手,還配有舵手、司鼓手、花旦。划水的小伙子們高舉木槳,肌肉繃得緊緊的,力量十足。一聲令下,鼓聲雷動,龍舟如同離弦之箭一般,向湖對岸飛去。

2、山東省即墨市段泊嵐鎮栗林村

村莊由來
清乾隆《即墨縣誌》載,里林屯是大嵩衛所領29屯之一。里林屯即今栗林村。今村中趙氏當系明初來此屯墾的軍戶之後裔,應系因此地曾有成林的栗樹得名。同治《即墨縣誌》和《即墨縣鄉土志》標有此名。
政區人口
即墨市段泊嵐鎮轄村。在段泊嵐南偏西4公里處。全村有耕地面積3539畝。2006年,全村共有343戶,總人口為1267人,其中勞動力人數有969人。
經濟發展
2006年,全村糧食總產量達到1712噸,經濟總收入為902萬元,人均純收入為5778元。

3、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黃山鎮栗林村

栗林村地處黃山鎮駐地東部,東靠沂河,西靠武河,南於麻湖村相鄰,北於柴口村相望,村莊版圖面積1750為,其中耕地面積1300畝,村莊面積250庫存,該村大多數居民從事杞柳加工業,但一直未形成較好的規模。
栗林 相傳元末薛、何二姓來此耕種官田,稱官莊。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旺簇杜姓由柴口遷此定居,遂以村後大片栗樹林改名栗林。現有430戶、1615口人。2011年由郯城劃歸羅莊區。

4、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門樓任鄉栗林村

地理:地處黃河以南,屬黃河淮河流域。北臨黃河,屬於平原地域,海拔二百米左右。
人文:民風淳樸,團結互助,自民國以來,安姓居民逐漸增多,其次為李姓,還有朱、阮、陳、趙、鄧、張等多個姓氏。培育出許多重要人才,如朱姓有朱登山(民國時期國民黨特派專員,相當於今天副部級),安姓有安貽美(開封市前經濟市長)。改革開放時期,曾建有中學,為方圓二十里的周邊地區培育了近兩代人。
經濟:由於種種原因,經濟較為落後。曾經在村北建有尉氏縣第二油廠(食用油),後期技術落後,至今面臨倒閉。村民收入以農作物為主,農閒時節偶有出外打工者,以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氣候及作物: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農作物一年兩熟,主要有:冬小麥,油菜,花生,大豆,玉米,棉花,紅薯等。
交通:尉氏縣於2006年開通“3路公車”,從村里東西主幹路經過,所以交通便利。

5、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花西鄉栗林村

地處孝昌縣西部,東與花園鎮、陡山鄉相鄰,西與安陸市李店鎮、雲夢縣曾店鎮交界,南與白沙鎮接壤,北與季店鄉相連。鄉政府駐地汪家崗。 鄉域地處丘陵地帶,地勢較高,氵不河自北向南經灣湖、界河兩村。最高點為寶山,海拔102米,最低處是灣湖村張家河,海拔42米。年降水量約1100mm,無霜期240-260天,屬濕潤的亞熱帶氣候:夏熱冬寒,季風性強。土壤類型以第四級粘土為主,PH值一般在5.7-7.5之間,整個自然條件適合發展糧、油、林、果各業生產。境內張白公路縱貫南北,安衛鐵路、安花公路連線東西,以汪栗公路為主線的鄉村公路交織成網,四通八達,全鄉通公路的村100%,其中到黃土砦村公路實現了黑色化、到劉王、界河、新民、長山等村的公路都高標準鋪上碎石。
氣候農作物:一年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具有“光、熱、水”同季反映的特點。以種板栗繁多而得名,故稱栗林村。又名栗林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