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每到臘月,家家戶戶把餵得膘肥體壯的年豬趕在打春前,把它宰了,砍成三四斤一塊的長條,不水洗,然後撒食鹽,和碾成粉末的桂皮、八角、花椒、大茴等調料。
製作要領
製作柴火臘肉邊邊角角、層層疊疊都顧及到,來回反覆揉擦,灑適量家釀米酒,醃入大缸里,肉皮朝上,肉朝下。這樣醃上五六天,每天翻動一次,使食鹽、調料、米酒滲到肉里,入味均勻,再用粽葉或龍鬚草繩串肉條,掛在通風的屋樑上,寒風吹拂,水分滴乾。再將一串串從屋樑上取下來,用木棍穿起來,吊在無底無蓋的鐵桶里,肉間夾些橘子皮,上面再蓋一些能透氣的遮蓋物,然後,用鐵鍬從灶膛里鏟一些紅火炭,放在肉的下面,火的上面撒一些鋸末或麥糠,再蓋些柏樹枝或松樹枝,不讓它生明火,只讓它暗生煙。隨著青煙繚繞慢慢的燻烤,那股柴火香味在肉里越積越濃郁,兩三天功夫就熏成了。掛在屋樑兩三個月,待肉質乾爽,取下來用報紙包裹著,埋在柜子的稻穀里貯藏,可吃上一個對年也不變味。即使五荒六月,也有柴火臘肉待客,可以大腕喝酒,大口吃肉,享受民間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