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守愚

民國元年(1912)任陝西漢陰縣知事,同年十月,改任安康縣知事。 民國五年(1916)任甘肅定西縣知事,後升任興安府知事。 民國十一年(1922)復調回興安,任安康學政,倡議開辦興安師範。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柴守愚(1867—1926),字嘏憲,又字古軒,陝西白河縣茅坪柴家坡人。

人物經歷

清同治二十年(1881)歲入縣學。同治二十三年(1884)拔貢。光緒三十年(1905)赴日本就讀法政大學。宣統元年(1909)回國,先任河南靈寶知事。民國元年(1912)任陝西漢陰縣知事,同年十月,改任安康縣知事。民國五年(1916)任甘肅定西縣知事,後升任興安府知事。未幾卸任,旋又調回興安府兼安康縣知事,倡導工商業,積極支持安康教育。曾為清初興安詩人劉應秋舊居立碑:“處士劉應秋故居”。並與安康士紳一起在安康城東八公崖創建奠安塔,以奠底安康。離安康去漢中時,安康士民贈送旗傘,並在興安府衙門前及萬柳堤分立《柴公去思碑》。民國九年(1920)代理漢中道尹,並在漢中倡議修建漢朝盈寇將軍的墓並書墓碑。民國十年(1921)六月,南鄭纂修縣誌,守愚為卷首作序,並助童顏舒刊印所著《禹貢通釋》。民國十一年(1922)復調回興安,任安康學政,倡議開辦興安師範。1926年逝世,享年59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