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楊[IT財經人物]

柳楊[IT財經人物]

柳楊,10月18日出生浙江省湖州人,IT財經人物。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籍貫:浙江

身高:178cm

業餘愛好:音樂、電影、旅遊、上網

最喜歡的顏色:五顏六色

最喜歡的水果:香蕉

最喜歡的書:人的弱性

最喜歡的食品:家裡的米飯

最欣賞的人:比爾·蓋茨(有錢人)

柳楊:主持人的心靈用書保養

給心靈做做保養,給萬物舒舒感覺,是柳楊永遠在追求的。

人物經歷

新年的一天,記者和柳楊約在了北京國際俱樂部的大堂吧里。和外面熱鬧的廟會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新春的午後,這裡顯得格外寧靜,金黃的色調,很容易讓人陷進沙發里,不想自拔,中間,還有意外的驚喜是旁邊的豎琴隔段時間會有人彈奏,悠揚經典的旋律輕輕湯漾在空氣的塵子中,能格外填補我們之間談話的留白。

作為央視的一個著名節目主持人,柳楊現在主持的節目中有兩個是與讀書有關的。所以談起讀書,他興致頗濃。“給心靈做做保養”,是柳楊永遠在追求的。

最喜歡的還是《人的弱性》--卡耐基

以下柳楊簡稱楊柳,他最喜歡別人叫他楊柳,也是他專用的詞

在楊柳主持的節目裡,有兩個應該都是和書有關的:《子午書簡》和《電視詩歌散文》,非常安靜的節目,用電視的有聲畫面來讀書。楊柳認為他是比較勝任此類節目的主持人。

回憶小時候最愛讀的名著,楊柳說是《水滸傳》和《西遊記》。大概緣於男孩子的天性,他最愛看科學方面的書,如《十萬個為什麼》以及講天文、地理的書,然後會按照書上寫的去做小發明、小實驗;到了國中就開始看科幻類的圖書,如《飛碟探索》,還喜歡神秘的東西,楊柳回憶說那個時候太小,又沒什麼錢,能攢下點就全都寄到出版社去郵購這方面的書。這樣的讀書愛好一直影響他到現在,他說他特別喜歡看關於描寫“神秘”的書,比如《上帝的指紋》、《水晶考古之謎》等,然後從中去感悟。

楊柳有一個很多人都會有同感的理論,他說,買書的時候特興奮,希望買回家可以好好看一看,可一拿回家就放那兒了,感覺好像買書就是為了買,而不是為了好好讀。所以他現在很少買書,要不就是朋友送,要不就是借著讀,真是應了古話“書非借不能讀也”的道理。

《圍城》是楊柳最喜歡的一本書,他說:“那其中特別有中國式的幽默,錢鍾書對文字的運籌帷幄實在經典,其中有一些比喻非常好,深刻地描寫了愛情、婚姻,包括在人生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一切感受。”

而最近,楊柳喜歡上了《狼圖騰》,他認為這本書傳達的很多觀點是和我們的傳統教育不一樣的,在現在這個年齡段里看到這樣一本書,能夠讓他停頓下來,思考一下,說明這本書是有著它獨特的魅力的,比如在環保這個話題上,從《狼圖騰》中就能看到很多線索和自然的表達,這種環保,順應自然,保護生態,從草原民族的血液中生下來就有的,不是非要總結出理論。這種自然平衡的狀態,順暢而自然,比那種生硬的教育要生動得多。

旅遊有時候等同於讀書

楊柳去過 26個國家,借工作之便也好,單純旅遊也罷,在人生的行萬里路上,楊柳已提前做到了,他說,那和讀書一樣,就是一種感受,一種學習……

我問他,“在路上”是什麼樣的感覺?

他冥思片刻,說:“人要出門的時候,心情馬上就會變,這就是為什麼那么多人喜歡旅遊的原因。在路上,甚至在收拾行李的時候,我們就開始了一種期待,因為存在很多未知,人都會對未知有期待。而我們大多數人的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同一種生活狀態下,所以偶爾在路上,是很好的精神調劑。‘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是都應該做的事情。旅遊給人的精神世界所帶來的享受,和讀書一樣,增加經歷,增加營養。”

在楊柳的概念中,旅遊有好幾個層次,最低層次的是照相團、觀景團。而比較高的層次是把自己當作一塊乾的海綿,張開所有的觸角,去感受、吸收,感受不同的陽光、空氣和每一張笑臉,吸收不同的文化。

楊柳特意強調了一下“文化”這個概念,他認為不要一提文化,就一定是什麼理論、什麼藝術表達,吃飯、交往、待人接物、購物等都是文化,最多的含義應該指差異,出去走的目的就是要感受為什麼他們和我們不一樣,這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1994年,楊柳第一次去歐洲,當時是去美麗的音樂之都———奧地利的維也納。晚飯後,他和同伴一起出去閒逛,走著走著就走到了一個電車道的旁邊,這時一輛電車從很遠的地方就開始減速,最後以非常慢的速度從他們身邊開過。楊柳說他當時注意了一下電車裡的人,全車的人都在玻璃邊看著他們,是用那樣一種關切的目光來看,他當時就知道他們做錯事了,人家一定以為他們要做什麼不開心的事情,所以用那種關切的目光來關心。楊柳說,這樣的感受是他在國內所無法看到的,同時也和國內的交通狀況、觀點形成了很鮮明的對比……

旅遊中的故事有很多,聽楊柳娓娓道來,就像是一個個定格的電影畫面,帶你展開著不同情調的聯想,也如同在讀書的感覺。

每天都在問“今天你快樂嗎?”

楊柳的手機開機問候語是“今天你快樂嗎?”“心態平和非常重要,這樣才會去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得與失,各種際遇的發生。境界是一種追求的過程,境界不是靜態的,絕對是動態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生活閱歷的經歷過程,而每時每刻在發生著變化。”

楊柳喜歡用境界來表達他對事對人的觀點。

就像是採訪,他要求要有一個平等對話的感覺,才會去接受,而且非常順其自然,有就是有,沒有就要說沒有,不能做作。這讓記者想起,採訪前曾用 GOOGLE來搜尋他,發現他沒有緋聞,採訪報導的鏈結也不多,恐怕是和他這樣的態度有關係的。

楊柳從來沒有認為自己是個名人,他說:“我就是個普通人,是個常人,只不過處的位置不普通,是這樣一種對應的關係,如果是因為處在一種不普通的位置上,就認為自己也不普通了,那這個人就有問題了。”

和大多數的普通人生活一樣,楊柳也有自己的人生計畫,尋找工作和事業上發展的機會,實實在在地過日子,在不同的狀態下,思考不同的問題,他說,不管什麼樣的生活際遇,他一定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永遠快樂的心態。

現在的楊柳,話語間流動著淡定和快樂的元素,就像他反問記者的問題:“生活的本來面目是什麼?”

不等記者思考,他就說出了答案:“平平淡淡,讓別人快樂的同時,也讓自己快樂。平平淡淡最好,能幹什麼就乾什麼,喜歡什麼,就紮下根去做,這樣就挺好。”

與兒子一起成長

楊柳很喜歡談兒子,採訪中,這似乎是最能引起他談話欲望的一個話題。

記者笑著開玩笑說:“你就是一個大頑童的樣子,那有了孩子,是不是家裡兩個孩子一起長大?”

此刻的楊柳笑了,笑容的弧度非常純淨。

他說,自從有了兒子,就開始對人生有全新的認識,最關鍵是看到一個新生命從孕育到誕生、落地,一點點長大,一點一點從只能躺著,手腳亂動,到開始學著能抬頭,能用胳膊撐起來,能出點怪聲……他說他感覺最甜蜜的時刻不是兒子誕生那天,是他第一次在兒子誕生後出差兩天,回家一進門,兒子的眼睛就開始和他對視,那樣純淨的目光,沒有任何掩飾,然後兒子就笑了。他覺得那是最幸福的時刻。

從孩子身上,楊柳說他看到了自己的過去,現在他會用很多時間去觀察兒子,然後想,原來以前他也是這樣的。楊柳和記者說了很多老理兒,如“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有了孩子才知道應該怎么孝敬父母,更多的不是錢,物質永遠是次要的,沒事的時候打個電話,哪怕是廢話……這些話說出來,也許用現代單身人的角度聽,陳舊而乏味,但是在那一刻,記者相信,楊柳真誠地用他的感受對讀者說了他最想說的話。

楊柳會是一個開明的父親,因為他要對孩子做最順其自然的教育。他認為,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角色就是玩伴,是一個和孩子交流感情的過程,然後相互伴隨,共同長大。

三年後的一個願望

現在的楊柳已經很明顯的有了危機感。他為自己設立了一個明確的目標:三年後要做一個叫得響的品牌節目主持人。

依然是本職工作,但他相信自己有潛力,能把主持人做得更好。

依然不能忘記伴隨著他成長的兒子,他說三年後他要給兒子找個好的幼稚園,盡到做父親的責任。

三年後,如果願望能實現,楊柳說他想送給自己和兒子一本書,記錄自己的成長曆程和人生感悟,是一本能夠讓讀者看了後有思考餘地的書。

對於名人出書,楊柳有他自己的態度,他認為那應該是很慎重的一件事,出書不是為了出名,也不是說出名了就應該出書,這之間沒有對等關係。他用了他認為特別俗的比喻:出書就是下蛋,一定要等一切具備了,鈣足夠了,才行,絕對不能下軟殼蛋。

崔永元的名字,在這次的採訪里,被楊柳提了好幾次,他特別喜歡崔永元的那本書《不過如此》,書名起得好,書也寫得好,如果這個名字不是被他先用上了,楊柳說他一定也要用這個名字。

其實,真的,生活中,一切,不過如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