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關於APTX4869!APOPTOXIN4869(アポトキシン4869)
“APOTOXIN”是APOTORCEISE(細胞自死)和TOXIN(毒素)組合成的詞。是一種無條件促成人體細胞自死的藥物,詳細情況不明。 APOTORCEISE(細胞自死)這個概念並非十分久遠。傳統上認為細胞的死亡是“細胞壞死”,而自死是壞死的一種形態而已。 細胞壞死是表明因為某種外因而產生的細胞死滅的辭彙。比如切傷、燙傷等,阻害了細胞機能,傷到了細胞膜,以及造成內部細胞質、離子等流失於細胞外部。也就是說,有某種造成細胞“事故死”的破壞外力,引起的浮腫、發熱乃至化膿出血等。這樣明顯的現象可以直接觀察到,因此很早就為人所知,並且長期以來被認為細胞死亡方式就是這樣的。 與此相對,細胞自死是細胞自動消滅,而被周圍的細胞吸收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一種細胞死滅的現象。例如蝌蚪變化成青蛙是尾部的消失的現象。人體的手指形成初期,指間的類似璞一樣的部分消失,這部分的細胞死滅,形成了手指。或者不是這樣的生命的變態階段、發生階段的過程,通過放射線或藥物等引起細胞的異常自身死滅、增加過多的細胞分裂、壽命已盡的細胞自死等情況,就是日常引起的細胞自死的現象。 與受周圍細胞很大影響的細胞壞死不同,自死現象非常“智慧型”。仔細分析自死細胞核中的DNA,可以確認其中非常小的斷片變化,這種現象被稱
為“凝固壞死”。這部分斷片迅速的被周圍的細胞吸收,死後的形態成為周圍細胞的養分。 而細胞自死的有趣之處是,決定細胞自身死亡的“地方”。例如前述的手指形成的情況中,死滅的細胞周圍認識到“有自身不需要的細胞”這種信息——這種過程雖然尚未解釋清楚,通過璞狀部分細胞消失、形成手指的過程可以看出,通過皮質轉達了“不要那部分細胞”的信息。如果經過放射線等過程使之變成不可逆過程,細胞則會進行“自身是異常細胞,不可分裂、增殖”的判斷。做出這種判斷的過程後,細胞內DNA上“死亡遺傳基因”將被活化,誘導細胞的自死過程。現已可以分析出數十中“死亡遺傳基因”,並在進行從中分析機能的研究。 綜上,自死是一種為了除去過量增殖的不要的細胞、或者為使不預期的突然產生變異的體細胞威脅生命,而由細胞自身判斷選擇死亡的一種現象。因此成為“自死” 。 在現在進行的抗癌藥物研究中,正在進行對引起細胞自死的藥品的研究。“癌”是本身應當通過自死而消滅的細胞持續增殖引起的病症,因此通過促進正常的自死過程,就可以治癒癌症。現在使用中的抗癌劑,就是誘導癌細胞進行自死的藥品,但是其副作用是同時也誘導正常細胞的自死。APTX4869是一種引起體細胞爆發性自死的藥品,副作用是年輕者(約20歲以下)服用時,有身體年齡返回變小10歲左右的事例。到底這種事情是否可能? 人類體內有體細胞分裂的界限。被稱為“HEAFLICK”的這個數值,是由DNA末端附的“TTAGGG”這種鹼基的數量決定的。超過這個數值,細胞將不可繼續分裂增殖。如果APTX4869是套用了以上的原理的藥物, 促使鹼基的變化,應該就可能產生“變小”這樣的副作用了吧。 有個有趣的報告,作為與癌相關的遺傳基因而被報告的一種“c-MYC”遺傳基因——這種遺傳基因促進細胞增殖,因此將這種遺傳基因活化後的細胞從增殖要因中除去,就等於誘發了細胞自死。也就是說“c-myc”促進產生的過程跟細胞自死的過程相逆。APTX4869的過程推測為:鹼基判斷應當自身老化死亡的細胞,被c-myc遺傳基因進行活化。但是在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細胞自死的基礎上,再度被活化的c-myc通過鹼基的伸張促進了年輕化的細胞的增殖——因此造成體細胞整體的年輕化,產生“變小”。 當然也還是有問題的,而且可以說相當多。 首先,無論多少年輕細胞增殖,並不會產生“返老還童”的現象。因為理論上來講,這種細胞增殖的過程是與癌細胞增殖同樣,是一種無序增殖,明顯會產生使身體機能受損的細胞。人體中賦予身體外形、機能,都需要相應的指令信號,而在細胞自死同時平行進行細胞增殖的話,這種指令信號還能正常傳達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在這種指令下的身體細胞還能正常運作實在不可思議。 具有小學生外形的“名偵探柯南”,身體裡理應具有癌細胞一樣物質? 其次是神經細胞的問題。神經細胞在受精數月中形成,此後就不進行分裂增殖,因此APTX4869不起作用。但是日平均有10萬腦細胞死亡卻是事實。這是正常的“細胞壽死”,即到壽命而死。這種過程當然也是通過細胞內的活動形成的,而無條件誘發細胞自死的APTX4869,惟獨對這個過程例外就相當不自然了。還有要說的話,受精後形成、而此後再不進行分裂、增殖的細胞除了神經細胞之外還有其他的,就是心脈細胞。
例說
如果心脈細胞跟神經細胞同樣,不起任何變化的話,等於7歲的兒童具有17歲的心臟,會引起循環系統的嚴重傷害。而如果心脈細胞跟身體同樣產生了退化成7歲兒水平的變化的話也會有問題:經過這樣激烈變化的細胞很難想像還能正常。只怕會嚴重心臟不全而喪命。 另外作為一定余談,17歲的身體變化成7歲時釋放出激烈的熱量,而7歲變成17歲時同樣發熱——違背了能量守恆定律。 如果能夠有產生這樣的不可思議的現象的藥物,僅其基本理論經提出就足以獲得諾貝爾獎。將會是在近年來非常熱門的分子生物學中可以“一石激起千層浪”的重要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