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57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金相熱處理專業。20世紀60-70年代在中科院金屬所參加中國第一代鐵基高溫合金及鎳基鑄造空冷葉片的研製,主持相關高溫疲勞及使用性能的研究。70年代末,根據中科院和英國皇家學會的協定到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從事訪問研究,發表了“疲勞預形變誘發蠕變空穴的首次實驗觀察結果”和“蠕變-疲勞互動作用理論”,受到國際上的好評。1982年歸國,任金屬研究所斷裂研究室主任。1983年以後,在他的主持下先後成功地組建了中科院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腐蝕與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他集中於材料在腐蝕環境中的化學-力學互動作用機制的研究,分別在裂紋內部溶液電化學環境的變化、腐蝕疲勞壽命預測、耐蝕金屬、新型塗料開發、多相流沖刷腐蝕以及工業裝備環境斷裂失效分析方面取得了較為系統的結果。他發表論文150多篇,是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項目“材料的環境行為和失效機理”的建議人和專家組成員。他曾多次擔任國際合作項目的中方負責人,是國際期刊《MaterialsSciencesandTechnology》及國內期刊《金屬學報》、《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的編委。他曾多次獲得國家及部院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和自然科學獎。1957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金相熱處理專業。20世紀60-70年代在中科院金屬所參加中國第一代鐵基高溫合金及鎳基鑄造空冷葉片的研製,主持相關高溫疲勞及使用性能的研究。
70年代末,根據中科院和英國皇家學會的協定到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從事訪問研究,發表了“疲勞預形變誘發蠕變空穴的首次實驗觀察結果”和“蠕變-疲勞互動作用理論”,受到國際上的好評。1982年歸國,任金屬研究所斷裂研究室主任。1983年以後,在他的主持下先後成功地組建了中科院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腐蝕與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他集中於材料在腐蝕環境中的化學-力學互動作用機制的研究,分別在裂紋內部溶液電化學環境的變化、腐蝕疲勞壽命預測、耐蝕金屬、新型塗料開發、多相流沖刷腐蝕以及工業裝備環境斷裂失效分析方面取得了較為系統的結果。他發表論文150多篇,是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項目“材料的環境行為和失效機理”的建議人和專家組成員。他曾多次擔任國際合作項目的中方負責人,是國際期刊《MaterialsSciencesandTechnology》及國內期刊《金屬學報》、《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的編委。他曾多次獲得國家及部院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和自然科學獎。
一門三院士
柯偉的大哥是柯俊,柯俊是我國著名金屬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鋼鐵學院(現為北京科技大學)金屬(材料)物理專業及金屬(材料)物理化學專業籌建人之一。
柯偉的夫人是李依依,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屬材料學家。
1999年,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整合建立新的“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當時李依依院士是前者的前所長,柯偉是後者的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