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急性膽管炎是在膽道梗阻的基礎上合併細菌感染引起的膽道系統急性炎症。常見因素有膽管結石、膽道蛔蟲、膽道狹窄、膽管壺腹部腫瘤、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膽腸吻合術後、經T形管或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術後亦可引起。
臨床表現
1.上腹部疼痛或絞痛
90%以上的膽總管結石在合併感染後均可出現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疼痛或絞痛,可以放射至肩背部,疼痛常難以忍受,常須用解痙藥或鎮痛藥方可緩解。常伴有噁心、嘔吐、冷汗或面色蒼白等,查體時上腹部有壓痛。
2.寒戰高熱
急性膽管炎發生後,因並發細菌感染會出現寒戰、高熱,體溫可達40℃,但老人因為體弱反應低下,嚴重時體溫反而不升高。
3.黃疸
多出現在腹痛、發熱後不久,結石導致膽總管梗阻和膽汁淤滯,出現尿黃、皮膚鞏膜黃染,嚴重者出現皮膚瘙癢,糞便顏色變淺或陶土色,梗阻可自行緩解或經過治療後緩解,黃疸可以消退或減輕。
檢查
1.體格檢查
患者常呈急性病容,體溫可達39℃~40℃,脈搏快而弱,心率常大於120次/分,血壓降低。右上腹、劍突下有壓痛及不同程度的反跳痛,肝大,肝區常有叩痛。有時可觸及腫大的膽囊。
2.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計數通常會明顯增多,中性粒細胞百分比亦明顯增多,血小板減少,最低時可達10×109/L。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肝功能指標多異常。
3.超聲檢查
肝內、外膽管擴張,管壁增厚;常伴有膽囊腫大,膽汁內有密集光點回聲;膽管內可檢測到結石等。
診斷
根據膽道梗阻病史,典型腹痛、寒戰高熱、黃疸三聯征表現,結合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及超聲檢查可明確診斷。
治療
積極治療原發病,此三聯征多可緩解或消失。主要是針對急性膽管炎予以治療。
1.手術解除膽管梗阻,使膽管壓力減低,引流通暢。
2.但在疾病早期,急性單純性膽管炎,病情不太嚴重時,可先採用非手術方法。非手術治療包括解痙、鎮痛和套用利膽藥物;胃腸減壓也常套用;建議使用膽道系統排泄率高的抗生素;如有休克存在,應積極抗休克治療。
3.如非手術治療後病情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可以考慮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PTCD)進行膽道減壓或立即進行手術。即使休克不易糾正,也應爭取手術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