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天牛

柑橘天牛

天牛科(Cerambycidae)。果樹、林木害蟲。以蛀食枝幹為害。主要種類有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褐天牛(Nadezhdiella cantori)和光盾天牛(Chelidonium arentatum)等。幼蟲化後,主要侵害成年樹的主幹基部和主根,先在樹幹皮下迂迴蛀食,歷3~4個月再蛀入木質部食害,蛀孔外積有蟲糞。光盾綠天牛 成蟲體長24~27毫米,墨綠色,小盾片光滑,前胸背板側突頂端略鈍,鞘翅上密布刻點和皺紋。初幼蟲蛀入枝條,先向梢端蛀食,被害梢隨即枯死,然後再由小枝蛀入大枝,每隔約5~20厘米鑽一排糞通氣孔,狀如簫孔故又有“吹簫蟲”之稱。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柑橘天牛

citrus long-horned beetle

昆蟲綱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果樹、林木害蟲。以蛀食枝幹為害。主要種類有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褐天牛(Nadezhdiella cantori)和光盾天牛(Chelidonium arentatum)等。

星天牛 成蟲體長19~39毫米,漆黑有光澤。觸角每節基部有淡藍色毛環。前胸背板中疣明顯,側突粗壯。鞘翅基部密布顆粒,翅表面散布不規則排列的白色斑點。老熟幼蟲體長40~60毫米,淡黃白色。分布於中國南北各地;也見於朝鮮、緬甸。為害柑橘、蘋果、無花果、柳、懸鈴木、白楊等果樹、林木。一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樹幹或主根內越冬。中國南方成蟲於5月間出現。咬食細枝皮層。黃昏交尾。卵多產在樹幹近地面部分,樹皮被咬成“ L”或“⊥”形裂口,產卵其中。幼蟲化後,主要侵害成年樹的主幹基部和主根,先在樹幹皮下迂迴蛀食,歷3~4個月再蛀入木質部食害,蛀孔外積有蟲糞。幼蟲期達10個月,翌年3~4月在隧道中化蛹。

褐天牛 成蟲體長26~51毫米,黑褐色。體被灰黃色短絨毛。頭頂兩複眼間有一深縱溝。觸角基瘤隆起。前胸背板側突尖銳,鞘翅肩部隆起。老熟幼蟲40~60毫米,乳白色,扁圓筒形。中國分布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和山東、河南、陝西;也見於泰國。幼蟲蛀害主幹和主枝。一般在距地面33厘米以上的樹幹為害。在中國柑橘產區2年完成1代,幼蟲期長達20~23個月,以成蟲和幼蟲在樹幹內越冬。成蟲多在 4月下旬至7月悶熱的傍晚在樹幹交尾,在縫穴和傷疤內產卵。初幼蟲先蛀食皮層,後蛀入木質部。蛀道上有3~5個氣孔與外界相通,老熟幼蟲在隧道內吐出一種石灰質的物質封閉兩端作室化蛹。

光盾綠天牛 成蟲體長24~27毫米,墨綠色,小盾片光滑,前胸背板側突頂端略鈍,鞘翅上密布刻點和皺紋。幼蟲體長35~40毫米,橙黃色。中國各柑橘產區以及印度、緬甸、越南均有分布。幼蟲主要蛀害枝條。中國南方多為1年1代,少數2年1代。以幼蟲在枝幹內越冬,5月成蟲出現,7~8月盛發,成蟲產卵在嫩綠枝條分叉口,或小枝與葉柄叉口上。初幼蟲蛀入枝條,先向梢端蛀食,被害梢隨即枯死,然後再由小枝蛀入大枝,每隔約5~20厘米鑽一排糞通氣孔,狀如簫孔故又有“吹簫蟲”之稱。幼蟲老熟後在蛀道內作蛹室化蛹。

防治措施:加強栽培管理,保持樹幹光滑,樹勢健壯,剪除被害枝,以減少蟲源;在成蟲大量出洞時期,及時捕捉成蟲;檢查天牛喜產卵的部位和初幼蟲為害症狀(為害處有流膠),剔除幼蟲和卵;發現樹幹基部有鮮蟲糞時用鐵絲鉤捕,或用棉花醮敵敵畏、樂果或其他農藥塞入蟲孔,再用濕泥封堵蟲孔毒殺。

防治措施

1、捉。6月份在成蟲大量羽化出孔時,捕殺成蟲。星天牛喜在晴天中午,褐天牛喜在悶熱傍晚外出活動,此時捕捉成蟲效果甚佳。

2、刮。6—8月份注意檢查樹幹,若發現有泡沫狀物(內有蟲卵和幼蟲),用小刀刮除,刮後塗敵百蟲5倍液或農萬硫合劑,防止幼蟲蛀入木質部為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3、塞。當幼蟲蛀入木質部時,可用棉花蘸80%敵敵畏乳油或40%樂果乳油5—10 倍液塞入蟲孔。或用針管注入蟲孔內毒殺幼蟲 (孔內蟲屑糞便要清除乾淨),然後用濕泥封堵蟲孔。

4、鉤。用一根小鋼絲(一端彎一小鉤)順著蟲孔伸入鉤殺幼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