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洲邊社區

柏洲邊社區

柏洲邊社區,全社區累計修建混凝土道路總長4.2公里,寬5至15米。主要行業有:電子、五金、玩具、製衣、商標製造類。該社區文化遺產豐富,有戰國時期古村落遺址1個。截止2010年底,柏洲邊社區已實現通水 、通電 、通路 ,無路燈。

基本概況

2010年,全社區累計修建混凝土道路總長4.2公里,寬5至15米;標準廠房49幢,總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人均廠房面積261平方米;商業鋪位250間,大型商場2座;農貿市場1個,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教育設施有幼稚園1間,建築面積為2000平方米;醫療衛生設施有衛生服務站1間,衛生站3間;文化設施有文化廣場1個,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圖書室、展覽室、青少年活動室、老人活動中心各1間,總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 休閒公園4個,總占地面積15200平方米。體育設施有標準籃球場3個,羽毛球場1個,桌球台2張。目前共有工廠企業共45家,主要行業有:電子、五金、玩具、製衣、商標製造類。全社區綠地面積19萬平方米,人均綠地面積44平方米;全社區住宅建築面積為18萬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築面積為42平方米。為鼓勵和支持本村子弟上大學深造,社區給考上大學的學生髮放獎學金,大專生2500元,本科生4000元。該社區文化遺產豐富,有戰國時期古村落遺址1個,有明朝正德皇帝賞賜給當時任戶部湖廣清吏司署員外郎司主事的柏洲邊村人鍾紹的石麒麟浮雕1隻,正德奉天勅命石碑1對;有百年以上古樹3棵。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柏洲邊社區已實現通水 、通電 、通路 ,無路燈。全社區有 0戶通自來水,有 15 戶飲用井水,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100 %)。有 1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5戶;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15戶。
該社區到金塘鄉道路為通路;進社區道路為土路面;社區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3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 13 公里,全社區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 1 輛,機車6輛。
全社區建有沼氣池農戶11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4戶;建有小水窖 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 0 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62畝,有效灌溉率為 90 %,其中有高穩高產農田地面積 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 畝。
該社區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 0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5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經濟狀況

柏洲邊社區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04.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8萬元,占總收入的27.8%;畜牧業收入128萬元,占總收入的21.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0頭,肉牛22頭,肉羊100頭);林業收入66萬元,占總收入的11%;第二、三產業收入26.1萬元,占總收入的4.3%;工資性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5%。農民人均純收入169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社區外出務工收入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41人(占勞動力的23.3%),在省內務工106人,到省外務工335人。

特色產業

柏洲邊社區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花椒主產業全社區銷售總收入50萬元,占社區經濟總收入11.9%。該社區目前正在發展蠶桑、花椒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蠶桑、花椒畜牧產業。

人口衛生

截至2010年底,柏洲邊社區有農戶47戶,鄉村人口112人,其中男65人,女47人。農業人口總數為112人,勞動力總數5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口39人,外出務工人數20人。
柏洲邊社區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12人。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及衛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農村居民也積極參與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戶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至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47戶,總計105人,參合率94%,享受低保6人,村民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衛生院。

社區工作

柏洲邊社區堅持每月一次社區工作者政治、業務學習。成立了社區志願者隊伍,有義務巡邏隊、義務護綠隊、義務宣傳隊等,社區黨員參與社區活動率超過85%。 社區有文化團體,下轄3支社區文體骨幹隊伍,包括腰鼓隊、興趣愛好小組、高蹺獅子隊等,豐富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社區通過開展多種形式,多層次的民眾性文化活動,凝聚社區民心,引導社區民眾追求高尚道德和文明行為社區本著“管理並舉,重在服務”的原則,社區積極拓展服務功能,現有55平方米左右的社區服務站,開設便民利民的腳踏車維修、家政服務、家電修理、美發、補鞋等為民服務攤點10個。全年開展志願者大型活動4次,如學雷鋒為民服務活動、黨員為民服務活動、助殘日為民服務活動等等。特別重視對社區孤寡老人殘疾人優撫對象特困戶和確有困難的統戰對象的服務,經常走訪他們,盡一切所能為其解決實際困難.每逢重大節日,社區對優撫、特困對象或高齡老人進行上門慰問,全年慰問活動已達2次以上,慰問人數100多人。我們還積極發動全社區居民奉獻愛心,互幫互助,在社區內進行結對幫困,幫撫率達100%,通過一系列的優撫幫困活動,讓每一位居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將服務型社區貫穿於其他各項工作中,使社區居民有口皆碑,充分體現新時代、新形勢下的社區水平,真正實現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