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杜鵑(變種)

林芝杜鵑(變種)

本變種與原變種(光柱杜鵑)的區別在於葉片微薄,長圓形,長10-17厘米,寬3.5-5.5厘米,先端鈍圓或急尖;花冠白色或帶粉紅色;子房微被毛。花期5月。

基本信息

簡介

種中文名:林芝杜鵑(變種)
拉丁名Rhododendron tanastylum Balf f.Et Ward var.Lingzhiense
種別名:紅點杜鵑(雲南植物志)
亞組中文名:露珠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Irrorata 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亞屬中文名:常綠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葉片微薄,長圓形,長10—17厘米,寬3.5—5.5厘米, 先端鈍圓或急尖;花冠白色或帶粉紅色;子房微被毛。 花期5月。
產地分布:產我國西藏東部。生於海拔3 700米的灌木叢中。模式標本采白西藏林芝。

本種提示

著者仔細查閱過采自林芝的藏藥隊3119號模式標本, 紅點杜鵑R.rubropunctataT.L.Ming極近似於光柱杜鵑R. Tanastylum Balf.F.Et K.Ward,只是花的顏色更淡, 葉片微薄而不相同,在此重新組合降為變種。再者rubropuncatata一詞,1911年法國人 Leveille H.在Repert,Sp.Nov.Fedde發表為隸屬於有鱗杜鵑亞屬Subgen. Rhododendron有鱗組Sect. Rhododendron三花亞組Subsect. Tritlora的一種貴州植 物;1913年日本植物學家Hayata B.又在Icon.Pl. Formosan.3卷1 33貞上,報導為 一種屬於常綠杜鵑亞屬SubScn.Hymenanthes常綠杜鵑組Sect。Ponticum長序杜鵑業組 Subsect.Pontica的台灣植物。“雲南植物研究”在1984年6卷第二期150頁上發表的紅點 杜鵑Rhododendron rubropunctata T.L.Ming已是第三次使用這一種加詞,按“國際植 物命名法規”有關晚出同名的規定,特此給以重新命名。
參考文獻:Rhododendron tanastylum Balf f.Et Ward var.Lingzhiense Fang f.Stat.Nov, nom.nov.——R.Rubropunctata T.L.Ming in Act.Bot.Yunn.6:150. 1984.Non. Levi.1911;non.Hayata 191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