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維申

林維申

林維申,園藝教育家,蔬菜專家。長期從事保護地設施和十字花科蔬菜研究,對內蒙古蔬菜科研、教學作出貢獻;提出了合理利用太陽能的溫室傾角公式,在大白菜分類、起源、形態建成、栽培技術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曾赴前蘇聯工作,解決了許多生產問題,在高寒地區創造高額經濟效益方面取得了經驗。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林維申 林維申

林維申,1920年5月5日出生於江蘇省贛榆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3歲時隨全家逃荒到青島,7歲喪父。1931年進半工半讀的貧民工讀國小,1936年考入山東濟南一中。後由於日軍侵占山東省,學校停課,林維申隨無家可歸的學生走上了流亡讀書之路,在日寇炮聲和飛機轟炸聲中步步南下。1941年底高中畢業後,臨時工作2年以補衣食。後先後考入四川大學、朝陽法學院。1944年,林維申入中央大學農學院園藝系學習。1948年畢業獲學士學位,回青島山東大學園藝系任教。1952年隨全國院系調整,遷往濟南,在新成立的山東農學院被聘為講師。

1958年,林維申由高教部商調到內蒙古農牧學院,籌建園藝專業。經過多年努力,建立了各種日光溫室、塑膠大棚以及標本圃、實驗室和研究室,滿足了科研、教學的需要,為後來園藝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在內蒙古工作40餘年,林維申培養了大批蔬菜專業的學生,現在他們中的許多人已成為內蒙古各盟市旗縣的骨幹力量和領導。自1982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此外,林維申每年還為全國各地大中城市和內蒙古各盟市旗縣、部隊、企業、農牧區舉辦培訓班、現場教學和實地巡迴指導,為農牧民、部隊、廠礦的蔬菜生產解決了許多問題,受到內蒙古和國家的多次表彰和獎勵。1990-1993年,林維申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第六屆政協委員、中國園藝學會理事、內蒙古園藝學會理事長,被評為自治區勞動模範兩次,被授予“全國少數民族地區先進科技工作者”、“全國擁軍優屬先進個人”和“全國擁軍模範”等光榮稱號。

人物年表

1920年5月5日 出生於江蘇省贛榆縣。

林維申 林維申

1944-1948年 四川重慶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園藝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48-1952年 山東大學農學院園藝系任助教。

1951-1952年 兼山東大學城陽教學農場場長。

1953-1958年 山東農學院園藝系任講師。

1958年至今 內蒙古農牧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

學術成就

溫室傾角

溫室傾角是影響單屋面溫室光溫性能的主要限制因素,它應隨著地區緯度的變化而變化。林維申經過近40

年的實踐觀察和研究,提出了合理利用太陽能的傾角公式,即溫室傾角=23.5°+(地區緯度-40°)×0.5±1°,此後隨套用發展進行了兩次修正,最終形成了確定溫室傾角的公式,即溫室傾角=30°+(地區緯度-40°)×0.2,並進行了相應的結構改進。該成果已被列為農業部農村實用專利的國家推廣項目,並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關注。

溫室利用

對溫室進行高效的利用,需要通過栽培技術充分利用進入溫室的光能。林維申經多年研究,提出了一個超大行距(1.5米)、兩大季、高低套為主的栽培模式,利用多品種的寒熱性、快慢性、高低性、大小性、間混套作,使全年蔬菜生產基本占滿土地和空間,而又不過分密擠,則每平方米產量一般可達30~60千克,如按模式規程管理好,可達50~90千克(折合公頃產量495000~900000千克)。他提出的這一模式已在山西省太原市和內蒙古赤峰市進行推廣套用。

大白菜研究

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 Rupr.)是中國人秋冬季食用的主菜,它的分類在國內外的研究很多而又不同。林維申根據細胞學、形態學和起源學為依據,進行了系統的分類。在論證大白菜的起源和分布走向時,林維申經過20多年的研究後,根據植物分布區學說原理(1965,A.N.托馬爾奇夫)、譚其猛的大白菜形成的分化起源說以及林維申對全國各地白菜品種的考察,概括出如下推論:(1)大白菜是由小白菜品種類型的演化中經人工選育而來;(2)根據陝西省西安半坡村出土的白菜種子化石證明小白菜起源時間應該是6000年以前,從而使起源期提早了5000~6000年;(3)小白菜在北延過程中形成半結球的疏心大型植株,叫大白菜。大白菜經過人們的不斷選育和快速生長的管理條件而成為結球大白菜。隨著貯藏技術的發展,大白菜的分布地區大幅度地向北向西延伸。在延伸過程中,大根系統向西北、西、西南的大陸性氣候延伸,其他類型向北、東北近海洋性氣候區延伸。近30年來,由於雜一代的出現,其生命力和適應能力加大,已開始向全國任何地方延伸。

1990年,林維申在義大利召開的23屆國際園藝大會上發表了題為“The formation of the head,its various shapes and types of Chinese cabbage”的論文,從大白菜的形態學、生物物理學、光學、管理技術和肥水條件所造成的葉片數量和增長速度的快速性,論述了葉球分形成的;他認為葉球形狀與品種間葉片長寬比例密切相關,各種疏心形狀和抱合球頂的形狀(尖、圓、平)與內外葉生長速度的差異相關;球頂形狀與抱合頂部重合的多少密切相關。

蔬菜栽培合理密植

關於蔬菜栽培合理密植的問題,林維申於60年代即提出計算公式,即密度(株數/公頃=9000/(植株生長盛期的輻徑×0.8)2,根據該公式計算確定的栽培密度有利於通風透光和操作管理,產量增幅較大。80年代,他參加全國蔬菜工廠化育苗技術研究,提出進行無土快速育子苗和有土及營養缽分苗技術。1988-1995年,林維申應邀赴前蘇聯(今俄羅斯),協助解決蔬菜早熟和秋季生產問題。在前蘇聯期間,他結合生產提出一項3.3厘米薄層有機肥育苗的快速全根育苗技術,在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進行生產技術研究的同時,還研究了許多栽培生理問題。他利用14CO2示蹤法研究了番茄、黃瓜不同葉位葉片的營養運轉問題,進行氣孔開閉的“時鐘規律”觀察和人工補光最適時期的研究以及光質對植物生長和光能轉化的影響等。這些研究結果對於指導生產和發展蔬菜栽培生理理論均產生了重要作用。

人物評價

林維申對工作兢兢業業,認真負責。幾十年來,他幾乎跑遍了山東和內蒙古各地,進行調查研究、技術指導、技術培訓,幫助地方政府進行農業決策。林維申一直堅持實事求是。他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從而獲得極豐富的生產知識,了解了生產中的問題。不管在校內講課還是校外學術報告或指導生產,他的講述總是很生動,具有啟發性和指導作用。他結合生產試驗,研究生產問題和基礎理論問題。

林維申公而忘私,一生只想著把工作做好,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把許多地區和單位給他的勞務費、諮詢費、設計費,無償捐獻給學術團體和教學事業。1990年赴俄羅斯傳授種菜技術,一年純掙1000萬元,但他堅持拒絕私分,反對將國家和集體財產據為己有。

林維申克己自律,廉潔奉公,從不隨波逐流。當受到不公正對待時,他不怕、不氣、不愁,樂觀對待一切。他有極強的事業心。1995年自俄羅斯回國後,他已年過七旬。朋友、同事、子女都勸他在家裡休息,但他依然接受了呼倫貝爾盟的邀請,前去作經濟顧問,幫助少數民族旗縣開展菜籃子工程建設。完成任務後,又應邀去其他地區,傳播蔬菜生產技術。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使他忘記了自己有嚴重的冠心病。他說,“我雖然已年近80 歲了,但還有時間把知識留給人民民眾和科技人員,這是我最大的快慰之事。”

主要論著

1 林維申(譯).蔬菜栽培學(上、中、下).北京:財經出版社,1954

2 林維申(譯).蘇聯集體農莊蔬菜栽培的組織.北京:財經出版社,1954

3 林維申.中國白菜分類的探討.園藝學報.1980,7(2):21~27

4 林維申.單屋面溫室傾斜角的研究.內蒙古農牧學院學報,1980(1):65~71

5 林維申.塑膠大棚高產途徑的探討.全國溫室大棚會議學術報告會.1991

6 林維申.大白菜高產理論與實踐.河南省大白菜生產討論會.1982

7 林維申.論單屋面溫室的發展.中國園藝學會年會交流材料.1985

8 林維申.大白菜的起源及生態類型的形成和分類.中國園藝學會種質資源學術討論會.198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