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林科立,是一名侏儒症患者,在幾個月大的時候,他的父母就意識到這孩子跟別人不太一樣,於是帶著他到處奔波,求醫問藥,希望可以治好他的病,但是在多次求醫未果後,他們只能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林科立說自己是在幼稚園的時候才漸漸意識這個問題,有時候跟著爸爸媽媽出去逛街,別人就會覺得他怪怪的,然後相互小聲議論下。異樣的眼光總是迴避不了,有時候別人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事,自己卻要付出成百上千倍的努力去克服,想到這些也會覺得有些無奈。
可能是因為受到家庭的影響,又或是自己的性格使然,他也看開了,科立說進了殘疾人這個圈子以後,才知道比起其他的肢體殘疾人,自己要幸運得多,“這算是自我安慰嗎”,他笑著對我說。
林科立跟人說話的時候,永遠掛著笑容,讓人覺得他就是一個樂樂呵呵的小男孩,他也很健談,問他一個問題,總能說上好久。
他說本來以為自己就這么按部就班過來了,上學、畢業、再上學。一直到2013年,那一天他去寧波體檢的時候,被寧波殘聯的一位老師看中,從那個時候開始,他跟鉛球打上了交道。
最初父母極力反對,因為他們知道當運動員非常辛苦,每天訓練場上高強度的練習,比賽前巨大的心理壓力,還有身體上留下的傷痛,讓常人都無法忍受,他們不想讓兒子承受這些,但是後來實在拗不過科立,就讓他去試一試。
去之前,科立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是高強度快節奏的訓練模式遠沒有他想像的那么輕鬆,訓練、吃飯、睡覺,每天都是這樣的生活,攥著一個8斤重玩意兒,尋思著怎么樣把它扔得更遠,哪怕只是比前一次遠一公分,他也能高興半天。林科立說2015年在卡達舉行的殘疾人世錦賽上,自己就因為一公分的距離遺憾地輸給了對手。
鉛球這項運動,力量是基礎,除了基本動作的訓練,臥推、蹲腿、抓舉這些體能訓練也是少不了的,1米29的身軀,有時候要壓上300多斤的重量。科立一方面要忍受這樣高強度的訓練,另一方面也經受著思鄉的痛苦,如果遇上大賽前的集訓,可能大半年都回不了家。
個人經歷
2013年,林科立跟鉛球打上了交道,2014年在全國殘疾人田徑錦標賽上嶄露頭角,獲得鉛球比賽第二名的成績。此後一發不可收拾,從各類大大小小的公開賽,到世界級的錦標賽,林科立獲得了不小的成績,連續兩年獲得IPC田徑大獎賽男子F40鉛球第二名的成績,2015年的多哈世錦賽上,他獲得了男子F40鉛球第五的成績。林爸爸說,林科立最大的願望就是可以參加里約殘奧會,他還為了準備里約殘奧會的資格賽在南京集訓,沒有回家過年。“我兒子目前正在南京訓練,能參加殘奧會再好不過了,我沒什麼好擔心的。”談到對林科立此次比賽有什麼期望時,林爸爸笑著說,兒子目前的情況和水平他們比較了解,雖然有強勁的競爭對手,但只要兒子保持穩定的心態好好訓練,發揮出最佳實力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