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38年,年僅15歲原名翟秀華的林白,從河南洛陽女子中學畢業,來到陝西洛川抗大隨營學校學習,並在學校里主演了話劇《洛痕》,於不經意間開啟了一生的藝術探求。來到了黃河之濱的延安,進入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先後在戲劇系、戲劇音樂系學習4年。
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應延安劇協之邀,在《日出》中扮演小東西。
1944年,作為魯藝實驗劇團的一名演員,林白參演了後來影響巨大的歌劇《白毛女》,扮演“喜兒”,成為中國舞台上第一位“白毛女”。
1945年,林白被調入東北聯合大學文工團,1947年又來到長影的前身東北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和藝術研究員等職。
1946年,林白隨由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以下簡稱魯藝)和華北聯大組成的東北文工一團、二團等百餘人,在團長呂驥、張庚的帶領下,輾轉數月,來到哈爾濱演出《白毛女》,立即引起轟動,並持續數月。
此後半個多世紀裡,《白毛女》歌劇中扮演喜兒的主角也幾易其人,從王昆到郭蘭英,再到彭麗媛,三代“喜兒”各有千秋,而林白日漸步入幕後,鑄就了此後譯製片導演的桂冠。
1953年,林白開始譯製片導演的工作。當時長影譯製片廠主要以譯製前蘇聯和東歐影片而著稱,林白先後譯製了《海軍上將烏沙可夫》《金童》《好兵帥克》《天堂里的笑聲》《三妯娌》《夜襲機場》《舞台生涯》《春香傳》等影片,其中《好兵帥克》《天堂里的笑聲》影響很大。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長影已頗具規模的譯製片室縮編為譯製組,林白於困境中擔任組長。直至1977年,中國電影再次迎來了新的春天,從前禁止放映的和人們不敢放映的譯製片重新登上銀幕,林白也因此重獲藝術新生,執導譯製了《小貝尼》《三妯娌》《第26個畫面里的占領》《夜襲機場》《偵察英雄》等一系列國外經典影片。
1979年,林白譯製導演了卓別林的著名電影《舞台生涯》,該片令她獲得了1980年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1983年,林白譯導的影片《金牌》,再次榮獲文化部年度優秀譯製片獎。說到此次獲得長白山文藝獎,林老覺得很高興,她認為,這不只是她一個人的獎項,也是屬於長影、屬於長影譯製片的榮譽,她希望長影能夠延續光榮的譯製片歷史,在新時期探索和尋找新的譯製片之路。
2014年3月4日凌晨,老一代電影藝術家、舞台上第一位“白毛女”林白在長春逝世,享年90歲。林白曾任魯藝實驗劇團演員,在延安飾演歌劇《白毛女》中的喜兒,是中國文藝史首個“白毛女”。在長影擔任譯製片導演期間,執導譯製《好兵帥克》《舞台生涯》等。
個人生活
丈夫:王家乙(中國電影導演)
個人榮譽
2008年獲頒第九屆吉林長白山文藝獎成就獎:為中國譯製片作出過突出貢獻的林白老人榮獲成就獎。
人物作品
個人角色
話劇:《洛痕》 | 1938年 |
《日出》 | 1939年 |
《白毛女》 | 1944年 |
個人執導
《海軍上將烏沙可夫》 | 《金童》 |
《好兵帥克》 | 《天堂里的笑聲》 |
《三妯娌》 | 《春香傳》 |
《夜襲機場》 | 《舞台生涯》 |
《小貝尼》 | 《三妯娌》 |
《第26個畫面里的占領》 | 《偵察英雄》 |
《夜襲機場》 | 《舞台生涯》 |
人物評價
與王家乙伉儷情深
提起林白,就必須要提起她的丈夫、長影已故著名導演王家乙。在林白飾演“喜兒”版歌劇《白毛女》中,王家乙飾演穆仁智。
歌劇《白毛女》導演之一、知名戲劇家舒強是王家乙和林白的戰友也是延安的鄰居,他的女兒舒曉鳴在回憶文章里這樣寫道,“王家乙叔叔1940年底到延安魯藝,當時林白阿姨早在魯藝了,他們在魯藝相識、相愛……”
1948年,王家乙與林白相繼來到東影(長影前身),王家乙在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中飾演了工人老梁,林白也開始了自己的銀幕生涯。
身體一直不太好
據長影集團老乾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林白非常留戀故地,一直住在位於紅旗街的“長影宿舍樓”。這位負責人說:“老人家身體一直不太好。年前去探望她的時候,就感覺老人的狀態有些差了。”
人物緬懷
在長影集團官方微博上,遠在海南的長影著名電影藝術家、全國著名書法家姚俊卿托人發來簡訊寄託哀思,“驚聞噩耗傳來,痛心不已,我又失去一位知心老友,我在長影工作期間,與家乙導演及林白二位合作多部戲,至今物是人非。悼念林白老姐姐,永垂青史,千古不朽!”
“林白老人不僅是新中國歌劇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卓越的譯製片導演。”當天來參加告別的吉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尹愛群說。
長影著名電影藝術家、全國著名書法家姚俊卿,影評人、影迷均以不同方式向林白表達悼念之情。
著名影評人史航說,“天堂里的笑聲!好兵帥克!長譯特別牛的兩個譯製片精品。從小喜歡到大,現在也常聽它的電影錄音剪輯。佩服林老太太,悼念林老太太,林老太太,真的謝謝你”。
導演顧晶表示“林白阿姨走好,天堂有電影”。很多網友用“林奶奶走好”來悼念這位老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