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開始,林瑞豐跟隨從俄羅斯歸國的師傅學習製糖,19歲時,他在瀋陽創業,做起了製糖生意。生意一開張,他才意識到,從師傅手裡學來的這套地道的俄國製糖手藝真是一宗寶貝,他做的糖,在瀋陽是獨一份兒,沒過多久就風靡了瀋陽,各大茶館戲樓常有他做的糖出售,不少達官貴人也都喜歡吃他做的糖。當年在東北最走紅的京戲名角,與馬連良、麒麟童並稱“南麒北馬關外唐”的唐韻笙唐老闆,就是總也吃不膩這糖的常客。
生意好,林瑞豐當然就發了財,這財發得還不小——那時,普通人家一個月能收入20塊錢就已不錯,林瑞豐卻一天就能輕輕鬆鬆賺他100塊。有了這一天100塊錢的收入,林瑞豐的小日子過得非常富裕。
老話說,“盛世買古董,亂世買黃金”,林瑞豐想得更透徹一點,真正的亂世,古董黃金都不足依靠,還不如乾脆掙多少花多少。於是,林家的吃喝穿戴都十分考究,老婆的衣服都是去上海買來的時興樣式,再不滿意就自己找裁縫做、改——可就算這樣,一年的收入還是花不了,於是,林瑞豐乾脆出了個奇招:讓自己的製糖作坊每年只開工半年。乾半年、歇半年。
那樣的亂世里,人人自危,林瑞豐一個20幾歲的小伙子,卻做出了這種“有錢不賺”的決定。有人說這叫灑脫、有人說這叫膽識,更多的人則只有嘖嘖稱奇的份兒。
奇事之二:擠跨12家蠟紙廠的製糖大師
林瑞豐做了一輩子糖,卻並非一輩子只在做糖。年輕時,時局不穩,有幾次都被迫放下糖果生意,轉做其他行業。學得一手頂尖製糖工藝的林瑞豐,甚至還去養過雞。於是,除了做糖,還有另一樁生意,林瑞豐也幹得實在漂亮——掛蠟紙。
製作蠟紙,是要在紙張上加上一層蠟質,變成蠟紙。生產的過程,叫作“掛蠟紙”。當年,正是因為有一段時間不能做糖,林瑞豐才涉足這個行業。製糖的手藝用不上了,但心靈手巧、 願意鑽研的勁頭兒還在。林瑞豐堅信,有了這個,什麼都好辦。
於是,沒過多長時間,林瑞豐的蠟紙廠就使用上了林瑞豐自己研究出來的獨家新設備。有了這新設備,別的蠟紙廠生產的蠟紙都是小張的,林瑞豐生產的卻可以是大張的;別的蠟紙廠生產的蠟紙沒有光澤,林瑞豐生產的卻光潤細膩;別的蠟紙廠用來生產一卷蠟紙的時間,林瑞豐可以生產十卷……
質量、產量都超過了同行,林瑞豐的蠟紙廠怎么會不紅火?沒過多久,林瑞豐的蠟紙廠已經成了客戶的首選。同時,瀋陽接連有12家蠟紙廠因此倒閉。可能很多倒閉的工廠的負責人還都在暗自納悶——為什麼會讓一個以前根本不是這個行業的人給擠跨了,為什麼一個賣糖的人,能夠做出這么好的蠟紙?
奇事之三:2分鐘絕技揚名上海灘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一次,林瑞豐受領導委派,去上海一家糖果廠出差。
當時,那家上海的糖果廠正好接到領導分配的一項重要任務,說是要按照周總理的指示,按照蘇聯給出的配方,抓緊製作一種叫“伊利斯”的糖果,贈送給國際友人。可是,問題出在,配方是有了,但卻搞不清具體的製作工藝,那製糖廠動用了所有的技術人員,請教了所有能請教到的專家,卻無論如何也做不出需要的口感效果。這可難辦了,政治任務必須完成,但卻死活找不到工藝突破口,一群技術人員研究了很長時間也不明白應該怎么做,甚至不知道是哪兒出了問題。
正巧,一天,那家工廠的幾個技術人員在為這種糖的製作工藝而發愁,正巧被來這工廠出差的林瑞豐瞧見了。林瑞豐一時好奇,就問了一句:“你們要做這種糖?”
技術人員正發愁,聽這人語氣似乎是內行,趕緊問:“是啊,你會。”“我會啊。”
“快!趕緊!就靠你了!”——那些技術人員像看見了大救星一般,趕緊讓林瑞豐在一旁看著,忙活起來。
林瑞豐也不說話,就在旁邊看著,他是從國小過正宗的俄國製糖手藝的,這些工藝,瞞不了他。果然,做這種糖,其中有一個工序是調配製糖原料,然後放進熬糖的鍋里,等到那些技術人員要把調配好的糖放進鍋里的時候,林瑞豐說話了:“別忙。等兩分鐘。”
技術人員不知緣故,但也就照辦了,二分鐘後,糖入鍋,接下來,製作步驟一切照舊——結果,糖做成了!
就是這微秒又神奇的二分鐘,就是林瑞豐精湛的製糖手藝,讓林瑞豐在上海灘的製糖界赫赫揚了名。
奇事之四:60歲的年輕小伙子
1984年,60歲的林瑞豐從瀋陽市食品科研所退休了。
按說做了一輩子糖的他,本該安度晚年,結果,他卻馬上走上了新的崗位,而且,還不是個清閒的工作——他去瀋陽郊區的一家叫做“大一糖果廠”的鄉鎮企業當上了廠長。
林瑞豐不同於其他普通手藝人,他不僅有一手製糖絕技,還是管理經營的一把好手,更重要的是,他有一股子不服輸、向前沖的銳氣和膽識。
一進廠,林瑞豐就立下了軍令狀:工廠不賺錢,我不領工資。結果,3個月之後,這工廠就開始盈利了。這實在都是林瑞豐的心血,進原料、管生產、推銷售,都是他的事兒。工廠的主打產品是林瑞豐當年自己研製出來的一種糖,這種糖由白砂糖、葡萄糖、煉乳、可可、花生米、杏仁等原料製成,香濃可口、甜而不膩、軟硬適度、老少皆宜,早在1970年代,林瑞豐就曾經嘗試將這種產品生產、推廣,但當時的經濟體制下,根本無法做到。而現在,這種被命為為“運動糖”的糖果顯示了威力。
瀋陽的冬天冷得厲害,大雪一下就常常一尺多厚,可是,年過花甲的老林還經常是早上兩點鐘起來就騎著腳踏車奔工廠了,很多年輕人都佩服得不行,說他是60歲的年輕小伙子。還有人說,這是發揮餘熱,林瑞豐不同意,他說:我這可不叫餘熱,我這是潛力。
1989年,林瑞豐離開大一糖果廠,開設了另一家糖果廠,繼續專心改進、生產他自己研製的這種糖果,從那時起到現在,已經近20年,這二十年里,林瑞豐年歲愈長,但卻始終不改“年輕小伙子”的蓬勃銳氣。
他以全部的心血經營著自己的工廠,他以當年學來的精湛製糖技術和半生製糖經驗,獨家創製的糖果,也在這20年裡風靡了大半箇中國,獲得了無數獎項,成為了瀋陽人引以為傲的家鄉特產。從林瑞豐為這種糖起的那豪邁而響亮的名字,也能看出老林的心氣兒,這糖叫——“不老林糖”。
相關詞條
-
李瑞豐[太原理工大學教授]
李瑞豐,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工業催化學科帶頭人。畢業於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化學系獲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現任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教育部煤科學...
獲得成就 人物著作 -
恆豐銀行
恆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目前,在全國設有18家一級分行,共306家分支機構 ;另外還發起設立了5家村鎮銀行。全國布局正在...
發展歷程 公司規模 主要榮譽 企業文化 分支機構 -
豐姓
豐姓,繁體為酆,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61位。 豐姓源出於姬姓。春秋時期,鄭穆公有個兒子叫公子豐,在鄭僖公時任大夫,豐的孫子施,卷以他們的祖父的名為姓...
歷史發展 傳統文化 著名人物 -
豐[姓氏]
豐姓,繁體為酆,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61位。 豐姓源出於姬姓。春秋時期,鄭穆公有個兒子叫公子豐,在鄭僖公時任大夫,豐的孫子施,卷以他們的祖父的名為姓...
歷史發展 傳統文化 著名人物 -
林
林字為會意字。從二木。表示樹木叢生。本義:叢聚的樹木或竹子。林即林姓。林姓源於子姓,子姓源於姫姓。林姓還相傳是源於比干,“三代孤忠”的他以忠正敢言而聞名...
基本音義 漢字本意 古詩文中的林字 林字的解釋 林氏宗廟 -
林瑞岡
林瑞岡(1830—1885),乳名昆官,字定侖,號碧岩。清代福建晉江安海人。
人物介紹 人物生平 -
林姓
三千多年來,隨著林姓家族繁衍發展,林姓子孫或逢亂世而南渡、或迫於生計而東徙、或因分局而北遷、或謀官職而西移,至今已遍布中華大地乃至全球各個角落。比干後代...
基本介紹 林姓起源 林氏宗廟 姓氏起源 部分得姓始祖 -
黃瑞豐
台灣流行音樂界資深音樂人、爵士音樂演奏家、閩南語歌曲-詞曲創作者、錄音室鼓手、爵士鼓教育推廣者、爵士音樂推廣者 。擔任及參與過無數的流行歌曲唱片專輯錄音...
簡介 個人大事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