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棒打洪教頭[《水滸傳》故事]

林沖棒打洪教頭[《水滸傳》故事]

《林沖棒打洪教頭》出自於水滸傳 林沖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開封府發配至柴進莊上。柴進見是赫赫有名的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心中大喜,厚禮款待。洪教頭隨後前來,此人極度傲慢,對林沖步步緊逼,引發了柴進的不快,再加上柴進想看下兩人的本事,便安排了兩人的比武。林沖迫不得已和洪教頭比武,結果輕鬆擊敗了他。洪教頭羞愧地離開了。

基本信息

原文

不覺紅日西沉。安排得酒食果品海味,擺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柴進親自舉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將湯來吃。吃得一道湯,五七杯酒,只見莊客來報導:教師來也。柴進道:就請來一處坐地相會亦可。快抬一張桌來。林衝起身看時,只見那個教師入來,歪戴著一頂頭巾,挺著脯子,來到後堂。林沖尋思道:莊客稱他做教師,必是大官人的師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沖謹參。那人全不採著,也不還禮。林沖不敢抬頭。柴進指著林沖對洪教頭道:這位便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林武師林沖的便是。就請相見。林沖聽了,看著洪教頭便拜。那洪教頭說道:休拜,起來!卻不躬身答禮。柴進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沖拜了兩拜起身,讓洪教頭坐。洪教頭亦不相讓,便去上首便坐。柴進看了,又不喜歡。林沖只得肩下坐了。兩個公人亦各坐了。
林沖林沖
洪教頭便問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禮管待配軍?柴進道: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師父如何輕慢。洪教頭道:大官人只因好習槍棒上頭,往往流配軍人,都來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槍棒教師,來投莊上,誘些酒食錢米。大官人如何忒認真。林沖聽了,並不做聲。柴進說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覷他。洪教頭怪這柴進說休小覷他,便跳起身來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頭。柴進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師,你心下如何?林沖道:小人卻是不敢。洪教頭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會,心中先怯了。因此越來惹林沖使棒。柴進一來要看林沖本事,二者要林沖贏他,滅那廝嘴。柴進道:且把酒來吃著。待月上來也罷。
當下又吃過了五七杯酒,卻早月上來了,照見廳堂裡面如同白日。柴進起身道:二位教頭較量一棒。林沖自肚裡尋思道:這洪教頭必是柴大官人師父,不爭我一棒打翻了他,須不好看。柴進見林沖躊躇,便道:此位洪教頭也到此不多時。此間又無對手。林武師休得要推辭。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頭的本事。柴進說這話,原來只怕林沖礙柴進的麵皮,不肯使出本事來。林沖見柴進說開就裡,方才放心。只見洪教頭先起身道:來,來,來!和你使一棒看。一齊都哄出堂後空地上。莊客拿一束桿棒來,放在地下,洪教頭先脫了衣裳,拽紥起裙子,掣條棒使個旗鼓,喝道:來,來,來!柴進道:林武師請較量一棒。林沖道:大官人休要笑話。就地也拿了一條棒起來道:師父請教。洪教頭看了,恨不的一口水吞了他。林沖拿著棒,使出山東大擂,打將入來。洪教頭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來搶林沖。兩個教師就明月地上交手,真箇好看。怎見是山東大擂?但見:山東大擂,河北夾槍。大擂棒是魷魚穴內噴來,夾槍棒是巨蟒窠中拔出。大擂棒似連根拔怪樹,夾槍棒如遍地卷枯藤。兩條海內搶珠龍,一對岩前爭食虎。
兩個教頭在月明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見林沖托地跳出圈子外來,叫一聲少歇。柴進道:教頭如何不使本事?林沖道:小人輸了。柴進道:未見二較量,怎便是輸了?林沖道:小人只多這具枷,因此權當輸了。柴進道:是小可一時失了計較。大笑著道:這個容易。便叫莊客取十兩銀來。當時將至,柴進對押解兩個公人道:小可大膽,相煩二位下顧,權把林教頭枷開了。明日牢城營內,但有事務,都在小可身上。白銀十兩相送。董超、薛霸見了柴進人物軒昂,不敢違他,落得做人情,又得了十兩銀子,亦不怕他走了。薛霸隨即把林沖護身枷開了。柴進大喜道:今番兩位教師再試一棒。
洪教頭見他卻才棒法怯了,肚裡平欺他,做提起棒,卻待要使。柴進叫道:且住。叫莊客取出一綻銀來,重二十五兩。無一時,至面前。柴進乃言:二位教頭比試,非比其他。這錠銀子權為利物。若是贏的,便將此銀子去。柴進心中只要林沖把出本事來,故意將銀子丟在地下。洪教頭深怪林衝來,又要爭這個大銀子,又怕輸了銳氣。把棒來盡心使個旗鼓,吐個門戶,喚做把火燒天勢。林沖想道:柴大官人心裡只要我贏他。也橫著棒,使個門戶,吐個勢,喚做撥草尋蛇勢。洪教頭喝一聲:來,來,來!便使棒蓋將入來。林沖望後一退,洪教頭趕入一步,提起棒,又復一棒下來。林沖看他步已亂了,被林沖把棒從地下一跳,洪教頭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轉,那棒直掃著洪教頭朦兒骨上,撇了棒,撲地倒了。柴進大喜:快將酒來把盞。眾人一齊大笑。洪教頭那裡掙側起來。眾莊客一頭笑著,扶了洪教頭,羞顏滿面,自投莊外去了。
柴進攜住林沖的手,再入後堂飲酒。叫將利物來送還教師。林沖那裡肯受。推託不過,只得收了。柴進留在莊上,一連住了幾日。每日好酒好食管待。又住了五七日。兩個公人催促要行。柴進又置席面相待送行。又寫兩封書,分付林沖道:滄州大尹也與柴進好。牢城管營、差撥亦與柴進交厚。可將這兩封書去下,必然看覷教頭。再將二十五兩一綻大銀送與林沖。又將銀五兩齎發兩個公人。吃了一夜酒。次日天明,吃了早飯,叫莊客挑了三個的行李。林沖依舊帶上枷,辭了柴進便行。柴進送出莊門作別。分付道:待幾日,小可自使人送冬衣來與教頭。林沖謝道:如何報謝大官人!兩個公人相謝了。三人取路投滄州來。
午牌時候,已到滄州城裡。雖是個小去處,亦有六街三市。逕到州衙里下了公文。當廳引林沖參見了州官大尹。當下收了林沖,押了回文。一面帖下判送牢城營內來。兩個公人自領了回文,相辭了回東京去,不在話下。只說林沖送到牢城營內來,看那牢城營時,但見:門高牆壯,地闊池深。天王堂畔,兩行垂柳綠如煙。點視廳前,一簇喬松青潑黛。來往的儘是咬釘嚼鐵漢,出入的無非降龍縛虎人。埋藏聶政荊軻士,深隱專諸豫讓徒。
滄州牢城營內收管林沖,發在單身房裡聽候點視。卻有那一般的罪人,都來看覷他。對林沖說道:此間管營、差撥,十分害人。只是要詐人錢物。若有人情錢物送與他時,便覷的你好。若是無錢,將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門便不打你一百殺威棒只說有病,把來寄下。若不得人情時,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林沖道:眾兄長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錢,把多少與他?」眾人道:若要使得好時,管營把五兩銀子與他,差撥也得五兩銀子送他,十分好了。正說之間,只見差撥過來問道:那個是新來配軍?林沖見問,向前答應道:小人便是。那差撥不見他把錢出來。變了麵皮,指著林沖罵道:你這個賊配軍,見我如何不下拜,卻來唱喏?你這廝可知在東京做出事來,見我還是大剌剌的我看這賊配軍,滿臉都是餓文,一世也不發跡,打不死,拷不殺的頑囚。你這把賊骨頭,好歹落在我手裡,教你粉骨碎身。少間叫你便見功效。林沖只罵的一佛出世,那裡敢抬頭應答。眾人見罵,各自散了。
林沖林沖
林沖等他發作過了,去取五兩銀子,陪著笑臉告道:差撥哥哥,些小薄禮,休嫌輕微。差撥看了道:你教我送與管營和俺的都在裡面?林沖道:只是送與差撥哥哥的。另有十兩銀子,就煩差撥哥哥送與管營。差撥見了,看著林沖笑道:林教頭,我也聞你的好名字,端的是個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雖然目下暫時受苦,久後必然發跡。據你的大名,這表人物,必不是等閒之人,久後必做大官。林沖笑道:皆賴差撥照顧。差撥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書禮說道:相煩老哥將這兩封書下一下。差撥道:既有柴大官人的書,煩惱做甚!這一封書,值一錠金子。我一面與你下書。少間管營來點你,要打一百殺威棒時,你便只說你一路患病,未曾痊可。我自來與你支吾。要瞞生人的眼目。林沖道:多謝指教。差撥拿了銀子並書,離了單身房自去了。林沖嘆口氣道:有錢可以通神此語不差。端的有這般的苦處。原來差撥落了五兩銀子,只將五兩銀子並書來見管營,備說林沖是個好漢。柴大官人有書相薦在此呈上。已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無十分大事。管營道:況是柴大官人有書,必須要看顧他。便教喚林衝來見。
且說林沖正在單身房裡悶坐,只見牌頭叫道:管營在要上叫喚新到罪人林衝來點視。林沖聽得呼喚,來到廳前。管營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舊制,新入配軍,須吃一百殺威棒。左右,與我馱起來。林沖告道:小人於路感冒風寒,未曾痊可。告寄打。差撥道:這人見今有病,乞賜憐恕。管營道:果是這個症候在身,權且寄下。待病痊可,卻打。差撥道:見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時滿了,可叫林衝去替換他。就廳上押了帖文。差撥領了林沖,單身房裡取了行李,來天王堂交替。差撥道:林教頭,我十分周全你。教看天王堂時,這是營中第一樣省氣力的勾當,早晚只燒香掃地便了。你看別的囚徒,從早起直做到晚,尚不饒他。還有一等無人情的,撥他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林沖道:謝得照顧。又取三二兩銀子與差撥道:煩望哥哥一發周全,開了項上枷亦好。差撥接了銀子,便道:都在我身上。連忙去稟了管營,就將枷也開了。林沖自此在天王堂內安排宿食處,每日只燒香掃地。不覺光陰早過了四五十日。那管營、差撥得了賄賂,日久情熟,由他自在,亦不來拘管他。柴大官人又使人來送冬衣,並人事與他。那滿營內囚徒,亦得林沖救濟。
話不絮煩。時遇冬深將近。忽一日,林沖已牌時分,偶出營前閒走。正行之間,只聽得背後有人叫道:林教頭,如何卻在這裡?林沖回頭過來看時,見了那人,有分教:林沖火煙堆里,爭些斷送了餘生,風雪途中,幾被傷殘性命。直使宛子城中屯甲馬,梁山泊上列旌旗。畢竟林沖見了的是甚人?且聽下回分解。

原文出處

本文出自《水滸傳》第九回(七十回)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內容圍繞在梁山泊稱霸的強盜。又名《忠義水滸傳》,一般簡稱《水滸》,作於元末明初。作者歷來有爭議,一般認為是施耐庵所著。。一說施耐庵作、羅貫中編次。根據民間流傳的宋江起義故事加工定型。全書敘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眾起義的故事,再現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到失敗的全過程。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英雄形象。是中國古代優秀長篇小說之一。中國明代長篇小說。又題為《忠義水滸傳》,通行本簡稱《水滸》。一般認為是施耐庵著。關於它的作者,明人記載不一。郎瑛《七修類稿》中說:“《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貫中所編。予意舊必有本,故曰編。《宋江》又曰錢塘施耐庵的本。”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一百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李贄《忠義水滸傳敘》中提到作者時,說是“施、羅二公”。此外,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和王圻《稗史彙編》都記羅貫中作。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則說是“武林施某所編”,“世傳施號耐庵”。綜上所說,明人大致有三種說法:施耐庵作、羅貫中作和施、羅合作。現在學術界大都認為施耐庵作。施耐庵生平不詳,一般認為是元末明初人。吳梅《顧曲麈談》記施耐庵即元末劇作家施惠,不甚可靠。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江蘇興化地區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如《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和《興化縣續志》所載的《施耐庵墓誌》和《施耐庵傳》等。但這些材料相互矛盾處不少,且有明顯不可信處,因此對於這些材料的真偽問題,學術界意見頗不一致,多數研究者持懷疑態度,尚待進一步研究。

作者介紹

施耐庵

身份: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作者。
生平: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蒐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今江蘇省興化、大豐、鹽都等地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等,另有《興化縣續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誌》1篇。據這些材料分析: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後代,唐末施之常後人在蘇州為家。其父名為元德,操舟為業,母親卞氏(卞氏後裔亦遷至今江蘇省大豐市境內)。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才氣過人,事親至孝,為人仗義。19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其曾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為官三年,因不滿官場黑暗,不願逢迎權貴,棄官回鄉。張士誠起義抗元時,施參加了他的軍事活動。張據蘇以後,施又在他幕下參與謀劃,和他的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後因張貪享逸樂,不納忠言,施與魯淵、劉亮、陳基等大為失望,相繼離去。施與魯、劉相別施時,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別》套曲,抒發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張士誠身亡國滅。施浪跡天涯,漫遊山東、河南等地,曾與山東鄆城縣教諭劉善本友善,後寓居江陰徐氏初,為其塾師。隨後還舊白駒,隱居不出,感時政衰敗,作《水滸傳》寄託心意,又與弟子羅貫中撰《三國志演義》、《三遂平妖傳》等說部。他還精於詩曲,但流傳極少。除套曲《秋江送別》以外,還有如顧逖詩、贈劉亮詩傳世。施耐庵為避明朝徵召,潛居淮安,染病而歿,就地高葬,享年75歲。耐庵歿後數十年,其孫文昱(述元)家道熾盛,始遷其祖耐庵骨葬於白駒西落湖(今江蘇省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並請王道生作《施耐庵墓誌》。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曆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也有人認為是同弟子羅貫中合著或者有羅貫中續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