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格[當代學者]

林格[當代學者]

林格,著名學者,當代中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教育專家之一,中國教育內涵改革整體解決方案首席專家,新時期養成教育理論實踐體系創建者。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因長期深入全國各地1000多個縣、1200多所學校調研或者蹲點實驗,林格被稱作教育界“用腳做學問”的人,在區域教育發展戰略、提煉辦學理念、學校文化體系建設、創建生命課堂、生成校本課程體系、推進教師專業發展、德育創新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而在教育理論上,踏實於厚實、豐盈的中國傳統文化土壤上,融合西方燦爛人文之精華,並先後師承或者耳提面命於張岱年、李慎之、童大林、柳斌、孫雲曉、杜和戎、程鴻勛、郭思樂等當代人文教育大家,逐步形成了自己獨到、系統、通達的教育理論實踐體系。

在騰訊教育家部落格中點擊量達到1000多萬,以“以綿薄之全力謀求中國教育進步”為主旨,林格被評為“最有偶像氣質的博主”。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教育是沒有用的——回歸教育本質》(北京大學出版社)、《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清華大學出版社)、《教育是一種大智慧》(清華大學出版社)、《教育的溫度》(清華大學出版社)等,同時堅持數年在現代教育報、教育時報等報刊主持教育思想專欄,深受讀者喜愛。流傳較為廣泛的教育觀點有“教育做到極致就是一種文化”、“教育者惟一要做的是事情是捍衛學生的主動性”、“教育的成功一定是常態的成功”、“做有溫度的教育”、“在解放學生的過程中解放教師”、“養魚養水,養樹養根,養人養心”等等。

林格先生先後任職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國務院直屬研究機構,兼任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國內合作辦公室特聘專家以及全國數十所中國小校名譽校長,同時還是全國養成教育總課題組組長。與教育界、文化界眾多名家共同創建“乾坤一草堂——中國教育會館”,被推選為學術委員會主任。該會館秉持“教育做到極致就是文化”的信念,傳承書院文化血脈,創新教育理論實踐體系,兼具藏書樓、國學館、教育物質陳列所、文化藝術創作基地等功能,同時以此為線索構建“西部農村中國小教師發展基金”與“未來三十年關鍵人才培優基金”。

該書在教育界具有重大影響 該書在教育界具有重大影響
該書是新時期養成教育集大成之作 該書是新時期養成教育集大成之作
林格[當代學者] 林格[當代學者]
該書限量發行,為林格文字集,清華版 該書限量發行,為林格文字集,清華版

教育體系

一、新時期的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理念在新時期有了新發展,不僅涉及到社會、家庭、學校通力合作,推動以培養習慣為主的德育工作,而且還涉及到人的生命發展的根本問題,特別是生命的整體更新與發展問題。這裡包括具有重大操作價值的階梯式學習法,變不愛學為愛學、主動學,變不會學為自覺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用個性化的方式學習,按照新課標要求,把教師和學生從繁重的教學任務中解脫出來,真正做到自主學習、自我教育。因此,和種植莊稼類比,養成教育是培“根”的成功教育,是拒絕“化肥”和“農藥”的生態教育,是發揚人的生命潛能的 人文教育

“新時期的養成教育”整體改革方案主要是回歸教育本根,高度尊重人的發展規律,解放教師和學生,適應現實評價體系,走內涵發展之路,生成適合每個學校的辦學理念體系,打造區域名校,推動教育變革。 經過十年的研究實踐,全國養成教育總課題組賦予了養成教育更多的新內容,特別需要強調是,新的養成教育,因為青少年最美好的時光都是在學習生活中度過,學習不好,做人就沒有信心。因此,從學習習慣突破,從而解放孩子的大腦,進而拓展到做人、做事和創造等習慣,才能全面豐收。 養成教育又不僅僅是行為道德習慣的教育,它的內涵和外延要更廣更深,是一個以人為本的人文教育系統工程,是大教育,但具體操作層面上的落點當然是培養良好的習慣。

養成教育是一種重要的辦學理念。《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國小德育的工作意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都已明確指出,德育對於中國小特別是小學生更多的是養成教育,推行養成教育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於在中國小推行德育的明確要求。 養成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好習慣讓人受益終身,因此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實施養成教育的最終意義,也是素質教育的兩個任務:一是通過養成內在不斷自我更新的習慣,把學生從低級的學習行為習慣中解放出來,從而引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最終實現教育的終極:不教而教;二是從孕育良好的品質與道德行為入手,健全人格,協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識,培養平和穩定的心理狀態。

二、教育內涵改革

根據國家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針對當前我國教育發展需要而研製、設計的中國教育內涵改革與發展整體改進方案,同時也是一個實踐操作體系。該方案由25位知名教育學者、一線校長擔任專家委員,林格擔任首席專家。

(1)目標:頂層設計,診斷分析,綜合治理,確立階段發展的突破口,堅持蹲點實驗,以綿薄之全力謀求教育之進步,將素質教育進行到底。

(2)定位:一是用整體代替單一,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質量和社會效益。核心是找到突破口,最佳化教育過程,提高教育效率,發揮體系的力量。二是先診斷,後設計,重解決,實現區域教育的內涵發展、特色發展、科學發展。

(3)宗旨任務:

一是決策諮詢。通過深度調研與實驗論證,為中央、國務院等有關直屬部門提供教育改革的決策依據與數據。同時為各級教育局(廳)提供教育戰略發展諮詢,提供科學、可行、務實的學術支持系統。

二是服務基層。包括:1、問道——蹲點、診斷學校發展並與校長(局長)一對一對話,確定發展、突破之步驟、策略。2、鑄魂———萃取、提煉學校辦學理念+創建學校文化建設體系;3、生命課堂創建——回歸教育本質,激揚生命價值,改善學生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4、培根——培養習慣,奠定學生健康的人格體系。並推進德育課程化;5、教師發展模式創新——導入教師專題科研模式,打造名師群,並建立學校教師校本培訓課程;6、校本課程體系——生成、提煉學校多元化校本課程體系;7、中高考管理——素質好不怕考,導入中高考項目管理長效機制,並制定培優課程計畫;8、合作辦學與教研產品研發。導入優質品牌資源以及學術支持系統,與各地聯合創辦高水平的博雅精品中國小學校。與各教育機構、出版機構深度合作開發課程產品與服務產品,開創新時期辦學多元多層次運行模式。等等。

選摘

成為偶像,獨領風騷,斯人如許,客屬之驕。

——生本教育創始人,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郭思樂

林格是具有卓越才能的。

——教育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孫雲曉

博聞精思,豪氣睿智。 
——著名語言心理學家,中國關工委專家委員會執行主任、教授 佟樂泉

感謝林格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中國的教育事業,他的學習能力與成熟的思想令人佩服。 
——教育家,中國關工委學習科學研究室主任、教授 程鴻勛

很多人認為聰明的人才會成功,其實恰恰相反,比如著名教育專家林格的智慧就在於——越是聰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著名教育專家 唐曾磊

林格先生致力於養成教育的深入研究,他大刀闊斧地改革當今教育模式,在建立中國新教育模式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他順應歷史潮流,博採眾長,自成體系,獨樹一幟。   
——深圳市福田區新沙國小校長 鄭耀宗

林格先生的教育思想給我的感覺是:從來沒想到,一聽就能懂,一用就管用。真誠希望之花早日開遍全中國。

——太原市知名校長 賀慧琴

當前的教育改革呼喚教育的思想家、實踐家、先行者和引領者,林格先生做到了!

——廈門金尚國小校長 陳春梅

林格主任開創的中國教育內涵改革整體解決方案以及養成教育理論實踐體系,在我校實施效果很好,學生、教師、家長均受益,這些與林格先生的教育思想指導是分不開的,同時也感謝林格先生的教育情懷。

——全國知名校長、深圳螺嶺外國語學校校長 杜小宜

林格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步驟,意在探索一種更純真的,更具有生命力的教育理念,探究人文關懷之下的教育之道,對教育在新時期不斷適應多元化的社會的需求大有裨益。這種教育理念也成為時代的新需求。

——宋瑩

林格先生有著一顆熱血沸騰的誠摯而幸福的心。中國教育雖然還在迷霧中前行,但因為有太多像林先生般胸懷熱血的教育專家的振臂高呼和披荊斬棘的引領,我似已看見,中國教育充滿希望的彼岸,已不再遙遠。

——桃小酥

我國著名教育專家林格,為探究中國教育內涵發展與突破之路,用了十年時間進行教育新探——他踏遍了全國將近1000個縣,走進1200所學校,拜訪了400餘位教育專家。林格先生經過大量的研究證明,“細節末梢和教育技巧上的創新已經不足以緩解的全民教育焦慮”,真正需要創新的是教育觀念,他呼喚教育者能夠儘量減少干預和一廂情願的規劃。

——江西省教育廳教研室 徐承芸

林格教授是著名學者、當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教育專家之一,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全國養成教育總課題組組長,新時期養成教育理念集大成者,因其提煉辦學思想、開創學校品牌方面獨樹一幟,而又年輕有為,被譽為京城教育界的“四少”之一。我們學校請到了林格教授為我們全校的教師做學術報告。林教授一共講了四個半鐘頭的課。而且,沒有稿子,也沒有使用電腦,他就坐在麥克風前使用人腦,一直那么平靜的,那么和風細雨地講,而且從沒有出現任何不流暢或者記憶卡殼的地方,語速不是很快,剛好可以給大家記錄的空間,同時又那么的清晰,邏輯性極強。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場極富內涵,含金量極高的學術報告。因此,從早到晚,聽者既不感到疲勞,又特別感到時間的飛快,聽得似乎還不滿足。同時又因為極富條理,思路清晰,大家記錄得都非常詳細且條理,語音又非常準切,極富磁性,連續幾個鐘頭的報告簡直就是一場盛宴,是一種享受,也是我歷年來聽到的最有水平,最有學術含量,又最清晰,最讓人共鳴的一場學術報告。以我挑剔的眼光去看,他能贏得我的佩服就足以證明了。

——廣東 吳美端

前不久接觸到了我國著名教育家林格先生的教育思想。讓我有了一種醍醐桄頂,耳目一新的感覺。林格先生的觀點,首開了對傳統教育觀念說“不”的先河,讓人耳目一新,仔細想來,卻是一種理念的回歸。

——雲南 楊琳娟

感到更有幸的是再次見到了林格老師。林格老師是我尊敬的專家,林格老師的研究是具有實效性的研究,並能讓大家在教育中能找到落腳點和出發點的教育領軍人物。

——小魚的奮鬥

閱讀林格老師的文字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了,並且一次又一次地被觸動。一次又一次地產生力量,一次又一次地有所行動。

普通人是需要精神導引的,宛如林格老師之於我的鼓動和激勵。宛如教育和閱讀對人的精神和思維的撫摸和激勵,這絕非立竿見影的物質收益。我想或許被吸引者,被觸動者會有著自知的理由。

或許正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說:“我只教一件事,那就是觀察你自己,深入探索你自己,然後加以超越。你不是去了解克的教誨,你只是在了解自己罷了。”克氏的話語指出了一條路,那就是認識你自己。

於是我們說,或許透過林格老師縝密,博學,關懷,摯愛,睿智的文字,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著自己和自己的影子。

走近一位智者,感受生命和思維的愉悅和律動。人說,追逐快樂是做人的本能。我想自己也未能免俗。追逐快樂,追逐內心的聲音,追逐林格老師的指引,開始了就不再中途離開。

——姜老師讀林格

在與林格先生教育觀念一次次的碰撞中,結合林格先生的教育觀點,我對自己這十幾年來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也進行了對照與反思。林格對教育的諸多精妙觀點:

●時下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已經走向了教育本質的反面。從來沒有一種成功的教育,身上會背負這么多跟教育無關的內容:升學、就業、致富、成名成家……學校教育、親職教育和社會教育環境的一個普遍心態就是,過於迷信教育技術,迷信教育的目標是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可以實現的,結果導致中國的家長太累,教師太累,孩子也太累,而教育生產力卻很低下。

●真正的教育絕不僅僅是講道理、傳授知識,更不僅僅是開發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傳遞給孩子,維護孩子的心力,讓他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一個能承擔後果、應對變故、改善自身和環境的人。

●教育者很容易為了分數、為了眼前的教育利益捨本逐末。很多教師和家長,都把階段性的分數作為評價孩子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

●教育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護甚至捍衛孩子的主動性。在孩子的成長面前,最好不要刻意地去做什麼,這時教育者表現出來的教育素養是“無為”,這才是教育的大智慧。
……

——浙江富陽 lqwxbyf

見到林格先生,他是如此地低調,一件內斂的羊毛衣,一條休閒褲,一對永遠具有洞察力的雙眸,讓我的大腦中馬上跳躍出一些字眼:清新、智慧。

與林格老師的會面,可以說他是我的高人和貴人,在與他的談話之間,林格先生流露出的是新時代的博古通今的教育縱橫家的氣息。林格先生說到,當今中國教育面臨著何種困難,以及這些困難如何去處理才比較妥當。所謂資源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確如此。教育界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將教育界中的精兵強將有效地整合,然後把教育理想真正地付諸實施,打開現時代前提下的真正的下一代成長改革局面。

在談話中,林格先生邏輯清晰,他,曾經將德國的黑格爾哲學家的《小邏輯》乾抄5遍,這不是一般人所能夠做的。林格先生廣獵群書,才華橫溢,思想深有見地,真不愧為當今中國新一代有影響力的教育家。

——廣東 子俊方舟

儘管,你是靜靜的,我的腦海卻時時呈現你抑揚頓挫的演說,語重心長的教誨。

你已經完全擺脫了傳統教育的冗重,而是從心出發,用愛去融化,“潤物細無聲”,讓教育者輕鬆的施教,讓孩子輕鬆地被教育。 教育不再是單一,籠統,教條,墨守成規的,而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是人性化的,是活生生的心靈與心靈的對話。儘管,你是靜靜的,卻有著千軍萬馬的力量!指引著教育的方向!

我喜歡你是靜靜的,在花叢中,在草地上靜靜地微笑,能感覺到你真實的存在,儘管,你說自己是自說自話,但分明是如此熱鬧的互動,無數人已經為你觸動——教育者,孩子,家長,男人,女人,仁者,智者……儘管你是靜靜的。

——宜興 教師

演講題目

1、《鑄魂——學校辦學理念的生成與提煉》;

2、《回歸與突破——中國教育內涵改革的邏輯起點與價值性》;
3、《校長管理工具箱——解決問題的9種基本方法》;

4、《體系的力量——如何建構學校文化體系》;

5、《課程的邏輯——校長課程領導力的結構和生成》;

6、《校長人格魅力的塑造與養成》;

7、《人生中一定要讀的幾本書——世界教育經典解讀》(上、中、下);

8、《明晰的美感——校園美學的理論與實踐》;

9、《格局、定位、突破——區域教育發展的戰略與戰術》;

10、《守正出奇——中西方基礎教育的比較與分析》。

11、《遠見與求實——中國教育未來三十年》;

12、《教育的理想與情懷——教育家成長之路》;

13、《社會資源的整合與最佳化——學校發展的生態問題》;

14、《教育價值觀——學校核心競爭力的生成與強化》;

15、《養人養心,養樹養根——德育課程化的可操作性》;

16、《教育的溫度——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性與價值性》;

17、《診斷與對話——教育整體發展和改革的7個關鍵問題》;

18、《名師工作室的制度創新——區域教師專業發展體系》;

19、《素質好,不怕考——高考項目高效管理模式》;

20、《回歸教育本質,激揚生命價值——新課程下怎樣實現課堂的價值》;

21、《有與無——高效課堂模式的生成方法》;

22、《認真寫字——一個習慣強大一個民族》;

23、《教育的力量——教育內涵改革與發展的思路與策略》;

24、《做溫暖人心的教育——回歸教育原點,尊重生命規律》;

25、《教育做到極致就是文化》;

27、《人是薰陶出來的——養成教育的三個境界》;

28、《評價創新與教育改革》;

29、《學校文化策劃的邏輯與要點》;

30、《教師專業發展的道、法、術》;

31、《體系的力量——區域特色課程體系的架構與實施》;

32、《家無書香猶荒野——家庭文化建設的意義與做法》;

33、《覺醒——區域師生年度閱讀計畫的策劃與實施》;

34、《學校的靈魂——教師學術空間的規劃與設計》;

35、《中國教育未來的三大價值》;

36、《教育的成功最終是常態的成功》;

37、《如何鑄魂——價值觀、方法論以及呈現方式》;

38、《發揮體系的力量——學校文化體系的構建與累積》;

39、《課堂文化中的概念對——兼談聽課、評課、說課的基本邏輯》;

40、《用心即不用力——追求教育的一種無為自然狀態》;

41、《不閱讀的孩子是學習上潛在的差生——漫談兒童閱讀校本課程體系》;

42、《教育在教育之外——養成教育之教育物質學原理》;

註:待補充。

作品

1、《教育是一種大智慧》(清華大學出版社版);

2、《教育是沒有用的——回歸教育本質》(北京大學出版社);

3、《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清華大學出版社);

4、《教育的溫度》 (清華大學出版社);

5、《決定孩子命運的12個習慣》(清華大學出版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