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堯

林心堯(1905~1927.5.9),男,漢族,福建省永定縣虎崗鄉灌洋村人。

人物簡介

林心堯(1905~1927.5.9),男,漢族,福建省永定縣虎崗鄉灌洋村人。16歲時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永定高陂“道山書院”,1921年考入廈門集美師範學習,參加“協進社”等進步組織,與李覺民等創辦《星火周報》刊物,擔任《星火周報》編委。1925年加入國民黨,創立國民黨永定縣黨部。1926年3月以上杭代表身份在廈門參加國民黨福建省首次代表大會,期間由羅楊才、鄒純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夏受命回閩西組織民主革命,發展黨的組織,和阮山等人建立中共永定湖雷支部,後又參與建立中共上杭支部。1926年9月赴潮汕地區聯繫北伐軍進駐永定事宜。同年10月北伐軍克復永定後,歷任汀屬政治監察署秘書、閩西八縣社會運動人員養成所籌委會主任。同時擔任中共上杭支部書記,積極發展黨的力量,領導成立上杭全縣工、農、學、婦組織和農民自衛武裝,壯大革命力量。1927年1月,受北伐軍六路軍黨部委派,擔任汀屬八縣監察署秘書。同年3月,汀屬八縣開辦社會運動人員養成所,兼任養成聽籌委會主任,為閩西各縣培養了大批農民運動骨幹。1927年4月“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國民黨右派勾結上杭反動勢力於5月7日發動“清黨”反革命事變,大肆屠殺革命幹部和民眾。5月8日林心堯在武平縣萬安被捕,慘遭毒刑,被打斷了雙腿,仍然堅貞不屈。5月9日敵人用籮筐把林心堯抬到武平城關東門橋下殘忍殺害。一路上,林心堯用盡最後力氣向民眾揭露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的罪行,英勇就義。

人物生平

潛心學習

1905年春,林心堯出生於永定縣虎崗鄉灌洋程坊壚一個貧苦農民家裡,父親林周建,典型的客家人,有強烈的讀書取士、魚耕持家的觀念。儘管家裡的生活已經很困難,但他還是千方百計讓小心堯上私塾,繼而在1918年送他到道山書院(高陂中學前身)讀書。看慣了人間的苦楚,使小心堯養成了堅強的性格。道山書院讀書期間,正是“五四”新文化浪潮迅速傳播時期,全縣各地在學校的青年學生,受到了新文化、新思想的薰陶和鼓舞。林心堯在此間增長了知識,擴大了眼界,提高了覺悟,不再囿於永定的小圈子。1921年,十七歲的他以優等生的資格考入了廈門集美學校。
廈門集美學校,特別是師範部,是福建早期傳播馬列主義的搖籃,永定早期從事革命活動的先進分子多來自於此。陳嘉庚創辦的集美學校師範部由於免費供給學生食宿,還有獎學金,因此,永定窮家子弟投考該校師範部的特別多。著名的有李覺民陳正曾牧村盧肇西吳仰文等人。當時,該校的辦學思想是比較開明的,馬克思主義、國家主義、無政府主義等各類思想流派兼蓄並存。林心堯他們進入該校後,大量閱讀了各類書刊,參加各種思想派別的討論,聯繫社會和自身家庭的實際,進行了階級分析和對比,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什麼國家主義、無政府主義的東西都不適合中國國情,都不能救中國;只有馬克思主義才適合中國國情,才能救中國。

宣揚馬克思主義

由於在共同的學習生活中互相關心,志同道合,林心堯與羅明羅揚才李覺民等人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1923年,羅明羅揚才李覺民等同志在集美學校組織“協進社”,創辦《星火周刊》。此刊對閩西南地區傳播馬克思主義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林心堯與陳正曾牧村盧肇西吳仰文等人積極為它投稿,是主要的撰稿人之一。他們在《星火周刊》上發表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同時,也在其他刊物上發表進步思想的文章,還積極參加中共兩廣區委和廈門國民黨左派組織領導的校內外各種進步活動,經受考驗和鍛鍊,成為進步學生的骨幹分子。
1924年夏天,林心堯從集美學校畢業回到永定老家,由於虎崗灌洋交通落後,信息閉塞,思想激進,有遠大抱負的他在老家住了幾天之後,就離開灌洋,來到靠近縣城,交通發達、信息較為暢通的永定湖雷上湖。此間,他認識了從廣州回來的與自己志同道合,有遠大抱負的上湖本地的先進青年阮山阮山已於年初在廣州加入了國民黨(左派)組織。在他的介紹下,林心堯也加入了國民黨(左派)組織。同年秋,林心堯與阮山吳仰文賴俊、熊其藻等人在湖雷成立國民黨(左派)永定縣黨部籌備處,吳仰文為負責人。

紛亂中立定共產主義理想

1925年2月,中國國民黨永定縣臨時黨部在湖雷成立,阮山為臨時黨部負責人。林心堯都是主要領導人之一。然而,打著各種旗號的大大小小的軍閥像“走馬燈”一樣不斷騷擾、壓榨永定人民。3月,粵軍謝文炳率部到永定,迫令全縣派款10萬元。同時,劉志陸陳修爵、李雲復各部也紛紛向各鄉派款,不久,又有總指揮洪兆麟來縣駐紮。粵軍去後,由福建陸軍第三師所部旅長杜起雲駐縣。10月,粵軍劉志陸部突竄永定縣城,正在籌派餉款,因縱隊長程潛率大部學生軍追擊而至,劉部只好逃向閩北。面對著永定縣“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紛繁複雜的局勢變化。林心堯和其他同志一面協助阮山以湖雷公學為陣地,成立“湖雷青年學友會”,創辦出版《雷鳴》雜誌,宣傳抗捐抗稅。一面組織民眾生產自救,抗擊永定河沿岸特大洪災。
1925年冬,由國民黨福建省臨時黨部秘書溫閬先(永定洪山人)介紹,林心堯與阮山先後回到廈門,林心堯回到集美學校任教,阮山到中山中學任教務主任。此時,全閩運動會在福州召開,林心堯作為廈門集美學校師範部第五組的運動員帶隊教師參加了大會。這期間,林心堯在工作之餘,主要協助羅明羅揚才等同志做一些組織工作。1926年1月在廈門集美學校由羅揚才、鄒純等同志介紹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3月初,接中共廈門總幹事會的指示,林心堯與阮山回到永定湖雷,參加國民黨永定縣黨員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國民黨永定縣黨部”,選舉常委15人,林心堯為監察委員。之後,又回到廈門。3月底,為了宣傳貫徹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國民黨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會醞釀在廈門召開。當時廈門國民黨內在對待“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問題上,左、右兩派鬥爭極為激烈,為了擴大和充實左派的力量,在代表大會上取得主動權,羅明派林心堯回到閩西選帶一批左派代表來廈門參加會議。林心堯接受任務後,於8日回到永定。在半個月的時間裡,或閉門密洽,或開會座談,完成了永定、上杭兩縣選派代表的任務。與此同時,他又與從第五期農民講習所學習結業由廣東區委派回永定開展農運工作的賴秋實賴玉珊以及從上海回來的熊一鷗等黨員接上組織關係,與他們詳細交換了建立永定黨組織的意見,為建立中共永定支部做好了準備。
同年夏天,林心堯、阮山根據中共廈門總幹事會和中共汕頭特委的指示,經由汕頭、大埔,回到永定,在湖雷上湖萬源樓成立了永定第一個黨支部——中國共產黨永定支部,推舉阮山任支部書記,成員有林心堯、賴秋實賴玉珊、熊一鷗等。這是閩西最早成立的黨支部,也是福建省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永定支部的建立,標誌著永定革命從此有了領導的核心力量,永定的革命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此期間,他和阮山以“毓秀學堂”為活動基地,舉辦平民夜校。結合當時的革命鬥爭形勢,共同創作了大量具有鮮明階級性和戰鬥性的山歌,積極發展共產黨員。由於他們在發展國民黨左派組織時已經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有了相當的民眾基礎,學員們既是國民黨左派和農運的基本力量,也是黨組織培養的基本對象。他們採取邊培養、邊教育、邊發展的方針,先後發展了阮振鵬、熊振聲等多名共產黨員。同時,永定支部積極做好迎接北伐軍入永,推進國共合作,發展農工運動的工作。

為北伐戰爭廣泛宣傳

1926年7月1日,國民政府發布北伐宣言,東路軍揮師北上,勢如破竹,短期內連克汕頭、潮州、興寧、梅州、大埔等地,待機進軍福建。9月22日,永定支部在上湖召開支部會議,主要討論了“應付時局方法”問題。決定由林心堯起草致北伐軍東路軍軍長何應欽的《請願書》,並推選林心堯、阮山前往汕頭,當面請求東路軍火速揮師永定。第二天,兩人就從湖雷出發,經大埔、潮州,26日到達汕頭,立即將《請願書》交給政治部負責人,並向東路軍匯報了永定的情況。29日,林心堯、阮山與參加廣州第六屆農民講習所學習結業後隨東路軍返永的王奎福一起從汕頭回永定。10月4日到達大埔虎市時,林心堯再給何應欽致快郵代電,再次請求東路軍入永,第二天,林心堯、王奎福先趕回永定湖雷,在毓秀國小召開會議,具體布置歡迎東路軍入永的準備工作。阮山則返回大埔,與駐埔東路軍部隊磋商入永具體事宜。9日至10日下午3時,東路軍攻克永定城,除守敵周蔭人小部分化裝從北門逃脫之外,大部分被殲滅,推翻了北洋軍閥在永定的統治。11日,林心堯等縣黨部委員從湖雷趕到縣城,與東路軍政治部在縣城主持召開千人慶祝大會,舉行遊行和演戲等宣傳活動。12日上午,林心堯出席了東路軍政治部召開的政治會議,決議取消縣議會,防務、土藥、紙糟和花捐等苛捐雜稅,並決定將縣黨部從湖雷遷往縣城。經過廣泛宣傳,廣大民眾充分認識到北伐戰爭的目的和意義,紛紛支援北伐軍。湖雷的民眾和下洋公學的師生組織運輸隊,為北伐軍運送彈藥和糧食,有的人為北伐軍作嚮導,有的參加北伐軍,投身國民革命,永定人民為北伐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推進永定農工運動

東路軍的勝利進軍,推動了永定農工運動的開展,在林心堯等人的發動領導下,各地農會紛紛成立,到1927年2月底,全縣已有40多個鄉建立了農會組織,縣成立了農民協會籌備處,掀起了農村大革命。在政治上,積極宣傳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提出“一切權力歸農會”;在經濟上,組織農民開展“二五減租”,反對土豪劣紳的苛捐雜稅;在文化思想上,組織農民衝擊各種宗法和舊習俗。全縣農民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然而,農民運動的不斷高漲,更加引起了土豪劣紳的仇視。他們與反動官僚相互勾結,惡毒攻擊農會和迫害民眾。中共永定支部和國民黨縣黨部與林心堯等人領導廣大民眾同他們進行了各種形式的鬥爭。1926年11月,新任縣長韋燕山藉支持北伐軍之名,向民眾借款三萬元,林心堯和縣黨部利用縣城圩日,組織幾千人的請願大會,迫使縣政府中止借款;12月,縣城駐軍杜起雲部士兵強折農民甘蔗,槍殺永定中學學生和市民,衝擊縣黨部中堂,林心堯和縣黨部領導廣大人民民眾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並向東路軍總指揮部及十七軍呈控,最後迫使杜起雲師長電令:一、撤退駐軍;二、撫恤傷亡;三、首先開槍的士兵正法,官長處分。民眾的鬥爭取得了勝利。
1927年2月26日至3月1日,汀屬八縣政治監察署在上杭召開汀、杭、武、永四縣縣黨部及民眾團體代表聯席會議,由林心堯起草了《長杭武永四縣黨部及民眾團體聯席會宣言》。會議決定開辦汀屬八縣社會運動人員養成所,林心堯、阮山王奎福等10餘人被推選為籌備委員,林心堯為籌備主任。3月23日,汀屬八縣社會運動人員養成所在上杭北門天主教堂正式開學。謝秉瓊為所長、林心堯為訓育主任。教學活動依照廣州農講所的做法,組織學員到上杭城郊的水西渡、潭頭、土埔等農村進行社會調查,了解農村人口、戶數、土地占有狀況和農民被剝削狀況等。汀屬八縣社會運動人員養成所共培養了160餘位學員,這些學員通過學習理論,聯繫實際,深入調查研究,參加實際鬥爭,工作成效顯著,都成為各縣農工運動的骨幹力量。汀屬八縣社會運動人員養成所為中國共產黨如何培養革命幹部提供了經驗,它採用的革命的內容、艱苦樸素的作風、政治與軍事相結合、理論聯繫實際等經驗,對後來都是有極大的啟示作用的。

英勇就義

正當閩西農工運動蓬勃發展的時候,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悍然發動了反革命政變。而閩西的國民黨右派和反動駐軍及地方封建勢力,互相勾結,召開所謂的“擁蔣大會”, 5月7日,上杭國民黨右派發動暴力“清黨”,封閉監察署、養成所、工會、農會及其他民眾團體,捕殺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當晚謝秉瓊帶著林心堯逃到武平萬安下鎮村自己家中。將林心堯藏在自家雜貨店裡,自己躲在家中。第二天晚上,上杭駐軍藍玉田部獨立連連長王光烈帶人搜查謝秉瓊的住家和雜貨店。謝秉瓊聽到狗叫即從屋頂爬出脫險,林心堯被逮捕,關押在武平縣監獄。在武平縣監獄中遭嚴刑拷打,被打斷雙腿,黨組織的機密隻字未露,始終堅貞不屈。次日,被劊子手用簍筐抬到武平城東門槍殺,犧牲時年僅22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