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1985年,林娣熒出生於薌城,這個看似普通的家庭卻有著與大多數人不同的背景,林娣熒的爺爺、奶奶是台灣高山族的居民,因為戰亂他們來到漳州定居。林娣熒從小因籍貫是“台灣省花蓮港”的高山族人,加上性情乖巧,老師對其特別喜歡和關心。娣熒學習刻苦,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年年拿到“三好生”,還擔任班幹部。
2007年11月20日,林娣熒獲得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民族體育之花”的榮譽稱號回到漳州,此次她代表高山族,且是福建省唯一參加“民族體育之花”風采展示活動的幸運兒。
主要經歷
雖然娣熒流淌著少數民族的血,但她對唱歌、跳舞的興趣一般,卻對美術情有獨鍾。她從國小開始學習國畫,上國中時她又迷上漫畫,而最痴迷的是剪紙。說起與剪紙的淵源,娣熒顯得格外興奮。2001年,她考上漳州市財貿幹校,春節家裡的牆上掛著一本印有剪紙圖案的日曆,一向對畫畫感興趣的她,就試圖將圖案剪下,後來學校舉行手工藝作品展,老師讓同學們把手工藝作品都拿去展覽,她的作品獲得了一等獎。嘗到甜頭的娣熒開始利用業餘時間練習剪紙,她到書店裡挑選關於剪紙的書刊,還特地托人到漳浦買來剪紙專用的剪刀。2002年,學校剪紙協會成立,娣熒立馬報名參加。協會的會長恰好是來自剪紙之鄉的漳浦人,通過會長的耐心指導,娣熒學會了排剪、明剪、暗剪等手法,剪紙的圖案也從簡單的對齊圖案到花、鳥、人物,再到後來的整幅圖畫。
漸漸地,娣熒的剪紙技藝日漸純熟,剪出來的圖案越來越有神韻,在學校小有名氣。2002年,學校組織為捐助孤兒院的義賣活動中,娣熒剪的一幅《龍女牧羊》受到人們的稱讚。在娣熒家中,玻璃茶几下壓滿她的剪紙作品,一些鄰居、朋友來到家裡,總會為娣熒精湛的剪紙手藝嘖嘖稱道,有時同學生日,或者親戚喜歡,娣熒也會將心愛的剪紙送給他們。有些同學收到娣熒精心創作的剪紙作品作為生日禮物時,感動不已,愛不釋手。娣熒姐姐準備出嫁時,娣熒連續一周晚上都剪紙到凌晨1點多,趕製了一幅《老鼠娶親》送給姐姐作為結婚禮物,至今姐姐一直把這幅作品掛在客廳。娣熒說:“剪紙是一種快樂,特別是在夕陽即將落山的時候,利用陽台的自然光剪紙,那種感覺最好。”
談到這次參加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民族體育之花”風采展示活動,娣熒再次露出激動的表情。她告訴記者,當漳州市民族宗教局的叔叔、阿姨打電話通知她被選為高山族代表,且是福建省唯一者時,心情有很大的波動,一開始十分興奮,而後又有些擔心,怕身負這么重大的使命,沒有做好會出醜。為了緩解女兒的擔心,娣熒的父親特地帶女兒到舞蹈老師那訓練舞蹈動作,陪女兒到台灣路搜尋製作民族服裝的師傅。11月1日,父親還親自與女兒到廣州,他說:“參加這次活動是代表一個民族的事情,有很強的榮譽感,絕對不能出錯。”
在廣州20天的日子裡,除了平時的排練及舞蹈學習,娣熒和來自五湖四海的各族姐妹們結下深厚的友誼,她們同吃,同住,有時交換彼此的民族服飾拍照;談論著彼此不同的生活,娣熒高興地說:“代表高山族來參加這次活動,感受民族一家親的融合,真的很溫暖。”與娣熒同宿舍的雷小珊是來自浙江溫州的18歲畲族小妹妹,因為腸胃不好,小珊常難受得掉眼淚,說想媽媽,娣熒總是在一旁不停地開導她,與她開玩笑,有時還陪她到醫藥室拿藥,短短的20天,讓兩個小女孩難分難捨,他們在彼此的紀念冊上留言,並留下聯繫方式,希望將這段友誼永遠保存。
11月9日,娣熒和其他民族的姐妹們傳遞著運動會的火炬,在56朵民族“花”的傳遞下,開幕式的聖火點燃。娣熒說:“那一刻,她深刻地體會到一種民族的自豪感,能代表自己的民族參加這種活動,她感到無比榮耀。”
林娣熒作為高山族的一員,她也經常通過網路和老一輩的講述了解台灣高山族同胞的生活習俗。雖然從小生活在大陸,但她還是很希望能夠到台灣去看看,感受一下祖國寶島的民俗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