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南路壯劇
南路壯劇,劇種。廣西壯劇有南路、北路之分,流傳於廣西壯語南部方言地區靖西、那坡、田東、天等、大新等縣的南路壯劇,已有一百四十多年歷史。在它的創建和形成最...
遺產信息 簡介 發展歷史 形成 組織形式 -
南路吹打樂
南路吹打樂的主要穿插曲目有:①《南路導板》之後的穿插曲牌有:《擂鼓三炮》中間有嗩吶模仿“鳴號”“馬叫聲”等等。 主要特色南路吹打樂的腔調的特色,主要表現...
簡介 演變過程 演奏內容 主要特色 傳承過程 -
南路壯戲
南路壯戲主要流行於靖西、德保、那坡、大新等地,它包括流行於靖西、德保的木偶戲和馬隘壯戲。師公戲又名唱師,它的前身是“跳神”,主要流行於金城江、宜州、來賓...
簡介 壯戲分類 起源 特點 藝術效果 -
上南路
上南路是上海市的一條道路名稱,原上南路北起周家渡街道,現已拆除、並規劃入世博園區,到天塘公路拐向東,直到周浦鎮滬南公路為止。
歷史 現狀 -
板路
“板路” ,廣西桂林的方言。源於民間,根在桂劇。桂劇的聲腔音樂屬皮黃系統的板腔體,以彈腔為主體,而彈腔又分為南路(二黃)和北路(西皮)兩大系,北路高亢雄...
意思 -
南路秦腔
漢調桄桄,陝西省漢中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漢調桄桄,又稱漢調秦腔、南路秦腔、桄桄戲,是明代末年關中秦腔傳入漢中地區與當地方言和民間...
歷史淵源 文化特徵 代表劇目 傳承保護 社會影響 -
南路山東琴書
南路山東琴書是山東重要的地方曲藝品種,又稱“唱揚琴”或“山東揚琴”。始名小曲子,1933年,著名藝人鄧九如與張心樂鄧秀玲在天津參加青年會演,電台播音,始...
基本信息 曲藝概述 歷史溯源 藝術發展 藝術特色 -
西藏南路隧道
西藏南路隧道為上海市區一條南北穿越黃浦江的城市道路隧道。該隧道主線總長度2670米,其中江中段隧道長約1170米,其中設雙向四車道,設計時速為40公里每小時。
概況 位置 為世博服務 建設工藝 -
靈岩南路
東泰林路) 東泰林路) 東泰林路)
路名 上海軌道交通6號線站點 途徑公交 -
千峰南路
千峰南路位於太原市萬柏林區中心地帶,建成於2001年,是省城西部地區貫通南北的1級城市次幹道,在太原“六縱六橫”城市主幹道網路中似一條“龍脈”位居中央,...
基本概況 千峰南路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