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翻譯
松茸(まつたけ)
中文音譯: 馬呲她開
松茸藥用價值
【藥 名】:松菌
【來 源】:為白蘑科植物松菌的全草。
【功 效】:補腎強身、理氣化痰。
【主 治】:治腰膝酸軟、頭昏目弦、濕痰之咳嗽、胸膈痞悶、噁心嘔吐、肢體睏倦等症。
【性味歸經】:淡,溫。入腎、胃二經。
【拉丁名】:Tricholoma matsutake (lto et lmai) Singer
【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松茸簡介
松茸,又名鬆口蘑,是名貴食用菌。新鮮松茸,形若傘狀,色澤鮮明,菌蓋呈褐色,菌柄為白色,均有纖維狀茸毛鱗片,菌肉白嫩肥厚,質地細密,有濃郁的特殊香氣。宋代唐慎微著《經史證類備急本草》說,松林下菌蕾如鹿茸狀的松茸,主產地在川西橫斷山脈。其風味獨特,口感滑潤。富有彈性,食後余香滿口,鮮香別具一格。松茸富含蛋白質、脂肪、纖維素、多種胺基酸、不飽和脂肪酸;還含有其它菌類中少有的β-萄萄糖酸,核酸衍生物,肽類物質,有機鍺Ge124-239PM,多糖LPB等稀有營養元素,具有提高SOD活性,加速自由基的清除,延緩組織器官衰退,改善心血管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提高人體抗病毒、抗細胞突變和增加免疫功能的能力。常食松茸能強精補腎,恢復精力,另具有益胃補氣,強心補血,健腦益智、理氣化痰,驅蟲以及治糖尿病和抗癌等作用。《四川蕈菌》一書記載,“據日本千原吳郎報導,其熱水提取物對小白鼠肉瘤S——180抑制率為91.8%,對其艾氏瘤抑制率為70%。”
松茸是一種純天然的珍稀名貴食用菌類,被譽為“菌中之王”。相傳1945年8月廣島核子彈襲擊後,唯一存活的植物只有松茸,目前全世界都不能人工培植。它長在寒溫帶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林地。宋代《經史證類務急本草》有過記載。研究證明,松茸富含蛋白質,多種胺基酸,不飽和脂肪酸,核酸衍生物,肽類物質等稀有元素。松茸秋季的8月上旬到10月中旬採集、食用。有特別的濃香,口感如鮑魚,極潤滑爽口。
松茸在日本有“蘑菇之王”之稱。日本人習慣於秋季食用松茸料理,信奉“以形補形”,食之具有強精補腎,健腦益智和抗癌等作用。剛採下來,用松枝火烤食,有來自深山的松樹林味,秋高氣爽之日,攜好友散坐於林邊草地,紅葉漫天,野花發生,滄桑之感油然而生。
生長松茸的地方需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即美人松、大理香花、沙壤土,採集較困難,產地老百姓夜間打手電上山,採下後套用冰袋降溫,一般只可保鮮三天,所以彌足珍貴。
南北方產的松茸因為生長期限和氣候條件不同,在品質上有較大的區別,北方松茸顏色發白,質地硬實,香氣更濃郁,口感好,營養成分高,易保管。南方松茸顏色稍發黑,水分大潮濕,易腐爛變質,香味不濃,價格較低。
松茸的形態特徵
子實體散生或群生。菌蓋直徑5-20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污白色,具黃褐色至栗褐色平狀的纖毛狀的鱗片,表面乾燥,菌肉白色,肥厚。菌褶白色或稍帶乳黃色,較密,彎生,不等長。菌柄較粗壯,長6-14CM,粗2-2.6CM;菌環以下具栗褐色纖毛狀鱗片,內實,基部稍膨大。菌環生於菌柄商埠,絲膜狀,上面白色,下面與菌柄同色。孢子呈白色;孢子無色,光滑,款橢圓形至近球形,6.5-7.5mmx4.5-6.2mm。秋季生於松林或針闊混交林地上,群生或散生,有時形成蘑菇圈。
松茸的營養價值
松茸菌肉肥厚,具有香氣,味道鮮美,是名貴的野生食用菌。松茸含有蛋白質、脂肪和多種胺基酸,含人體必須的胺基酸8種。還含維生素B1、B2、C和PP。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特殊的藥用效果。據過去的許多文獻記載,松茸具有強身、益腸胃、止痛、理氣化痰、、驅蟲等功效。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松茸還具有治療糖尿病、抗癌等特殊作用,其子實體熱水提取物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別為91.8%和 70%。松茸營養豐富,實為野生蘑菇之王。
食用做法
松茸食法甚多,燒、炒、煮湯均宜。食用時,鮮甜可口,香味濃郁,食用後余香滿口,別具風味。
雲南省山多林茂,松茸生長條件良好,資源豐富。近幾年,已在滇西北和滇中一帶多處發現,並開始少量供應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