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說法
信長曾把自己的二女德姬嫁於家康的長男信康,但夫婦二人並不和睦,尤其是德姬與信康的生母,也是家康的正室、今川義元的侄女築山夫人勢同水火。德姬回安土城省親的時候,哭泣著向信長訴說築山夫人待她如何刻薄,並捕風捉影地報告說築山夫人與甲斐武田氏暗中有所往來。
信長派人調查此事,得到的匯報是:築山夫人果然暗通武田氏,準備逼家康退位,而讓嗣子信康繼承德川家。無疑,如果謠言為真,並且叛亂確實發生了,信長最牢固的盟友德川氏將會倒向武田氏一側,從此東線再無寧日。得報的信長大為惱怒,寫信給德川家康,要他賜死膽敢悖逆謀叛的築山夫人和德川信康。
且說信長的書信送到岡崎城,德川家康禍從天降,不禁瞠目結舌。他急忙回信分辯說:“築山之事,我所不知,但小兒信康一定不會參與謀逆,還請大人收回成命。”信長對此的答覆是:“若殺其母,怎能再期望其子的忠誠?只要築山夫人罪狀確實,則母子同罪,不可寬貸。不必掛慮小女,請儘快動手吧。”在經過反覆思想鬥爭後,家康為了保住和織田家的盟約,從而維護家族的安康,被迫含淚殺死築山夫人,並逼信康自殺。
傳說德川信康人望甚好。在德川家中反對把信康處死的人有很多,甚至有家臣主張破棄與信長的同盟關係。信康的傅役平岩親吉想負上責任,要求把自己的首級送給信長。但是家康判斷形勢後,認為這些小手段不能平息信長的怒火,於是決定處決信康。8月29日,首先是築山殿被護送前往二俁城(守將是大久保忠世)途中,在佐鳴湖湖畔被德川家家臣岡本時仲和野中重政殺死。之後的9月15日,事件發生以來一直被幽禁在二俁城的信康被命令切腹。介錯是服部正成,但是正成無法向主子揮刀,最後由負責檢死的天方道綱介錯。享年21歲。他死後也有一些家臣隨之殉死。
然而也有說法說德川信康為人高傲暴躁,許多家臣都對他抱持著極大的反感,信長也正是聽取了這些德川氏家臣的意見,才決定要賜信康一死。不過這些家臣雖然不滿信康的脾性,卻並沒有要廢黜他或者殺死他的意思。
其他說法
另出自三河物語有一說法為:信長見信康儀表不凡,唯恐自家地位不保,故意捏造信函逼迫家康除掉嫡長子。但此說漸不被採信,因為在另一本史書《松平記》中則是提及“讓其(信康)自殺之事,在天正七年八月朔日向信長報告了。若信長也因此而震怒的話,則任由他的意思來決定了。”這就是完全相反的記載了,將織田信長由主導者,改為被通知者的角色。
而且在德姬送信讓織田信長獲悉信康之事的前一年,在德川家一門眾松平家忠的日記便提及家康曾發出指令對三河國眾說日後岡崎(信康)的命令今後無用,後在天正七年八月五日的記載中更明確寫道:“五日、家康弓、鐵炮隊先到岡崎,再到西尾。九日命信康及他的小姓眾到遠江堀江。十日,命令各國眾簽署誓書,明言不可跟信康接觸、通信。”因此父子相爭可見是長年累月的結果,而非臨時起意。
此外所謂家中權力爭奪說,則是《三河物語》強調了酒井忠次在信康之死的責任問題,歸咎給酒井忠次未有效替信康辯護或加罪於信康,但在流傳下來的《信光明寺文書》則收錄了家康寫與織田信長側近堀秀政的書信中表明:“此次派左衛門督(忠次)(向信長)報告之事,得到信長的懇切回響,實不勝感謝,而有關三郎不自重之事,已在去(八月)四日把他趕出岡崎城了。”
可見在信康之死一事中,真正起作用的主導者還是德川家康本人。至於何以德川家的父子相爭會演變至不死不休的局面,則有兩個不同說法,其一為武田內應說,此乃延續過去織田信長主導論的理由,雖然當時德川家中確有零星與武田家內通情事,但就信康本人來說並無實據。
另外就是比較陰謀論的家康追放說,由於德川家長期支持織田家的戰事,對三河造成很大的經濟壓力,因此以石川數正為首的三河派的重臣打算擁立信康繼任,才招致德川家康反撲,此說亦無實證,只是從事後三河重臣大量變動如信康的傅役小河城主石川春重父子及本多重富被命自殺,家老中的松平康忠、天野貞久、榊原清政被廢,鳥居重正被送到奧平家看管,植村家次出奔,伊奈忠次更連累其父小嶋城主伊奈忠家一起出奔進行推測。
服部半藏
信康切腹時,服部半藏擔當了信康的介錯。但是半藏整個過程都伏地大哭,連刀都不能舉起。最後由檢視的天方山城守通綱拔刀砍下信康的頭。天方山城守通綱後因愧疚和懼禍在高野山剃髮出家。(三河物語)
另有一傳聞,服部半藏之長子正就在父親去擔當信康介錯之前為了討好父親,曾提出自己去替死。(因其知父親對家康忠心,況且正就小信康七歲,一為少年一為青年。替死是根本不可能的)服部半藏明白兒子的用意於是一口答應,令正就當場呆立,無法下台。看到這裡,服部將兒子痛斥一頓趕了出去。
但這兩則逸話的可信度都不高,因為沒有確切說明服部半藏擔任信康介錯的資料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