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園村
松子園村是隸屬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曇華鄉曇華村民委員會的一個自然村,自然資源主要有農田資源、森林資源、動物資源、水資源等。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松子園村
- 所屬地區:中國 雲南省
- 下轄地區:轄上打磨箐、小沙邑、松子園、下打磨箐4個村民小組
- 面積:21.59平方公里
- 人口:1940人(2007年)
- 地理位置:隸屬石林彝族自治縣石林鎮,地處宜良縣邊界,距石林鎮政府所在地12公里,距縣城20公里。東鄰螺螄塘村委
- 地方特產:烤菸
- 知名產業:種植業、養殖業、林業
- 中文名:松子園村
- 所屬國:中國
- 所屬鄉鎮:石林鎮
- 地理位置:隸屬石林彝族自治縣石林鎮,地處宜良縣邊界,距石林鎮政府所在地12公里,距縣城20公里。東鄰螺螄塘村委
- 面積:21.59平方公里
- 人口:1940人(2007年)
1、雲南省楚雄州大姚縣曇華鄉松子園村
松子園村是隸屬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曇華鄉曇華村民委員會的一個自然村,距離大姚縣城45公里,交通便利。海拔約2500米左右,屬於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多雨潮濕,冬季寒冷乾燥。氣溫年較差大,最熱與最冷的月份緊跟在夏至與冬至之後,降水集中在下半年,日溫差較大。自然資源主要有農田資源、森林資源、動物資源、水資源等。
現在的是2003年地震之後新建的彝園新村,共90戶,總人口302人,屬於彝族俚濮支系,95%的村民都為彝族。李姓是松子園村的大姓,2/3的村民為李姓,並且互相都能攀上親戚。整個彝園環境優美,村風民風淳樸,在其悠久的歷史裡,松子園村的彝族人民創造並留存了濃厚的彝族傳統文化:自成一格的彝文彝語、色彩鮮艷的傳統服飾、彝族傳統醫學以及各種特色鮮明的彝族酒文化、建築文化、婚喪文化、畢摩文化等等。在曇華鄉,有著彝族文化的四大發源:彝族創世史詩“梅葛”的發源地,彝劇的發源地,十八月太陽曆的發源地,插花節的發源地。
2、雲南省昆明市石林縣石林鎮松子園村
該行政村隸屬石林彝族自治縣石林鎮,地處宜良縣邊界,距石林鎮政府所在地12.00公里,到石林鎮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縣城20公里。東鄰螺螄塘村委會,南鄰小密枝村委會,西鄰長跨村委會,北鄰宜良縣。轄上打磨箐、小沙邑、松子園、下打磨箐4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522戶,有鄉村人口1940人,其中農業人口1940人,勞動力109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00人。全村國土面積21.59平方公里,海拔1,950.00米,年平均氣溫13.60℃,年降水量850.00毫米,適合種植糧煙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862.00畝,人均耕地1.4畝,林地17,094.45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18.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54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糧煙為主。
3、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牛街鎮松子園村
松子園村隸屬於牛街鎮扯直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牛街鎮東邊,距離村委會2.00公里,距離鎮44.00公里。國土面積3.88平方公里,海拔2,150.00米,年平均氣溫15.00℃,年降水量860.00毫米,適宜種植藥材、烤菸、大麻等農作物。有耕地1,728.00畝,其中人均耕地2.69畝;有林地3,711.50畝。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71戶,有鄉村人口640人,其中農業人口639人,勞動力36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25人。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02.6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8.09萬元,占總收入的71.87%;畜牧業收入44.48萬元,占總收入的15.0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13頭,肉牛498頭,肉羊161頭);林業收入6.17萬元,占總收入的2.6%;第二、三產業收入8.05萬元,占總收入的1.71%;工資性收入8.65萬元,占總收入的2.31%。農民人均純收入2216.58元,農民收入以烤菸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75萬元,外出務工人數27人(占勞動力的6.76%),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4人,在省內務工1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