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41彈道飛彈

東風-41彈道飛彈

東風-41彈道飛彈(代號:DF-41,北約代號:CSS-X-10),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裝備的一種陸基洲際彈道飛彈 ,是東風-31彈道飛彈的一種發展改進型。 東風-41彈道飛彈採用三級固體燃料火箭作為動力,最大射程可達約11000千米 ,其牽引車能在公路上進行機動,具有一定的越野性能,飛彈還採用了電腦控制的慣性制導系統,提高了命中精度。 東風-41彈道飛彈於1984年立項,由中國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研製,1994年試射定型,2010年交付,2012年至2016年進行了多次發射,預計2018將入役使用。

基本信息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東風-5彈道飛彈 東風-5彈道飛彈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提出了需要具備戰略核威懾反擊能力,因此需研製一種能夠打擊前美國本土任何一地區的固體燃料洲際飛彈,用來代替液體燃料的東風-5彈道飛彈,中國國防科委向航天部第一設計院下達了研製固體燃料多彈頭洲際飛彈的命令。

中國提升核飛彈實力與美國的反導計畫有關,實屬迫不得已,美國研製和裝備了陸基中段攔截系統,THAAD末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即薩德)、“愛國者”末段反導系統,海基“標準-3”反導系統等,組成戰區和國土防禦結合、陸基海基結合的多層反導網路,這對中國的戰略核威懾力遭遇挑戰。

建造沿革

東風-41飛彈 東風-41飛彈

1984年,東風-41飛彈項目立項,工程編號204工程。1991年,東風-41解決固體燃料問題。1994年,東風-41進行首次高彈道試射成功定型,研製工作歷時十年。

1999年10月1日,東風-41原計畫參加中國建國50周年國慶閱兵,但是因為當時載車未能得到解決,所以被中國中央軍委取消。1999年,東風-41進行計算機模擬的打擊美國本土目標全程試射,獲得成功。

2010年,東風-41飛彈交付使用。

2012年7月24日,東風-41飛彈在公路機動飛彈發射車上進行了首次試射。

2013年12月13日,中國二炮部隊(後改為火箭軍)在中國山西省中部某飛彈基地進行了東風-41飛彈的第二次公路機動飛彈車試射。

2014年12月13日,東風-41飛彈進行了一次成功試射,主要測試了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技術,意味著其首次完成多彈頭戰鬥部試驗。

2015年8月5日,中國在山西省五寨飛彈試驗發射基地進行了一次東風-41飛彈試射,飛彈攜帶了兩枚獨立制導的模擬核彈頭,意味著該型號飛彈已經進入實戰部署階段。

服役歷程

2015年12月4日,東風-41彈道飛彈進行了“鐵路彈射”試驗。

2016年4月19日,中國進行可分導的新型東風-41彈道飛彈試驗,2018年預計將全面部署。

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東風-41彈道飛彈 東風-41彈道飛彈

東風-41彈道飛彈是東風-31彈道飛彈的發展改進型,比東風-31飛彈的主要提升,即可以攜帶分導式多彈頭(MIRV), 與單彈頭飛彈相比,MIRV飛彈的前三級沒有區別,多出來的是彈頭母艙(post boost vehicle, PBV),也被稱為第四級或上面級。彈頭母艙里裝著的當然是多枚核彈頭,此外還有氣球誘餌、箔條等干擾設備。在與第三級分離後,彈頭母艙的發動機點火工作,變軌,釋放核彈頭。一般來說,有多少枚核彈頭,彈頭母艙就需要進行多少次變軌,這樣多枚核彈頭就能分別攻擊散步在數百公里範圍內的多個目標。洲際飛彈的射程與投擲重量息息相關,彈頭質量及數量則最後決定了投擲重量,而彈頭母艙的重量也需要算進投擲重量裡面。 按照正常技術水平,東風-41飛彈的近限死區應該達到3500千米以上,但是該型飛彈採取了全新的控制方式,最佳化了彈體結構和發動機,使近限死區大大縮小。

攻擊能力

反法西斯70周年閱兵上的東風-31A 反法西斯70周年閱兵上的東風-31A

中國的地理位置處於中緯度地區,就是東北地區,陸基洲際飛彈從北方發射,取最短航程的大圓航線,要覆蓋包括紐約、華盛頓在內的美國東海岸地區,都需要飛行12000千米,因此要想形成威懾必須保證射程而減少分飛彈頭的數量。彈道飛彈的運載能力有限,彈頭攜帶得越多,能達到的最大射程越近;而要射程儘可能大,就只能少帶核彈頭。

東風-41飛彈因此可以視情況攜帶多枚約50萬當量的分導式多彈頭(每枚重約200千克),但僅在攜帶3-4枚核彈頭時,才能保證11000公里的最大射程,覆蓋美國全境。東風-41飛彈不用像潛射飛彈那樣,為了縮短長度而將第三級發動機套在彈頭母艙中心,它的彈頭母艙有足夠空間放進10枚核彈頭,但此時射程可能會下降至6000公里左右,失去了威懾意義。東風-41飛彈的各分導核彈頭可同時摧毀不同目標,還能發射模擬核彈頭的虛假彈頭,以干擾反導系統的工作 ,由於採用了電腦控制的慣性制導系統,命中精度得到了提高。

估計新一代“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的射程為12000-14000千米,可以攜帶單彈頭,或3枚、6枚甚至10枚多彈頭分導式再入飛行器(MIRV)彈頭。

突防能力

MIRV技術模擬圖 MIRV技術模擬圖

東風-41彈道飛彈採用三級固體燃料火箭作動力,其火箭發動機末端會採用可變的燃氣舵,該燃氣舵可以使得彈道飛彈進行機動變軌,改變之前飛彈基本上沿著不變的飛行彈道軌道,從而有效突破敵防禦系統的攔截。東風-41飛彈的分彈頭在飛行末段可攻擊不同目標,能大幅降低反導系統的效能。

東風-41彈道飛彈採用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RV )技術 ,實現了運載火箭及分彈頭自適應變軌。該技術並非是簡單地在一枚飛彈上裝載多枚分彈頭,而是讓每個分彈頭都有獨立的飛行彈道,可分別調整軌跡攻擊不同目標,這樣每枚反導攔截飛彈最多只能摧毀一個分彈頭,讓反導系統的效能大為降低。

發射方式

新型牽引車 新型牽引車

中國的東風-5彈道飛彈B型可以在攜帶10枚核彈頭的同時,最大射程還能達到12000千米,但該型飛彈太大太 重,只能在固定發射井部署,而且液體飛彈發射準備時間過長。由於中國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對核飛彈生存能力非常看重,而東風-5B這方面是有缺陷的。中國的沿海區域水深淺,不便於排水量過萬噸的戰略核潛艇部署,因此戰略飛彈核潛艇的值班巡航也面臨困難,雖然部署在海南島,但南海緯度太低,即便是在南海北部發射飛彈,要覆蓋美國東海岸,射程也要14000千米以上,因此陸基的機動彈道飛彈發射成為戰略核威懾的發展重點。

東風-41彈道飛彈為陸基發射的洲際飛彈,主要採用公路機動平台,加固地井發射兩種方式部署,其中公路機動平台為陝西特種汽車製造廠生產的SX-4320重型牽引車, 集儲存-運輸-起豎-發射一體化,具有一定的越野性能,飛彈置於拖車的彈艙內,在運輸狀態下呈封閉狀態,拖車裝有兩扇對摺艙門,發射前艙門開啟,飛彈通過液壓裝置起豎發射。公路機動發射能夠保持較高的戒備水平,在接到命令後能迅速實施發射,提高了敵方發動第一次核打擊時的倖存力, 但地面機動發射存在對公路、鐵路、橋樑依賴性較強等弱點。

東風-31飛彈採用冷發射方式,東風-41飛彈的重量若達到公路機動平台所能承受的極限 ,將放棄較複雜的冷發射而採用熱發射,即直接點火發射,與冷發射相比,熱發射技術成熟,可靠性高,發射裝置結構簡單,節省了發射載車上的有限空間,使用方便;但是熱發射對飛彈本身固體火箭發動機的質量要求較高,且排出大量高溫高壓的燃氣流,燃氣流核心區溫度一般可達1000℃以上,不僅對發射台及導流裝置燒蝕嚴重影響其使用壽命,且對周邊環境也有特殊要求。

性能數據

彈體參數
彈長約15-16.5米
彈徑約2.2/2.25-2.78米
彈重約42/55-60噸
戰鬥部 1枚或多枚約200千克50萬當量的分導核彈頭
飛彈射程 約8000-11000千米 最大約11000千米(僅攜帶600-800千克以內戰鬥部)
命中精度圓機率差約100-200米
制導方式慣性制導(三軸液浮慣性陀螺+數字式空間計算機)+星光制導+北斗衛星導航
推進系統三級固體燃料火箭推進
發射方式陸基公路機動平台、鐵路機動平台、固地井發射三種方式

總體評價

東風-41飛彈相關圖片 東風-41飛彈相關圖片

東風41-彈道飛彈試射無失敗記錄,而美國戰略飛彈成功率約為90%,而俄羅斯約為85%。從全世界來看,中 國飛彈試射的高成功率非常罕見。東風41-彈道飛彈是中國第四代戰略飛彈,具有研製周期短,可靠性高,反應速度快,機動性能好,精度更高等特點。 (新浪網)

東風-41彈道飛彈會給中國的二次核打擊能力帶來質的提升。中國僅有20枚左右的東風-5洲際飛彈、10多枚東風-31洲際飛彈和3個旅36枚東風31-A洲際飛彈。東風-5投擲能力雖然強大,但作為液體飛彈採用地下發射井部署,生存能力非常弱;東風-31的射程又無法覆蓋美國本土大部分地區,二次核反擊能力僅能依靠36枚單彈頭的東風-31A。再考慮到飛彈存儲可靠性、生存率、發射成功率、飛行成功率、突防率,綜合抵達率可能僅有0.37,即假如美國實施先發制人的核打擊,中國之後發起反擊,可能最終僅有10多枚核彈能成功打擊美國本土。東風-41服役後,如署3個旅36枚,那么能投擲的50萬噸當量彈頭將多增加108枚,核彈能成功抵達數量增加至50枚左右。巨浪-2飛彈已形成初始戰鬥力,3艘094型戰略核潛艇可攜帶36枚巨浪-2,即有108枚核彈頭。核彈能成功抵達數量進一步增加至80-90枚,二次核反擊能力基本達到法國的水平,足夠摧毀美國十大工商業城市,這是能令美國認真思考後果的核遏制力。 (新浪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