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鄉村
1.東雙河鎮2015年努力打造美麗鄉村:一是加大力度。從政策、資金、人員、精力各個方面對杜河村、劉畈村兩個示範點進行傾斜,儘快形成實際效果。目前,劉畈村的文化廣場已建成,3公里的環村公路已完成路基主體,部分路段正在硬化,造型富有民族特色的路燈已全部安裝完成。二是健全機制。先後3次對G107、S339和各村主幹道進行集中清掃;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撥發專項經費,聘請專人對G107、S339兩道進行每日清掃;兩道沿線垃圾池由鎮美麗辦定期清運,各村的垃圾池自行清理,由鎮財政撥付補助經費。三是速推重點。加快推進靈龍湖項目建設。截止目前,已全部完成項目區養殖場區域的征地和拆遷工作。沿河景觀大道建設正在逐步推進。2015年7月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為加快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提高農村生產生活水平,全省確定了“東雙河鎮“等39個村莊入圍河南最美鄉村。
特產
3.東雙河鎮不僅產水稻,還產板栗丶玉米丶花生丶紅薯丶茶葉丶等農產品。還有水果之類的櫻桃丶草莓丶 葡萄丶桃子等。
行政區化
4.東雙河鎮轄19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262個村民組,人口5萬人(2015)。全鎮總面積1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4萬畝,山林面積9萬畝。信陽縣轄鎮。1949年為第二區,1958年建東雙河公社,1983年改鄉,1995年設鎮。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府9公里。面積141平方公里轄老街居委會、新區居委會、土寨村、付河村、響山村、徐窪村、黃樓村、彭窪村、保民村、白廟村、塘埂村、杜河村、敖灣村、雙河村、左店村、雙橋村、王店村、周廟村、翟窪村、劉畈村、馬店村、何灣村20個村2個居委會,人口5萬。京廣鐵路、107國道過境。
5.區位交通優勢明顯——北距信陽市城區僅9公里,處於紅、山、茶、水、寺五大旅遊熱點中心位置。交通便利,107國道和京廣鐵路縱貫南北,S339省際公路橫跨東西,在鎮區呈“乾”字型交匯。東距京珠高速公路澀港出入口13公里,在建中的石武客專高鐵穿境而過。全鎮基礎設施完善,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00多公里,實現水泥硬化道路村村通達。4.旅遊資源豐富優美——轄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森林覆蓋率達52%,竹茂林蔥,鳥語花香。溮河支流——雙河、杜河迤邐東去。塘堰密布,田疇交錯,茶栗滿山,蔬果遍地,一派豫南田園風光。龍王寺水庫、紅綾寺遺址、杜河源頭濕地、雙河卵石沙灘、王店毛竹林、翟窪烏龜石、百年栗樹王、千年銀杏樹,風情各具,引人入勝。
創建活力
6.近年來,東雙河鎮黨委、政府把文明創建工作作為樹立對外形象、改善鎮域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常抓不懈,被上級有關部門評定為市級“文明單位”。
一、加強領導,精心部署
鎮黨委、政府非常重視對文明創建工作的領導。鎮、村兩級分別成立了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和文明創建辦公室,並且把文明創建工作納入全鎮發展規劃和各村全年工作目標。定期不定期召開黨政聯席會議和創建工作會議,對照文明鄉鎮測評標準,層層分解目標任務,落實責任到人。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手段,營造良好的創建氛圍。深入開展村級“五好支部”建設、“平安創建”和“基層文化建設年”活動,先後被評定為全國重點鎮和省級美麗鄉村試點鎮,為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加強道德建設,提高整體素質
道德建設是文明創建工作的核心,該鎮通過道德教育、道德養成、道德評價,不斷加強道德建設,提升全民的道德素養。
1、強化“道德講堂”載體功能,對公民進行“四德”教育
該鎮緊緊抓住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一契機,整合各類教育資源,精心謀劃組織“道德講堂”活動。到目前為止,已按照區文明辦規定的“八個一”流程,組織了一場內容生動、形式活潑道德宣講。取得較好效果,為提升了全鎮黨員幹部和民眾的道德修養開了好頭。
2、發揮道德模範引領作用,凝聚社會進步正能量
去年9月,該鎮精心籌劃了一場“大美溮河人”宣講暨“靈龍湖”杯第二屆廣場舞大賽,參與人數多達千人。於此同時,這個鎮還廣泛開展道德模範、美德少年的評選和表彰,其中向上級推薦了好媳婦—袁霞這一先進典型,在全區大美溮河人評選中,排名靠前,受到了廣泛好評。
通過培樹道德模範先進典型,進一步弘揚了社會正氣。
3、整合家庭、學校、社會整體教育功能,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鎮黨委成立了未成年人工作領導小組,構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網路。在全區率先建成了管理規範、經費保證、活動正常的鄉村少年宮,為全鎮少年兒童的成長成才創造了良好條件。鎮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門密切配合依法管理文化市場,大力整治學校周邊環境,消除安全隱患,切實為未成年人成長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楊德建)
7.特色產業優勢放大——鎮黨委、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著力引導發展茶葉、板栗、養殖、種植四大支柱產業。現有茶葉種植面積5.8萬畝,年產乾茶290萬公斤,茶產業總收入2億元。板栗種植面積5萬畝,年產板栗1200萬公斤,年收入7000多萬元,是原國家林業部確定的“優質板栗生產基地”。全鎮已發展百頭以上規模養豬場46個,生豬存欄量達2.4萬頭。千隻以上雞、鴨養殖場32家。淡水養殖面積7800畝,年產鮮魚70萬公斤。以王店銀杏種植園、劉畈高效農業示範園、周廟葛根基地、何灣肉雞養殖小區為代表的高效特色農業蓬勃發展。6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升級農業產業、提升城鎮建設、招商引資三大經濟工作主題,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特色農業的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河東新區建設全面鋪開,非公有制經濟異軍突起,社會教育事業穩步推進,民眾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特色農業強鎮,倉儲物流重鎮,農村教育名鎮,人居休閒新鎮”的品牌效應進一步凸顯。2010年全鎮GDP達到7.82億元,財政收入5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90元,綜合經濟實力列全市第十三位。1999年被列為信陽市小城鎮建設綜合改革試點鎮。2002年鎮黨委被省委組織部評為省級“六好”黨委。2007年被建設廳確定為河南省“中州名鎮”。2009年5月被認定為“河南省茶產業明星鄉鎮”。2010年11月,順利通過省環保廳專家組驗收,被命名為“省級生態鄉鎮”。2015年7月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為加快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提高農村生產生活水平,全省確定了“東雙河鎮“等39個村莊入圍河南最美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