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錢湖石刻

東錢湖石刻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東錢湖北岸郭家峙至天童公路沿線,範圍約長8公里。於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前後至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前後建成,主要是指南宋史氏望族和明代少傅兼太子太傅余有丁墓葬神道的地面石刻群體。石刻群全部是圓雕。屬南宋時期的近140件,屬元明時期的超過40件。卒於北宋政和八年的冀國夫人葉氏太君的墓葬位於東錢湖鎮下水長樂里山,神道石刻群是在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由太君之孫史師才增置。

基本信息

東錢湖石刻群位於浙江省鄞縣東錢湖北岸郭家峙至天童公路沿線。於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前後至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前後建成。主要是指南宋史氏望族和明代太子余有丁葬神道的地面石刻群體。

石刻簡介

主要由冀國夫人葉氏太君墓道、史浩墓道、史漸墓道、史彌遠墓道和余有丁墓道等5處墓前石刻組成,其中屬南宋時期的近140件,屬元明時期的超過40件,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東錢湖石刻雕刻精美,形象生動逼真,且部分神道布局規整,整體保存較好,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在全國罕見。石刻群的元明墓道中以明代少傅兼太子太傅余有丁墓道為核心。其墓道長200米,寬25米。整組石刻氣勢雄偉,刻劃精緻,在中國現存發現明墓中較為罕見。

石刻群

東錢湖石刻群中的南宋墓道石刻成為中國南宋時期規模最大、數量最多、雕刻最精的墓道石刻遺存,填補了中國南宋時期美術史、文物考古史、雕刻藝術史的空白。其元明石刻部分也是研究元明職宮、衣冠、雕刻、墓葬等內容的重要實物。

墓道

石刻群的元明墓道中數明代少傅兼太子太傅余有丁墓道為核心。余有丁,字丙仲,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進士。其墓道長200米,寬25米,由入口起依次為望柱1根和石筍、跪羊、蹲虎、站馬、文臣各1對,封土尚存。整組石刻陳置完整,氣勢雄偉。尤其是望柱,高10米,頂端蹲伏駿貌,勢態威猛,刻劃精緻,在我國現存發現明墓中較為罕見。

評價

其墓道選址運用堪輿學原理,依山臨水,兩旁按王公禮制,從下而上一般有神道坊、石筍、石鼓、石羊(石虎)、石馬、武將、文相依次相對而立。石刻造型比例適度,線條流暢、精美傳神;武將戴盔穿甲,雙手握劍,威武肅穆;文相戴冠穿袍,雙手執稟,沉靜含蓄;石馬披鞍系緝,昂首挺立;石虎蹲伏昂首,堅耳睜目。馬鞍等處還飾有纏枝牡丹、海獸波濤等圖案,表達美好意象,使石刻作品達到了寫實風格和浪漫主義的完美統一,為考證史氏顯赫家世和南宋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