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對照
起訖年代 | 名稱 |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 | 閱武堂 |
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 | 演武場 |
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 | 東較場 |
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 | 廣東省運動場 |
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民國二十年 (公元1931年) | 廣東省公共運動場 |
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 | 廣東省立體育場 |
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 | 中正體育場 |
公元1950年——現在 | 廣東省人民體育場 |
歷史
1.東較場前身是演武場,於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更名為“東較場”。據《駐粵八旗志》記載,東較場當時的面積很大,時建有“廳堂五間,箭道三間”。東較場建有牌坊一座,上書“東較場” 三字。(即今較場西路與中山路交匯點,該牌坊於1959年拆除)。
較場並非廣州獨有,在中國許多城市都有較場。“較”通“校 ”,又稱校場,也稱教場,為古代操練、演習、校閱、武試、比武的場地。
2.東較場位於廣州古城東門外,頭枕古城連線中原驛道,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據文獻記載,此地四周建有壇、寺、庵、官、廟宇等建築。前有壽國寺,後有火神廟,左有護國寺、觀音堂(順治十五年改建為東林寺)、風雲雷雨山川壇,還建有地藏庵、關帝廟、先農壇、普濟堂、火神廟、清真寺、天后宮等。如今,這些廣州古城文明的遺蹟已湮沒於歲月的塵埃中。
3.甲午戰敗、庚子事變將1840年以來的民族屈辱導向極端,中國本土經濟崩潰,民生日困。為擺脫日益嚴重的社會危機,挽救岌岌可危的封建專制統治,光緒皇帝於1901年1月29日下詔“變法”,清末新政正式開始。8月29日,清政府下諭全國停止武科科舉考試,此地延續了1200年共進行過約500次武科舉歷史終結。廢除武科舉,是廣東傳統體育一個轉折點。一些有識之士力求借鑑西方各國施行的尚武精神教育,主張對全體國民進行尚武精神教育和基本的軍事體育訓練,以抵禦外侮,重振國威。為順應這一時代潮流,兩廣督府將“東較場”更名為“廣東省運動場”。 4.東較場是一個文化底蘊極為厚重的地方,如同一座活著的嶺南體育文化歷史博物館,1996年,廣州市名城辦提出把東較場定為廣州市歷史文化遺址,東較場已載入《中國名勝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