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豐[遼源市下轄縣]

東豐[遼源市下轄縣]
東豐[遼源市下轄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豐縣位於吉林省中南部,地處長白山分支哈達嶺余脈,輝發河上游,是一個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區。東南與梅河口市毗鄰,西南與遼寧省清原縣接壤,西部與遼寧西豐縣以山為界,北與伊通縣隔河相望。清代被闢為盛京圍場,史稱“皇家鹿苑”。1902年8月4日(清光緒二十八年七月一日)設定建縣,現隸屬於吉林省遼源市。素有“中國梅花鹿之鄉”的美譽,是全國商品糧生產 基地縣,全國三個民間繪畫畫鄉之一。平均海拔374米,幅員總面積252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0萬畝。全縣轄14個鄉鎮,229個行政村,總人口40.6萬人,其中縣城人口10萬人。2015年5月份北京舉辦的第三屆生態城鄉科學發展年會暨生態城鄉科學發展成果評估活動會上,東豐縣憑藉得天獨厚的生態文化和生態城鄉建設的豐碩成果,被評為“中國生態魅力縣”。

基本信息

基礎設施

東豐縣區位優越,交通發達。距長春機場僅158公里,距瀋陽機場268公里,四梅鐵路貫穿境內,集錫線四平至白山國家一級公路、東豐至長春省級二級公路、東豐至西豐、東豐至遼寧省草市線等多條公路幹線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全縣229個村已有80%以上通油路或水泥路。東北地區最大的變電樞紐“東豐五十萬變電所”距縣城10公里,“22萬變電所”距縣城1公里。通訊設施齊全,全縣有郵政局(所)30處,固定電話用戶51978戶,行動電話用戶100000戶,網際網路和傳真遍布全縣城鄉。

行政區劃

東豐地圖 東豐地圖

全縣轄12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東豐鎮、大陽鎮、橫道河鎮、那丹伯鎮、猴石鎮、楊木林鎮、小四平鎮、黃河鎮、拉拉河鎮、沙河鎮、南屯基鎮、大興鎮、三合滿族朝鮮族鄉、二龍山鄉。共有6個社區、229個行政村。

資源

特色資源

中國梅花鹿之鄉 中國梅花鹿之鄉

東豐縣養鹿歷史悠久,素有“梅花鹿之鄉”的美譽。清朝初期闢為皇家禁墾圍場,野生梅花鹿在這裡生息繁衍。清光緒初年,被列為“養鹿官山”,開始人工馴養,以貢於朝。歷經200餘年,養鹿業大興。鹿存欄已達8萬餘只,年產鹿茸50萬兩,為亞洲最大人工養殖梅花鹿基地。久負盛名的“馬記鹿茸”,以其解剖結構好、外觀形狀優美、藥用保健價值高,被國家確定為出口免檢商品,暢銷美國、英國和東南亞地區。清末代皇帝溥儀之胞弟全國政協常委溥傑先生親自題詞“神州鹿苑”。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題詞“中國梅花鹿之鄉”。省委書記王雲坤題詞“東豐--中國梅花鹿之鄉”。

林業

東豐縣林業生產在全國享有盛名,境內森林繁茂,面積達11.38萬公頃,其中萬畝以上人工林15處,森林覆蓋率42.07%,活立木蓄積量466萬立方米,年均採伐量1.6萬立方米,是全國百萬畝人工林先進縣,全國綠化先進縣。

農業

東豐縣處在亞洲黃金玉米帶的腹地,發展農業的自然和資源條件得天獨厚。耕地面積110萬畝,糧食常年產量55萬噸,是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縣,形成了以特種高產玉米、綠色水稻、高油大豆為主的特色精品種植業,素有山區“小糧倉”之稱。

野生資源

東豐縣野生資源豐富,盛產山菜野果,野生藥用植物有101科431種,總儲量為500萬公斤以上。人工種植中藥材面積達500公頃,主要品種有:人參、西洋參、桔梗、黃芪、貝母、細辛、月莧草、柴胡、龍膽草等。已被省列為無公害中藥材示範基地。

畜牧業

東豐縣畜牧業發展較快,飼養量、交易量都位居全省前列,是吉林省畜牧業先進縣之一。那丹伯鎮黃牛交易市場是東北非牧區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場,年交易量已達到10萬頭,全縣黃牛達47萬頭。以年5000萬隻屠宰加工能力的鵬翔牧業有限公司為龍頭,帶動全縣肉雞業發展達到1000萬隻以上。

文化資源

東豐縣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生態旅遊資源豐富。西斷梁山遺址、龍頭山山城遺址以及瓦房頂子山石棺墓群、邱家溝石棺群等5處文物古蹟,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時期、西周至春秋前後、漢代、遼金時期的器飾等文物,極具歷史研究和旅遊觀賞價值。具有東豐特色的農民畫與上海金山縣、陝西戶縣齊名,多次成功舉辦畫展,享譽國內外。全縣共有吉林省江城森林植物園、龍頭水庫旅遊區、南照山公園旅遊區、野生梅花鹿保護旅遊區、農家山莊、度假村等多處旅遊景點,是休閒娛樂的理想場所。

工業

東豐縣工業發展迅速,門類齊全,已經形成醫藥、機械、冶金、建材、化工、食品、飼料等眾多行業。環保鍋爐、PVC防聲膠、前列回春膠囊、綠色優質大米等產品暢銷國內外。

礦產資源

東豐礦產資源豐富,分布較廣,已探明的礦產主要有鐵、錳、鋁、銅、煤、沙金、石灰石、泥炭土、白粘土、花崗石等20餘種,其中石灰石、花崗石、泥炭土儲量都在數十億噸以上,開發價值極高。已探明5處礦泉水資源,均為低礦化、低鈉、偏矽酸型,含鍶、鋅等21種微量元素的優質礦泉水,年流量達50萬噸。

歷史變革

東豐縣慶祝中國成立大會 東豐縣慶祝中國成立大會
周恩來頒發給東豐縣獎狀 周恩來頒發給東豐縣獎狀

東豐縣為內陸縣,位於吉林省中南部,長白山分支哈達嶺余脈,輝發河上游。地處東經125°3'~125°50'和北緯42°18'~43°14'之間,因地形南北長,東西窄而得名“大肚川”,是個五山、四水、一分田的低山丘陵區農業縣份。面積2521.5平方公里。下轄14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35個居民委員會、229個村民委員會、1682個村民小組。漢魏屬玄菟,晉為高句麗地。清兵入關後被闢為盛京圍場,史稱“皇家鹿苑”。清光緒二十八年七月一日(1902年8月4日)置為東平縣,擇圍心大肚川(今東豐鎮)設縣衙,屬奉天省海龍府。1914年改稱東豐縣,直屬遼寧省。1945年9月建縣民主政府,1945年11月屬遼北省西安專區。1946年4月屬遼寧省海龍專區,5月遷駐四平村,1947年6月遷駐東豐鎮。1949年4月屬遼東省,1949年5月改稱東豐縣人民政府,駐地東豐鎮。1954年8月直屬吉林省,1956年7月劃屬吉林省通化專員公署,1958年9月屬吉林省四平專員公屬,1983年8月屬 吉林省遼源市。

發展現狀

經濟發展

寧舍一頓飯 不捨二人轉 寧舍一頓飯 不捨二人轉

2001年有人口405081人,其中漢族占86.8%,滿族、朝鮮族、回族、蒙古族、苗族等其他11個少數民族占13.2%。農業人口296358人。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374米,南部多山,東北多丘陵,中部為崗丘平台,為低山丘陵地貌。屬東部季風區中溫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656.4小時,年平均氣溫4.5°C,年平均降雨量672.9毫米,無霜期128天。屬第二松花江流域輝發河水系和飲馬河水系,有水域12899公頃,境內河流主要有伊通河、大沙河、沙河、梅河、大橫道河。自然資源豐富,生物物種繁多。礦產資源豐富,分布較廣,現已探明的礦產主要有錳、鋁、銅、煤、沙金、石灰石、石英石、草炭土、花崗石等20餘種,其中石灰石、草炭土儲量都在數十億噸以上,開發價值很高。已探明5處礦泉水資源,均為低礦化、低鈉、偏矽酸型,含鍶、鋅等21種微量元素的優質礦泉水年流量達50萬噸。四梅鐵路貫穿境內,集錫線四平至白山國家一級公路、東豐至長春省級二級公路、東豐至西豐、東豐至遼寧省草市線等多條公路幹線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全縣鄉鎮均通公路。東北地區最大的變電樞紐“東豐五十萬變電所”距縣城10公里,“22萬變電所”距縣城1公里。通訊設施齊全,10萬門程控電話可直撥全國及世界各地,無線電話、網際網路和傳真遍布全縣城鄉。擁有五道崗、環豐城、那丹伯、大興工貿小區等四個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以農業為主,有宜農耕地73674公頃,種植業主要種植玉米、水稻、大豆、薯類等,年糧食總產量在55萬噸左右,其中商品糧40萬噸,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之一。經濟作物主要有中藥材、人參、蔬菜等,是吉林省政府確定的長白山人參開發區。擁有省級無公害北柴胡栽培示範基地1處,是吉林省10個無公害中藥材種植養殖示範基地之一。林果業主要有金紅蘋果、大慈梨、葡萄、哈密瓜,有吉林省最大的哈密瓜栽培示範基地。養殖業主要以黃牛、肉雞、金定鴨、大鵝為主。其中黃牛飼養量、交易量在吉林省位居前列,是吉林省畜牧先進縣之一,那丹伯黃牛交易市場是東北非牧區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場。改革開放以來,工業發展較快,主要有醫藥、機械、冶金、建材、化工、食品、飼料等七大門類。特別是2001年以來,新上了冰冬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東佳糧油有限責任公司等10戶投資超千萬的骨幹支柱企業,擴大了工業經濟總量。其中東豐藥業股份公司已躋身吉林省醫藥工業20強的第16強、小巨人企業第17位,其主導產品前列回春銷售量和療效分別居全國同類產品的榜首。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202267萬元,工業總產值122390萬元,農業總產值103269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017萬元,財政收入713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70元。有各類學校258所,醫療機構27所。有圖書館1座。是中國三個民間繪畫畫鄉之一,與上海金山、陝西戶縣齊名,先後2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東豐農民畫展,197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108件作品獲國家級獎勵。參觀旅遊景點有南照山公園、龍頭水庫、淋漉生態旅遊度假村等3處風景區。文物古蹟有西斷梁山遺址、龍頭山遺址、城址山山城遺址,以及瓦房頂子山石棺墓群、邱家溝石棺群等5處,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時期、西周至春秋前後、漢代、遼金時期的器飾等文物。是解方、佟連傑等數位將軍的出生地,也是房維中、宋德敏等省、部級領導同志的故鄉。曾獲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全國兩基工作先進縣、全國城市環境治理優秀縣城、全國村民自治模範縣等稱號,多次獲全國雙擁模範縣城稱號。

自然資源

有林地103466公頃,是全國百萬畝人工林基地縣,森林覆蓋率達42.07%,活木蓄積量466萬立方米,曾獲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森林防火先進縣。有野生藥用動植物101科448種,其中成片分布的藥用植物31種,儲量150多萬公斤。特產有獼猴桃、山野菜、寒蔥。有雉雞、斑翅、山雞、雕等主要鳥類13種。人工飼養梅花鹿已有200餘年的悠久歷史,早在清光緒年間就被列為“養鹿官山”,已有私人養鹿圈2戶。《辭海》記載東豐“以產鹿茸著稱,有全國較早的養鹿場”。曾受皇封的“馬記鹿茸”作為國家免檢產品而馳名中外。末代皇帝溥儀之胞弟已故全國人大常委溥傑先生曾親筆題詞“神州鹿苑”,已故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也為東豐縣題詞:“中國梅花鹿之鄉”。2001年,鹿存欄已達25000頭,年產鹿茸12萬兩,為亞洲最大人工養殖梅花鹿基地。

現已探明的礦產主要有錳、鋁、銅、煤、沙金、石灰石、石英石、草炭土、花崗石等20餘種,其中石灰石、草炭土儲量都在數十億噸以上,開發價值很高。已探明5處礦泉水資源,均為低礦化、低鈉、偏矽酸型,含鍶、鋅等21種微量元素的優質礦泉水年流量達50萬噸。

交通運輸

四梅鐵路貫穿境內,集錫線四平至白山國家一級公路、東豐至長春長營高速、營東高速公路、東豐至西豐、東豐至遼寧省草市線等多條公路幹線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全縣鄉鎮均通公路。通訊設施齊全,10萬門程控電話可直撥全國及世界各地,無線電話、網際網路和傳真遍布全縣城鄉。東北地區最大的變電樞紐“東豐五十萬變電所”距縣城10公里,“22萬變電所”距縣城1公里。

社會事業

東豐縣有各類學校258所,醫療機構27所。有圖書館1座。是中國三個民間繪畫畫鄉之一,與上海金山、陝西戶縣齊名,先後2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東豐農民畫展,197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108件作品獲國家級獎勵。參觀旅遊景點有南照山公園、龍頭水庫、淋漉生態旅遊度假村等3處風景區。文物古蹟有西斷梁山遺址、龍頭山遺址、城址山山城遺址,以及瓦房頂子山石棺墓群、邱家溝石棺群等5處,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時期、西周至春秋前後、漢代、遼金時期的器飾等文物。是解方、佟連傑等數位將軍的出生地,也是房維中、宋德敏等省、部級領導同志的故鄉。曾獲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全國兩基工作先進縣、全國城市環境治理優秀縣城、全國村民自治模範縣等稱號,多次獲全國雙擁模範縣城稱號。

行政區劃

東豐縣人民政府駐東豐鎮東風路。全縣轄12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東豐鎮、大陽鎮、橫道河鎮、那丹伯鎮、猴石鎮、楊木林鎮、小四平鎮、黃河鎮、拉拉河鎮、沙河鎮、南屯基鎮、大興鎮、三合滿族朝鮮族鄉、二龍山鄉。共有6個社區、229個行政村。

東豐鎮

面積163.77平方千米。人口92797人。鎮政府駐東風路。轄6個社區、21個村。

原為清朝皇家盛家周場的阿布巴拉洪闊圍,光緒二十八年始成為東豐縣的政治中心,是縣衙駐地。1912年為東豐城廂屬,日偽統治時期為東豐衙公所。1947年解放後為東豐城廂區人民政府。1951年……

大陽鎮

面積296.6平方千米。人口41606人。鎮政府駐大陽街。轄23個村。

1903年(光緒29年)時名大陽歲,是建制前的滿語地名譯成漢語是繞道的意思。民國初年開發。日偽統治時期為增福村……1956年……

橫道河鎮

面積289.58平方千米。人口40729人。鎮政府駐姜大房。轄16個村。

因橫道河得名。1902至1931年,稱西四鄉,屬東豐縣管轄。1931年至於947年,改稱為五區六合村,歸東豐縣管……

那丹伯鎮

面積151.53平方千米。人口19034人。鎮政府駐那丹伯。轄15個村。

光緒年間,此地是皇帝的圍場。民國、日偽時期歸奉天管轄。解放初期稱東豐縣第八區。1956分為東豐縣十八道鄉,二道河子鄉……

猴石鎮

面積126.93平方千米。人口16433人。鎮政府駐猴石屯。轄12個村。

由鄉所在地的西山頭上有塊岩石遠看像似一尊猴,因此而得名猴石。……原為東豐縣第二區,……

楊木林鎮

面積135.27平方千米。人口14050人。鎮政府駐楊木林。轄13個村。

此地原是一片一望無際的楊樹林子,光緒年間開荒。1947年土改時,此地是雙興區駐地,後改名叫楊木林村。1956年合作化時改名為楊木林鄉。1961年將……

小四平鎮

面積214.3平方千米。人口22993人。鎮政府駐小四平屯。轄16個村。

清朝為禁墾圍場,光緒二十年後開發,1895年獵戶趙允吉在此地建房,形成屯落。民國時期成立四平警察所,日偽時期成立四平警察署歸東豐縣轄。1947年成立四平區,後改稱農民會,歸東豐……

黃泥河鎮(Huangnihe Zhen)

面積204.77平方千米。人口23903人。鎮政府駐黃泥河街。轄12個村?(21個村?)。

原為阿蘭阿力本圍,約在光緒13年開荒。東豐縣設縣後,為北二鄉。民國時期為太河村,歸八區轄。1947年解放後為太河區,……

民族人口

全縣有18個民族。除漢族外,在17個少數民族中,滿族、朝鮮族、回族、蒙古族為世居民族。全縣有1個少數民族鄉(三合滿族朝鮮族鄉)。4個朝鮮族聚居村(橫道河鎮鮮光村、黃河鎮鮮農村、拉拉河鎮鮮豐村、三合滿族朝鮮族鄉鮮明村),7個聚居組。除以上聚居情況外,大部分少數民族和漢族處於混居狀態。到2000年末,全縣有少數民族人口44312人,占全縣人口總數10.84%。

到2000年底,東豐縣的總人口為40.8萬人。其中,男性人口211620人,占人口比例的51.78%;女性人口197059人,占人口比例的48.22%。非農業人口116275人,占人口總數的28.45%,農業人口292404人,占人口總數的71.55%。少數民族人口45304人,占總人口11.1%。全縣青年人口179848人,占總人口44%。全縣受國小以上教育的369982人,受教育面占總人口的90.5%。全縣有知識人口和科技人口54142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3.2%。

民俗文化

梅花鹿之鄉

東豐縣素以“梅花鹿之鄉”著稱於世,公元1619年為盛京圍場,光緒初年被御封為“皇家鹿苑”,

人工養鹿歷史長達200多年。1947年,在東豐縣誕生了第一家國營鹿場,第一個梅花鹿良種繁殖基地。東豐縣是我國乃至世界人工馴養梅花鹿最早的地方,中國鹿業發展史也從這裡寫下了光輝的開篇。

東豐——中國梅花鹿之鄉這顆璀璨明珠,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經濟優勢,日益吸引著世人的觀注。1992年,愛新覺羅·溥傑先生緬懷當年鹿苑,奮筆書寫了“神州鹿苑”四個大字題贈東豐,寄託了他對東豐鹿業發展的殷切希望。1995年,身居海外的張學良將軍,追思當年跟隨父帥戎馬關東、與鹿苑結下不解之緣的歷歷往事,親筆題詞“中國梅花鹿之鄉”,墨寶贈給家鄉父老,並附一張親筆簽名的近照托人帶回東豐,表達了少帥對祖國、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和美好祝願。2000年,中共吉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雲坤到東豐縣視察梅花鹿產業發展情況時欣然揮筆:“東豐——中國梅花鹿之鄉”。

1996年,東豐縣舉辦盛大慶典活動,隆重紀念東豐縣人工養鹿200周年,宋德敏(原全國政協常委、秘書長)、郭布羅潤麒(愛新覺羅·溥儀先生內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章帆(解方將軍夫人)、張仲群(張學良將軍之侄、張學思將軍之子)、解海南(解方將軍之子、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等全國知名人士前來參加了慶典活動。2004年,全國春季鹿業研討暨第三屆中韓科技交流會在東豐縣隆重召開。會上,中國農學會特色經濟專業委員會正式授予東豐縣“中國梅花鹿之鄉”稱號。

農民畫

東豐縣農民畫創作活動始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1987年東豐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現代民間繪畫畫鄉”稱號。多年來,廣大農民畫作者以關東民俗為養份,以自身生活為源泉,創作了形象質樸、色彩明快、構圖新穎、粗獷豪放、凝重和諧的佳作,形成了獨具東北地域特色的農民畫藝術風格,具備了很高的藝術欣賞性和收藏價值。 東豐縣農民畫多次在國內外參展,有97件作品被國家美術館收藏,115件榮獲國家各種獎勵,1000餘件被國際友人收藏。東豐縣農民畫遠銷東南亞、歐洲、美洲等世界各地。

中國生態魅力縣

2015年5月份,在北京舉辦的第三屆生態城鄉科學發展年會暨生態城鄉科學發展成果評估活動會上,東豐縣憑藉得天獨厚的生態文化和生態城鄉建設的豐碩成果,被評為“中國生態魅力縣”。

近年來,東豐縣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通過實施“藍天”“碧水”“青山”三大工程,著力加強環境保護建設,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傾力打造天更藍、水更綠、山更青的生態宜居環境。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32.8%,空氣品質穩定在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水平,年均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290天以上。

東豐縣以發展綠色生態經濟為抓手,深化產業轉型,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業,使東豐縣生態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協調性和可持續發展性進一步增強,實現了生產發展、生活改善和生態良好的有機統一。近年來,東豐縣先後榮獲“2011中國宜居生態示範城市”“201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遊縣”“吉林省衛生城”“吉林省文明縣城”等稱號。

“中國生態魅力縣”稱號的取得,將進一步夯實東豐縣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健全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格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