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東西連島, 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東面海域上, 從連雲港北望, 有一長條形島嶼橫臥於碧波之中, 這就是東西連島.東西連島東西長約5.5 公里, 南北寬1.5 公里, 面積5.6 平方公里, 是江蘇省最大的海島.它像一個忠實的衛士一樣, 日夜守護在連雲港的進出口處, 其與大桅尖奇峰對峙, 成為南北二屏障.中開一門, 寬約6 公里, 狀若天闕, 昔稱鷹游門, 今為海港.據《雲台新志》記載: 清嘉慶二十一年 (1816 年) 六月二十六日, 奔雷閃電, 颶風大作.連天巨浪把一艘琉球的帆船卷進鷹游門.船上23 人, 幾乎全被風浪折磨得奄奄一息.連島漁民把他們搭救上岸, 給他們換上乾淨的衣褲, 請他們吃飯喝茶, 把他們從死神手裡奪了回來.
其中有一人頭戴黃冠名叫毛朝玉, 為琉球國八品巡見官.奉命前往琉球八重山改革風俗, 3 年期滿, 渡洋歸國.不幸遇颶風, 在海上飄流了15 晝夜, 始在連島得救.毛朝玉及親屬、隨從10 人, 船長、水手13 人.船上所載米麥, 是上繳國家的租賦.因船重將覆, 已拋進海里六七成.
當時海州正在舉行賓興大禮, 設宴款待將應鄉試的讀書人.知州師亮采聞訊後, 一面上報巡撫, 一面派人幫助修船, 並邀請毛朝玉諸人赴宴觀禮.席間賓主傳懷換盞, 融融一堂.毛朝玉感激涕零, 雙手把一隻琉球爐敬奉師亮采, 以作永久紀念.這是一個紫銅香爐, 形似缽, 腹如鼓, 圓底圓口, 三隻袋足, 缽口有闕, 造型敦厚莊重, 醒人眼目.知州師亮采奮筆題辭: "琉球爐.嘉慶丙子夏, 琉球國八品巡見官毛朝玉等二十三人, 海舶遇颶風, 飄至海州鷹游門.知州師亮采日給廩餼, 請大府, 奏送閩, 附船還國.朝玉臨行, 以爐相貽.因供奉宿城山法起寺, 並系以銘: 三品金, 一瓣香, 航海來兮波不楊.嘉慶丙子秋月, 朝者大夫知海州事韓城師亮采題."
連島又名鷹游山, 《雲台山志》雲: "群鷹常集其上", 故名."其山周圍浮海中, 群鳥翔集, 嚶嚶然自相喧聒."
海景特點
(《太平寰字記》) 因而又叫而嚶游山.連島東西長18 里, 寬4 里, 海島南面的中部有渡口.其東為東連島, 漁戶
數百家, 掩映在山塢翠色中, 其西為西連島, 有漁村數座, 環山高下, 重疊而居."漁莊聚西島, 層疊自為村".西南支嶺, 突出海中, 形如扳罾漁網, 名叫罾架嘴, 與對岸釣魚台遙相呼應.嘴西二里幽塢中, 有清康熙年間修建的鎮海寺, 廟宇崔巍, 後毀於戰火之中.其前為廟前灣, 崗巒回復, 風平浪靜, 是漁船聚泊、待潮避風的理想所在, 現已修起簡易碼頭, 活魚鮮蝦可在此處卸船.其東, 有山峻秀, 上設氣象哨, 哨前有觀潮亭, 獨立海中.登亭北望, 外接重洋, 茫茫無涯, 漁帆聯翩, 破浪追奔.連島山勢曲折, 峰連嶺涌, 山青樹碧, 儼然一座美麗的海上屏風.這裡迷人的景色, 不知吸引了多少遊人.清代詩人商盤遊覽這裡時留下了這樣的詩句:
水濤若連山,
濺衣珠百琲.
青蒼通一氣,
渾灝涵兩戒.
賴此鷹游門,
萬力束澎湃.
《雲台新志》總修謝元淮則更迷戀這"潮落山愈峻, 雙闕排天閽"的景色, 甚至企望久居島上: "耕釣游世外, 吾思山中人".
東西連島的地質構造及地貌形態較為複雜.該島是個高度250~357 米的剝蝕山地, 岩層裸露, 少沉積物覆蓋.它由中度變質的片麻岩類岩層構成, 主要是混合岩化的白雲母片麻岩、白雲母斜長石片麻岩等.這類岩石色淡而顧硬.島上斷裂、褶皺等發育, 加上海浪的長期沖蝕, 海蝕崖遍布全島, 由於沿岸缺少物質來源, 海灘不甚發育.
東西連島的四周多為陡崖, 崖前水深3~5 米, 有一水下平台, 現代高潮位處有一層海蝕穴.海蝕穴沿岩層層面發育.在高潮位以上, 有高程為4 米、7 米、20 米和40 米等幾級海蝕階地和海蝕穴.如大堂東有海蝕穴二層, 穴頂呈弧形, 表面多蜂窩狀浪花風化而成的小圓穴.高程為20 米的海蝕階地分布在島北坡的一些岬角及西連島上.40 米的海蝕階地在老虎洞岬角、大山頂北坡及及燈塔山等處.
整個東西連島的岸線從海蝕為主, 海蝕海岸占全島岸線的92%.沿海峽的岸線亦為侵蝕岸, 無巨大的海岸堆積體.這種跡象表明, 在連島和陸地之間的海峽, 近期無泥沙來源, 位於連雲港的港址條件, 是十分優越的.
從東西連島, 西望水與天接, 東望便是海港.風起浪涌之時, 怒潮拍擊海岸, 澎湃作響, 景色十分壯觀.魏鷺兩在《觀海》詩中, 就繪聲繪色地描述了這裡波瀾壯闊的海景:
我家去海百餘里,
久聞海客談縹緲.
潮頭壁立十丈高,
貝闕珠宮出雲表.
又如萬馬嘶驕風,
喑嗚叱吒千軍掃.
排牆倒壁目眩晃,
縱觀溟渤江河小.
高峰屹立碧空際,
東西相連兩絕島.
一葉扁舟任往還,
潮起潮落輕於鳥.
冒險登臨一快事,
蓬萊深處窮仙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