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東蘭墨米酒結合傳統的釀造方法和現代釀酒工藝釀製成,酒色褐紅透亮,口感濃郁醇香,既保持了黃酒的特有的香醇,又散發著墨米所獨有的淡淡糯米香味,形成東蘭墨米酒特有的甘冽、醇厚、淡香味道。東蘭墨米酒的主要原糧東蘭墨米所含胺基酸達18種之多,蘇氨酸、粗蛋白及礦物營養元素均高於其它稻種,富含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經釀製後更易於人體吸收。
產地環境
東蘭縣位於廣西西北部,東傍河池市,西鄰鳳山縣,南接巴馬都安縣,北連天峨縣、南丹縣。介於東經107°5′—107°43′,北緯24°13′—24°51′之間,總面積2415平方千米。
東蘭縣位於中、南亞熱帶之間的季風氣候區。總的氣候特徵是夏長冬短,雨熱同季,冬暖夏涼,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局部災害天氣頻繁,光、溫、水的地域差異明顯,四季分明。適宜的地理氣候條件,豐沛的降水,適宜於稻米等農作物的生長,為東蘭墨米酒的釀造準備了充裕的物質基礎。
歷史淵源
東蘭墨米是當地高寒山區農家長期選育野生墨谷而成的珍稀稻種,已有數百年的種植歷史。墨米酒屬保健黃酒,東蘭農村歷來有自釀墨米酒的傳統,其釀製歷史可追溯到宋代。
明清時期,東蘭墨米酒就被當地土司作為貢品進貢朝廷。自明清、民國時期有很多關於東蘭墨米酒的文字描述,近代以來,釀酒工藝不斷完善和發展,東蘭墨米酒的名氣不斷擴大。
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省長韋國清特地從東蘭家鄉帶走一些墨米酒到南寧作為貴賓宴酒。同年,國營東蘭縣酒廠成立。
1978年,國營東蘭酒廠生產的第一批墨米酒被指定送到南寧,作為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20周年紀念會上的專用貴賓酒。
2009年,廣西舉辦韋拔群誕辰115周年紀念活動時,來自全國各地的多位領導嘉賓對東蘭墨米酒讚不絕口,留下:“將軍故里,墨米酒香”的佳句。
生產情況
2015年,東蘭縣墨米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最高畝產量達到300多千克,年產墨米3000噸。縣內獲得生產許可證的墨米酒生產企業2家,年產墨米酒500噸,銷售收入2500萬元。
產品榮譽
1985年,東蘭墨米酒獲廣西輕工優秀產品獎。
1986年,東蘭墨米酒獲廣西工業產品百花獎。
1988年,東蘭墨米酒獲廣西優良產品獎。
2000年,東蘭墨米酒被評為廣西優質產品。
2006年,東蘭墨米酒獲“消費者最信賴,質量放心品牌”和“消費者信得過產品”稱號。
2015年12月0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東蘭墨米酒”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東蘭墨米酒產地範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蘭縣東蘭鎮、隘洞鎮、長樂鎮、三石鎮、武篆鎮、泗孟鄉、蘭木鄉、長江鄉、巴疇鄉、金谷鄉、大同鄉、花香鄉、切學鄉、三弄鄉共14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
1.墨米:採用產地範圍內生產的墨米,質量符合國家大米標準規定。
2.酒麴:麥曲。
3.水:產地範圍內的山泉水,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規定。
二、生產工藝流程
1.選料。將東蘭墨米穀子脫殼,篩出墨米。墨米脫殼時必須保留墨米表面種皮。
2.蒸米。將東蘭墨米用水浸泡12小時後,濾乾水分,加熱蒸熟,形成墨米飯。墨米飯要蒸熟,米粒內不能有白心。
3.拌曲。將墨米飯倒在乾淨的檯面上攤開晾曬,待墨米飯冷卻至25℃左右,加入適量酒麴攪拌均勻。
4.糖化。將拌曲之後的墨米飯放入糖化槽或糖化盆內,靜置3至7天,讓其自然糖化。
5.入缸發酵。將糖化後的墨米飯裝入缸內,待酒醅發酵至酒精度8度左右,按需求適當加入本地生產的酒精度為30度左右的小麯酒密封(加入小麯酒的比例不得超過1:1;生產的產品為酒精度8至13度的東蘭墨米酒時,不需要加入小麯酒),在25℃以下的室溫環境中靜置3個月至1年時間。
6.壓榨過濾。發酵結束後,將酒醅和酒液分離過濾,濾出酒液。
7.洞藏。墨米酒經過過濾澄清後,再將墨米酒加熱至70攝氏度左右煎酒。最後將墨米酒將入陶缸中,密封保存在避光的山洞中,洞藏時間1年以上。
三、質量特色
1.感觀要求
項目 | 要求 |
色澤 | 深褐色,清亮透明有光澤,允許有微量聚集物 |
香氣 | 具有黃酒特有的濃郁醇香和墨米本身獨特的甜糯香 |
口味 | 鮮甜醇厚、柔和、酒體協調,無異味 |
風格 | 具有本品的典型風格 |
2.理化指標
項目 | 指標 |
酒精度(20℃)/(%vol) | 8.0—22.0 |
非糖固形物,克/升≥ | 18.5 |
總糖(以葡萄糖計)克/升> | 100 |
總酸(以乳酸計)克/升 | 4.0—8.0 |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東蘭墨米酒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蘭縣工商行政管理和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東蘭墨米酒的檢測機構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