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由來
突厥人是指使用突厥語的人民。在今天被稱為突厥人的群體在中國史書上譯作“鐵勒”,突厥在中國史書上專指於公元6世紀建立第一個突厥人國家的、興起於阿爾泰山的那個部落。儘管二者在中國史書上的名字有異,但在當時留下的突厥文碑銘中,中文所提到鐵勒和突厥的地方突厥文都寫作“Turk”。歷史上的突厥人曾包括許多的部落,比如阿跌、渾、薛延陀、回紇、黠戛斯、葛邏祿、欽察、烏古斯等等。這些部落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分化、組合,在今天形成了分屬不同國家的多個民族。以突厥人為民族主體的國家有土耳其、亞塞拜然、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俄羅斯聯邦內的一些自治共和國,如韃靼斯坦、哈卡斯、巴什基爾、薩哈等等。中國的突厥民族有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柯爾克孜、塔塔爾、裕固、撒拉等民族以及被劃入蒙古族的圖瓦人等。
“突厥斯坦”一詞為波斯語,意為“突厥人的國家”。該詞最早出現在8世紀阿拉伯人撰寫的地理學著作中,指包括河中地在內廣大的中亞地區。“突厥斯坦”這一地理稱謂一直被當地民族及與當地有政治經濟聯繫的周邊民族所使用,在從8世紀開始的不同時期的阿拉伯語、波斯語、突厥語、印地語(包括烏爾都語)的各種歷史文獻、碑銘、外交文書、經濟文書及文學作品中被廣泛使用。至18世紀,隨著東部“突厥斯坦”被滿族建立的清帝國所吞併,東西兩部分原本通暢的聯繫開始變化。於是“東突厥斯坦”一詞開始被使用。同時,保持政治獨立的西部即被稱為“西突厥斯坦”或狹義上的“突厥斯坦”。19世紀中期,西部的希瓦、布哈拉、浩罕三個國家淪為俄羅斯帝國的殖民地,於是“西突厥斯坦”又被稱為“俄國突厥斯坦”,“東突厥斯坦”又被稱為“中國突厥斯坦”。
歷史發展
上古時期
這地區歷史上被中國稱為西域(狹義)。其從地理上可分為天山南北兩部分,北部以牧業為主,南部塔里木盆地以綠洲農業為主。當中國漢帝國於公元前139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最終溝通與中國本土的聯繫之時,塔里木盆地以屬印歐語系的吐火羅人為主的人們已經建立了一些國家,主要為城邦,如伽師、莎車、于闐、龜茲、樓蘭、鄯善等。北部也有許多國家和部落,一個較大的國家是烏孫。它們都受到匈奴的統治。漢帝國逐漸驅逐匈奴勢力,結盟烏孫,在這個地區建立了短時段的一些軍事基地。
突厥最初是一古代遊牧民族的專稱。公元5世紀,它活躍在阿爾泰山一帶。公元6世紀中葉至8世紀中葉,它活躍於我國北方草原,與中原地區自西魏至隋唐諸王朝發生了多渠道、多層面的交往。公元552年,突厥建立汗國,其鼎盛時轄境遼闊。在隋朝和唐朝初期,突厥曾是稱霸於中國北部的一大勢力。爾後,分裂為東、西兩部的突厥,為爭奪汗權而爭鬥不休。8世紀中葉,東、西突厥汗國相繼滅亡,其後裔逐漸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而11世紀以後在國外有的史籍中使用的“突厥”,已經不限定於原先的突厥人,而是對一切操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諸民族的共稱。到了19世紀末,有人主張把生活在博斯普魯斯海峽至阿爾泰山脈之間的所有操突厥語的民族聯成一體,組成一個國家。但在歷史上,一些人聲稱的由所有突厥人組成的統一國家不曾存在過。
為了達到分裂和控制新疆的目的,某些老殖民主義者進而把新疆稱為“東突厥斯坦”(與之相對應,今天的中亞諸國被稱之為“西突厥斯坦”),編造所謂新疆是“東突厥”人的家園的謬論。
從公元前60年漢朝設定西域都護府起,新疆所在的天山南北就是中國疆土的一部分。
中古時期
6世紀中葉,阿史那突厥由阿爾泰山附近迅速崛起,短時間內統一了大部分的突厥部落,建立了東跨興安嶺,西達裏海,北抵北海,南鄰中國的大突厥汗國。但這個國家很快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大致以阿爾泰山為界,統治著突厥斯坦的西突厥汗國的統治中心在伊犁河流域,控制著塔里木盆地和河中諸小國。西突厥汗國後來被唐帝國消滅,東突厥汗國與則被回鶻汗國所取代。
這期間唐帝國一度控制了整個突厥斯坦,但當地的突厥部落與吐蕃對其進行了長久的騷擾和進攻。與吐蕃相比,最終在蒙古高原取代突厥汗國的回鶻汗國對唐帝國較為友好。回鶻是一個突厥部落,於743年擊敗阿史那突厥獲得了統治全部的突厥部落的權力。當唐帝國和吐蕃先後於9世紀衰落後,回鶻汗國也於公元840年被另一突厥部落黠戛斯攻滅,大部西遷。那之後,在突厥斯坦主要有四個政權。最東部的是西遷的回鶻部落以今天的吐魯番為中心建立的新的回鶻汗國(西州回鶻),信仰佛教和摩尼教;位於它西南方向的是塞人建立的于闐王國,信仰佛教崇尚漢文化;最西部的是操伊蘭語的東伊朗人建立的薩曼王朝,信仰伊斯蘭教;處在中間的是以巴拉薩袞和喀什噶爾為中心的部落不詳的突厥人建立的喀喇汗王朝,這個國家也信仰伊斯蘭教。薩曼王朝和于闐王國後來均被喀喇汗王朝吞併。在此後幾百年里,各部落的突厥人以伊斯蘭教為紐帶逐漸團結、同化了突厥斯坦的大部分土著居民——粟特人、吐火羅人、塞人。在突厥斯坦的最東端,回鶻人同化了大量的中國人和吐蕃人,使得今天東部的維吾爾人的體貌特徵與這兩個民族相接近。
1124年,被女真人攻滅了的遼國的遺民,西遷到突厥斯坦,建立了喀喇契丹(西遼),通過已衰落了的喀喇汗王朝對綠洲居民進行間接統治。1218年,蒙古人消滅了契丹人的西遼。成吉思汗將東突厥斯坦分配給次子察合台,即察合台汗國。西突厥斯坦被封給了三子窩闊台,但後來窩闊台汗國被併入察合台汗國。當帖木爾的帝國從西突厥斯坦興起後,東突厥斯坦的察合台後裔成為他的附庸。
近古時期
在這一時期,突厥斯坦最終完成了伊斯蘭化和突厥化,包括察合台蒙古人在內,綠洲居民全部改操突厥語、信仰伊斯蘭教、被稱Musulman(穆斯林)。
東察合台汗國時期。
葉爾羌汗國中晚期,從蒙古高原西遷到伊犁河流域,信仰藏傳佛教的衛拉特蒙古(瓦剌)控制了突厥斯坦。衛拉特人中最大的部落準噶爾部建立了強大的汗國,並利用內亂最終滅亡了葉爾羌汗國。之後準噶爾汗國通過伊斯蘭教宗教貴族聖裔和卓(Khoja)家族來控制東突厥斯坦的綠洲地區。但不久就被滿族人建立了清帝國征服,滿族人最終於1759年征服了整個東突厥斯坦。
近代時期
1759年東突厥斯坦被滿族人征服。 19世紀60年代,由東突厥斯坦人勾結阿古柏趁內地發生陝甘回亂髮動叛亂戰爭把境內的清軍擊潰,但勝利果實後來落入西突厥斯坦來的阿古柏之手。後被清朝一代名臣——二等恪靖侯左宗棠領兵收復天山南北,並於1881年這地區稱為新疆並被中國沿用至今。
1884年新疆省成立。
現代
1912年,清帝國崩潰。 1933年,新疆地區因為哈密回王的繼承鬥爭引發動亂,南疆塔里木盆地的東突分裂分子趁著國民政府完全無法影響新疆政局的時候,宣布成立“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這是東突分裂分子成立的第一個正式的政府。東突分裂分子堅決抵制了沙俄和英帝國主義的殖民活動。民國時期,軍閥盛世才入駐新疆,矛盾激化,沒有多久,這個東突分裂分子在近代成立的第一個獨立國家就被新疆督軍盛世才消滅。疆獨陰謀再一次破滅。
1944年,在蘇聯支持下,成立了“東突厥斯坦第二共和國”,並於1944年在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個地區爆發武裝起義,由阿合買提江·哈斯木擔任領導人。
這是新疆在短短10年間第2次獨立建國。然而這次蘇聯的目的並非真正支持新疆獨立,而是利用他們創造的形勢與國民政府談判。當時蘇聯最在意的是鞏固大戰後在中國東北的權益,同時確保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獨立獲得中國承認。所以“東突厥斯坦共和國”在國、共、蘇三邊的大棋局中始終是蘇聯的籌碼。當蘇聯取得了中國東北與蒙古的利益後,“東突厥共和國”也就在蘇聯和國府的連串談判中逐漸被化解了。
1948年,美國也積極介入新疆事務,試圖在新疆推動成立一個反共的“泛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除了民族領袖外,美國還拉攏了馬步芳、堯樂博斯等地方勢力。美國保證給予外交承認,並承諾遊說中東伊斯蘭國家承認此一新國家。這時國共內戰結局已近揭曉,蘇聯遂邀請中共迅速入疆,結束了美國扶植獨立東突厥斯坦的白日夢。
1949年8月27日應毛澤東邀請,阿合買提江·哈斯木率新疆特別區代表團飛往北平,出席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途經前蘇聯伊爾庫茨克飛至巴顏喀拉山附近地區上空時,飛機失事(關於這個意外事件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資料公布,值得推敲),同年12月17日,新疆省人民政府與新疆軍區正式成立,1955年,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自治區。阿合買提江·哈斯木等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追認為革命烈士。
從20世紀初至40年代末,“東突”勢力在外國勢力的慫恿、支持下,多次製造動亂。1933年11月,沙比提大毛拉等在喀什建立了所謂“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國”,這是分裂主義分子把其理論變為現實的一次嘗試,但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反對下,不到三個月便瓦解了。
新疆和平解放以後,各族人民團結奮鬥,共同建設美好的家園。新疆社會穩定,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迅速改善,形勢整體是好的。但是“東突”勢力並不甘心失敗,他們違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願望,在國際反華勢力的支持下伺機從事分裂破壞活動。
進入20世紀90年代,在極端主義、分裂主義和國際恐怖主義的影響下,境內外部分“東突”勢力轉向以恐怖暴力為主要手段的分裂破壞活動。一些“東突”組織公開宣揚要通過恐怖暴力手段達到分裂目的。在警方查獲的“東突伊斯蘭黨”、“東突反對黨”等組織的綱領中明確提出,要“走武裝鬥爭道路”、“在人口集中的地區製造各種恐怖活動”。他們編印的小冊子《我們的獨立是否有希望》毫不掩飾地宣稱要不惜代價在幼稚園、醫院、學校等場所製造恐怖氣氛。“東突”恐怖勢力策劃實施了一系列血腥的恐怖事件,留下了一篇篇血淋淋的記錄。尤其是2009年烏魯木齊7.5事件和2014年昆明火車站3.1事件。
現實問題
二十世紀初以後,極少數新疆分裂分子和宗教極端分子,受國際上宗教極端主義和民族沙文主義思潮的影響,根據老殖民主義者炮製的說法,將不規範的地理名詞“東突厥斯坦”政治化,編造了一套所謂的“東突厥斯坦獨立”的“思想理論體系”。鼓吹“東突厥斯坦”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其民族有近萬年曆史,“是人類歷史上最優秀的民族”;鼓譟所有操突厥語和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聯合起來,組成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否認中國各民族共同締造偉大祖國的歷史;叫囂“要反對突厥民族以外的一切民族”,消滅“異教徒”,中國是“東突厥斯坦民族3000年的敵國”,等等。所謂的“東突”理論形成後,形形色色的分裂分子都打著“東突”的旗號進行活動,企圖實現其建立“東突厥斯坦國”的妄想。在中國新疆和有關國家,“東突”勢力策劃、組織了一系列爆炸、暗殺、縱火、投毒、襲擊等血腥恐怖暴力事件,嚴重危害了中國各族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並對有關國家和地區的安全與穩定構成了威脅。
“9·11”事件發生後,國際反恐怖鬥爭與合作的呼聲日趨強烈,“東突”勢力為了擺脫尷尬的處境,又一次打著所謂維護“人權”、“宗教自由”和“少數民族利益”的旗號,編造所謂“中國政府藉機打擊少數民族”的謊言,混淆視聽,欺騙國際輿論,試圖逃脫國際反恐怖主義的打擊。
2013年7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就美國《2010年國家反恐報告》有部分涉華內容的問題答記者問時表示:恐怖主義是國際公害,中國也是受害者。中國支持並積極參與國際反恐合作,為國際反恐鬥爭做出了重要貢獻,打擊“東突”恐怖勢力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政府一貫主張應以《聯合國憲章》、國際法和其他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為基礎加強國際反恐合作,反對將恐怖主義與特定的國家、民族或宗教相聯繫。中方願繼續本著平等、互利原則與美方加強反恐合作。同時,中方在“東突”問題上的關切應得到切實尊重,我們反對搞“雙重標準”。
勾結極端組織
妄圖利用國際恐怖組織回流中國
【環球軍事報導】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新疆“東突”等“三股勢力”漸現與國際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合流的苗頭。《環球時報》記者日前通過對中國反恐人士、印尼相關渠道、土耳其和敘利亞媒體同行的採訪,勾勒出新疆“三股勢力”活動分子偷渡出境,加入ISIS組織接受恐怖訓練,參加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作戰行動,以爭取國際恐怖勢力更多認同,培養國際暴恐活動人脈,累積回流中國境內策劃組織暴恐活動“實戰經驗”的“路線圖”。嚴峻的事實說明,要想徹底消滅極端組織對世界各國的威脅,以美國為首的反ISIS聯盟就應該拋棄反恐雙重標準,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政府加強情報分享,進行反恐打擊行動的合作。
偷渡出境,以東南亞為跳板
新疆“三股勢力”的活動分子是如何加入ISIS的呢?“他們有兩種途徑”,有中國反恐人士告訴《環球時報》,“一是赴敘利亞和伊拉克直接加入ISIS武裝;二是到東南亞參加ISIS在當地的分支。”
《環球時報》記者從獨家渠道得知,為出境參加ISIS組織,受網際網路上極端思想影響的少數新疆青年或“三股勢力”活動分子通過商業活動和部分別有用心商人的“捐贈”積累資金。“大約需要3萬至4萬元人民幣,有的為了出境甚至連老家的房子都賣了”,訊息渠道告訴記者:“由於新疆邊防管控嚴密、有效,而中國南方邊境地區地理地形特殊,所以他們會選擇廣西或雲南偷渡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