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太平天國東王府曾三易其地,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府址在漢西門黃泥崗一帶,至東王楊秀清被殺害,東王府也被毀成一堆瓦礫。1853年3月19日,東王楊秀清由水西門乘轎入南京後,初住聚寶門內清江寧藩署(今瞻園)三日,系一立東王府。未久,遷往明故宮駐防城清江寧將軍署,為二立東王府。清順治年間,清廷將明初的宮室改建為八旗兵的駐防城,又在午門外新建江寧將軍署,在其東南建江寧都統署。 據《江寧府志》載,將軍署內有大小官員125人,炮手等大小甲兵4660名。將軍署建築豪華,加之有景色宜人的花園,因此,清康熙皇帝南巡江寧時,曾以將軍署作行宮。東王楊秀清選中將軍署做東王府後,“盡收入署外隙地”,又放寬圍牆,擴大王府範圍,並在內興造一座五層高樓,以瞭望東郊外敵軍虛實。後因王府鄰近孝陵衛的清江南大營,不斷受到炮火的襲擊,東王決定將王府再遷他處。東王部屬先選定聚寶門內上江考棚,還決定將邢家花園連成一個整體。動工不久,東王親來一看,很不滿意,急令移地別處。最後,選定了漢西門內地勢較高的黃泥崗上虎賁倉前街山東鹽運使何其興宅,是為最後定居。東王府址既定,東王命男女千人往明故宮拆運磚石,大興土木,“凡黃泥崗一帶並南首羅廊巷等處民房,皆被拆毀”,“盛營宮室”。王府四周築了高大黃色圍牆,寬三尺余,高二丈,以碎磁布牆頂,防人攀越。據史料判斷,東王府北至虎賁倉(包括今解放軍某部被服廠),今漢中路西段;南至侯家橋、華藏庵(明宣德年間創建)、羅廊巷、牌樓巷;西至石鼓路西,漢西門大街、堂子街邊口;東至漢中路東端,黃鸝巷(包括今南京工藝裝配廠),約有六七里範圍。東王又將不遠的龍蟠里“惜陰書院”,改為別墅,也是東王府的一個組成部分,東王曾由此到清涼山看戲。東王府大門前興建了一座高大門樓,約有五、六號門面寬,門外另有一座四五丈高的五層“望樓”,四柱密釘鐵蒺藜,遠在浦口的敵樓均能見之。大門外尚有大炮數門,早晚鳴放,十分威風。太平天國向以黃、紅二色為尊貴,因此,內外多飾黃、紅二色。東王府大門口用黃紙朱書“東王府”匾,門上有銅環,並糊黃緞,飾以彩色龍、虎形象。大門前有一彩棚,也以黃、紅綢縐覆蓋,顯得分外威嚴壯觀。大門外設大鼓一面,專供民間告狀之用,“有事無論大小,皆於門前擊鼓,內中即有婦女(女官)出問”。這是一種整飭社會風氣和軍紀的重要措施。太平天國尊重民間傳統風俗,喜愛貼門聯。這不僅是為了圖吉利,重要的是烘托自己特殊地位。東王府頭門有對聯:東國諸侯,替天行道,王畿千里,順地無疆。重門即二門的對聯顯得更加威嚴,它是:位冠百了,肇啟天朝新日月,職司左輔,宏開景運大乾坤。另一幅是:東風解凍,暖回陽穀之春;王澤敷天,普錫群黎之福。東王府內室以外設方廳各一,東曰“承宣廳”,西曰“參護廳”,均為傳令官辦公處所。另有東殿尚書掛號所。王府附近還有“侍從館”(即參護廳),負責武裝保衛東王府。天京事變發生時,他們“聞變各持械出”,準備保衛東王及東王府。東王不僅擴充外廳,還大力“改造其內室”。整個工程是“窮極工巧,騁心悅目”,室內窗欞塗黃漆,“望板畫龍鳳”,桌椅塗黃漆,連鋪墊也用黃緞。府內還“有美麗的壁畫”。聽事處為船房,兩面嵌玻璃,內室設王座。《天京錄》云:“東府土木冠絕天京,亭園亘數里,有紫塢花木環互,魚鳥駢羅相對。起高樓曰多寶,藏金石彝器,書畫甚富。”東王又在山下開掘五丈寬、一丈深的長方水池,在池心建亭,池旁修水榭堆假山。東王府下屬有六部尚書72人,承宣24人,僕射32人,參護(即牌刀手)1600人,主持東王府生活起居和儀仗等。東王府共有典官和差役等人員3557人,可能大多住在東王府內及其附近,直接為東王服務。據《賊情彙纂》載,在東王府內辦公的現在知道的有:東殿吏部一尚書李壽春(廣西賀縣人),專在東王府頭門接發文書,住於侯家橋廣東糧道易長華宅。東殿吏部二尚書侯謙芳與李壽春同住。東殿吏部三尚書侯淑錢,住東王府之西的漢西門大街。還有金陵女子代東王批簽公文的東殿女簿書傅善祥,以及許多書手均住於東王府內。東王府蔚然壯觀,是太平天國的宏大建築之一。1856年9月,東王被謀害,東王府被焚毀。當時一個目睹東王被害、東王府被燒毀的英國人格列門治無限感慨地說:“東王府全部被毀而成為瓦礫場,似乎是有意不許有些少數逆跡及逆種之存留,以致所有其親戚、朋友、部下等皆被殺絕,而其房屋品物皆被毀滅。”東王府僅存在三年多,各項建築早已蕩然無存。時隔近一百三十年的今天,東王府遺址還留有原名虎賁倉、黃鸝巷、羅廊巷、侯家橋、華藏庵等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