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市勝利四中

東營市勝利四中

自主學習——學生依據“導學提綱”或教師提出的要求,在限定的時間內進行自主學習。 交流釋疑——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首先進行小組交流,實現小組內的互助。 所以,學生在校學習,知識的掌握是手段,而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策略進而生成自己的學習策略才是目的。

地址:山東省東營市東二路226號(東二路和青島路交匯處)
郵編:257091
校長:任校長
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第四中學新校重組於2000年8月,是勝利油田首所寄宿制初級中學。2005年8月,更名為“東營市勝利第四中學”。2007年8月,該校又接管了一個國小。國小校園與中學相隔15公里,學校利用國小部的區位優勢建立了社會實踐基地,使合併學校更加全面化、一體化。學校教育教學設施齊全,是教書育人的一片聖地。自主學習型課堂

眾所周知: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教學的中心是課堂;只有重視課堂、研究課堂、改進課堂,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和效率,促進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近年來,東營市勝利第四中學從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素質提高和學校特色形成的需要出發,深化辦學理念,圍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變學生厭學情緒、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課堂教學改革目標,在“自主學習型”課堂的整體構建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並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讓理念成為“自主學習型”課堂的支撐
針對基礎教育存在的學生厭學、課堂低效和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等問題,在總結以往辦學經驗的基礎上,東營市勝利第四中學提出了“讓學生享受學習,讓學生享受生活,為學生的成功人生奠基,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的辦學理念,並通過以下五步層層推進,逐步完成。
第一步:通過課改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培養學生正確的歸因方式,同時,創造機會讓學生最大限度地體驗學習成功所帶來的愉悅,並由此激發興趣,增強自信(從他控到自控,自主管理自己的學習行為)。
第二步:在此基礎上,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轉化為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行為(從被動到自覺能動、超前與拓展學習)。
第三步:由行為的主動—→通過教學的持續改革不斷為學生主動的學習行為提供持續的動力支持—→使學生從學習某個方面的自我主動調控發展到多個方面的自我主動調控(由單維主動發展到多維主動)。
第四步:由學生多維的自我調控—→通過持續的自主學習型課堂改革和對學生自主學習方法的指導—→發展到學生自然而然地調控,即從有意識的自我調控到自動化的自我調控,也就是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從有意識主動到自動化)。
第五步:通過四年的教育,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習慣和能力的形成—→最大限度的促進學生終身學習意識與能力的形成—→從而支撐學生未來的發展,最終支持學生的終身發展(心理學研究已證明: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與個體學業成就呈高度正相關,對個體以後的發展具有奠基作用)。
當前,我們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存在著種種弊端,其中之一是在培養人的過程中輕視乃至忽視了教育主體的自主性發展。表現為實行整齊劃一的模式化的教育,只重視知識的掌握,忽視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個性發展的培養,造成學生被動地學習,動手與實踐能力低,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不強等。東營市勝利第四中學構建“自主學習型”課堂,以教育主體自主性發展作為教育改革的起點和依據,對現行教育中不合理的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進行根本性改造,徹底實現教育理論和教育觀念的變革,讓理念成為“自主學習型”課堂的支撐。
二、構建“自主學習型”課堂模式
在辦學理念向實踐轉化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理論,東營勝利四中提出了“自主學習型”課堂構建的五大教學環節和具體實施的兩大載體,並在實踐中不斷進行了完善。
五大教學環節分別是:
認定目標——教師精心設計導入語,為導入課題創設情境,適時引導學生認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認定學習目標的方式可以是由學生自主閱讀,自主理解,自主認定;也可以由教師直接明確學習目標。
自主學習——學生依據“導學提綱”或教師提出的要求,在限定的時間內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在自己學習的基礎上,對所學文本形成初步的見解。
交流釋疑——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首先進行小組交流,實現小組內的互助。對疑難問題或有價值的問題,在班內進行交流,先由學生進行解答,實現班內互助。對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由教師進行精講點撥,最終達到釋疑的目的。
訓練鞏固——圍繞認定的自主學習目標,精心設計訓練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鞏固訓練或變式訓練,確保目標完成。在訓練鞏固的過程中,仍採取小組互動、班級互助的方式,以此培養“小老師”、“小先生”。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自主總結升華,實現意義上的建構。
檢測拓展——在這裡包括兩步:第一步是達標檢測,對某些基礎目標或本節課重難點進行檢測,教師可以對《導學提綱》或自主學習目標完成情況、小組合作情況進行總結評價;第二步是拓展延伸,即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教學內容,設計拓展作業,作為學生課堂或課後探究練習和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兩個載體:
小組學習——為實現面向每一個學生的教學目標,將所有學生根據學業成績好、中、差的比例和其個性特點將學生進行均衡、合理分組,並對組長和成員的職責提出明確要求,教師通過小先生、組內成員的檢查和組員的相互評價,以達到共促學生髮展的目的。
導學提綱——是指導學生實現課堂自主學習的提綱式文本,從文本結構上看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自主學習目標,二是導學過程,導學過程包括五個教學板塊,即自主學習板塊、交流釋疑板塊(探究釋疑板塊)、訓練鞏固板塊、歸納檢測板塊、拓展提高板塊。
關於自主學習,國內外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自主學習包括三個子過程:自我臨控,自我指導,自我強化。自我臨控是指學生針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所進行的一種觀察、審視和評價;自我指導是指學生採取那些致使學習趨向學習結果的行為,包括制定學習計畫、選擇適當的學習方法、組織學習環境等;自我強化是指學生根據學習結果對自己作出獎賞或懲罰,以利於積極性的學習得以維持或促進的過程。而認知建構主義學派認為,自主學習實際上是元認知臨控的學習,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自主學習要求個體對為什麼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麼、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
我國學者龐維國認為,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畫、作好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作出自我臨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後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那么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他還將“自主學習”概括為: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而這一切正是東營勝利四中提出的“五大教學環節”和“兩個載體”所體現的課堂教學模式所蘊涵的內容、形式和方法。
三、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髮展的主渠道、主陣地。在每一堂課上,讓每個學生都能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發展,是東營勝利四中大力所倡導的。在四中,傳統的教師角色已經發生了根本轉變,教師作為教育者,不再是滔滔不絕的傳授灌輸者,而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者、輔導者、評價者,重點是對學生自學中遇到的或生成的疑難進行點撥。每節課老師只講幾分鐘,十幾分鐘,但每句話都要求對症下藥,擊中要害,一針見血,點石成金。教師真正把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索、體驗,去感受學習的艱辛和快樂。學生的手、腳、眼、耳、頭腦都得到了解放,學會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學習。他們總結的“自主而有序,合作又高效”十個字教學特點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場深刻的革命,教學的目的要求、師生的身份地位、教學的途徑、方法都改變了。這裡最重要的是把傳統教學中脫離目標、脫離主體、脫離實際的種種主觀主義、形式主義,無效低效教學的弊端革除了,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走進勝利四中的校門,幾條標語赫然醒目。左側北教學樓上寫著:讓孩子享受生活,右側南教學樓上寫著:讓學生享受學習。正面學生禮堂上一行大字: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幾條簡單的標語已經凸顯了學校的辦學宗旨,那就是一切為了學生,學生是學校的主人。
在四中,隨便走進一間教室,都會發現一個很明顯的現象,那就是在講台上基本找不到老師的身影。老師把講台讓給了學生,自己成了同學們中“平等的首席”。 把講台和課堂留給了學生,並不是教師就可以撒手不管,而是精心設計導語,為導入課題創設情境,例如語文課上朗讀完課文,老師會請同學們來評判朗讀者的水平:“我覺得XXX讀得好,他特別有感情。”“XXX把‘行程終了’讀成了‘行程終結’,這裡錯了。”“好,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朗讀散文詩需要注意什麼呢?”不同的聲音從教室的各個角落傳出:“需要注意節奏和感情。”“還有韻律。”……總結下來,竟有十幾條之多。最後,老師布置大家仿寫一篇散文詩,下堂課交流討論,使學生在更深的層次上把握了散文詩這一體裁。在這裡,老師起了幫助學生“檢測拓展”的作用。如此,好的積極肯定,錯的也不留情地指出,儼然一副“小老師”的派頭。上物理課,同學們仿佛都成了小電工,爭先恐後地到講台上去示範如何分辨哪是火線,哪是零線,如何使用測電筆。課堂不再是老師的“一言堂”,而是同學們的“群言堂”,在這裡,孩子們可以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能。
每個老師上課,都有一個《導學提綱》。例如上化學課的一份導學提綱: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實驗用品——學習過程。“學習過程”部分又分為“創境導入”、“自主探究”、“課堂交流”、“反思升華”、“當堂檢測”等環節。學生可以依據“導學提綱”或教師提出的要求,進行獨立學習,對知識和問題形成初步見解。這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體現。導學提綱正是四中“自主學習型”課堂運行的載體之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都是圍繞著導學提綱來進行的。
他們對《導學提綱》的內涵已經有了很明確的界定,即:導學提綱是在老師的適時指導和點撥下,讓學生通過自主、互助和交流完成學習任務的教與學的工具。文本結構上看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統一的標頭設計,二是自主學習目標和導學過程,導學過程包括五個教學板塊,即自主學習板塊、探究板塊、訓練鞏固板塊、歸納檢測板塊、拓展提高板塊。儘量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探究的內容,並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而且,針對不同學科的《導學提綱》的設計都已基本成形。在“拓展提高”部分主要設計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探究題。
四中的《導學提綱》和課堂教學更注重“留白”藝術,不把知識直接呈現給學生,而是給學生創設一個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氛圍,學生依據導學提綱,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能夠得出結論,給學生的印象會更深刻。更重要的是,這種“留白”可以有效地開發和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過去,如果自己得出的答案和結論與標準答案不同,學生會說:“老師,我跟答案不一樣,我錯在哪裡了?”現在,再遇到相同的情況,孩子們會問:“老師,書上的答案是不是有問題?”有思考才會有發現,有發現才會有疑問,學生問話和語氣上的變化,表明了其思考、質疑能力和挑戰權威的自信心的提升,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成功感,這是“自主學習型”課堂最美麗的一面!
所以,學生在校學習,知識的掌握是手段,而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策略進而生成自己的學習策略才是目的。因此,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中切實加強指導,給學生自主學習創設發展空間。

同課異構

4月25日-26日,由山東省勝利教育管理中心主辦,勝利四中承辦的江蘇省東廬中學、山東省杜郎口中學、東營市勝利四中三校"同課異構"觀摩活動在山東東營市舉行。來自山東省17個地市(包括東營市)和其它省市的總計1100餘名語文、數學、英語教師和教研員參加了此次觀摩交流活動。會議由山東省勝利教育管理中心副主任劉志春主持。
觀摩活動的主會場設在山東勝利四中,勝利三中、勝利油田勝大集團等作為分會場,分別舉行語文、數學、英語三學科的教學觀摩。三所學校的教師分別用富有特色的教學方法,給學生進行授課教學。
觀摩課結束後,在主會場勝利四中學生禮堂召開了總結交流大會。部分講課教師進行了說課,來自山東省教研室、北京市海淀區教研室等地的專家對幾位教師的授課進行了精彩講評,同時對勝利四中幾年來開展"自主學習型課堂"研究和實踐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與會校長和教師深受啟發和鼓舞。
山東省教育廳、教研室,東營市教育局和勝利教育管理中心的有關負責人出席會議,並先後發言。他們充分肯定此次活動對於促進教育創新、教學研究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重要意義和作用。著名教育專家、全國和諧教學法研究會理事長、天津市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敏勤教授作了《如何開展"同課異構"活動、實施高效課堂》的專題報告;東營市勝利第四中學和江蘇東廬中學分別作了課堂改革經驗介紹。山東省勝利教育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金家民,山東教育廳教研室張偉忠博士,東營市教育局正縣級督學曲作彬,東營市教科院院長牟光明,江蘇省東廬中學校長陳康金等領導專家出席會議,並與與會代表進行分組交流活動。
據山東勝利四中張廣利校長介紹,此次觀摩活動旨在通過"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教學精彩互動,打開教師的教學思路,彰顯出教師的教學個性,讓教育優勢得到互補,進一步增進教學經驗的交流,開闊廣大教師的眼界,提升他們的教學理念,深化課堂教學研究,激發課堂教學的創新,並將對提升課堂教學水平,有效實施素質教育,推動學校教育工作科學發展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