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簡介
建所50多年來,為我國漁業經濟的發展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自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以來,先後獲得國家各級科技獎勵200多項,其中,國家級科技獎勵19項,省部級科技獎勵百餘項,突出體現了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科研支撐
全所現有科技人員200餘人,研究員29人、副研究員51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31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3人;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享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28人。發展成果
2003年,以較強的科技實力進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國家非營利性科研機構),主要研究領域是資源保護及利用、捕撈與漁業工程、遠洋與極地漁業資源開發、生態環境評價與保護、生物技術與遺傳育種、水產養殖技術、水產品加工與質量安全、漁業信息及戰略研究。2005年,通過了中國質量體系認證中心 ISO9001:2000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取得了包括海洋水產科研項目(設計、開發)、科技成果轉化的質量管理系統認證證書,成為我國漁業科研系統第一個進入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的單位。
2006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和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批准,建立了“東海水產研究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2008年,經上海市學位委員會、上海市科教技教育委員會等9部門批准,我所成為“上海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歷史沿革
東海水產研究所創建於1958年10月,是面向東海的國家三大海區綜合性漁業研究機構之一。建所伊始,定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上海水產研究所”,1963年1月劃歸中央水產部,更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部東海水產研究所”;之後,隸屬關係幾經變更,自1982年10月起,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領導,更名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我所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逐步形成了“遠洋與極地漁業資源開發”、“漁業資源調查評估與管理”和“水產養殖容量與健康養殖”等重要學科研究領域;建立了“農業部海洋與河口漁業資源及生態重點開放實驗室”等一批部、院重點實驗室;擁有了一支高素質的科研人才隊伍,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已成為國家綜合性漁業科學研究機構之一。
1958年10月15日成立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上海水產研究所。
1962年5月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上海水產研究所改名為上海市水產研究所,劃歸上海市水產局領導。
1963年1月1日上海市水產研究所改名為東海水產研究所,劃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部直屬領導。
1970年7月東海水產研究所改名為上海市水產研究所,劃歸上海市水產局領導。
1978年上海市水產研究所又改名為東海水產研究所,劃歸國家水產總局領導。
1982年國家機構改革,東海水產研究所劃歸農業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領導。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給全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天,從此我所也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30年以來,我所經過幾代科學家的努力,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我所已從建所初期的幾十餘人,發展成230餘人,已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業務能力強的高素質科研隊伍。研究領域也從單一學科擴展為十餘個研究領域;建立了國內一流的魚類標本館,其中魚類標本種類達1700餘種,館藏標本近20000尾;設立了農業部和水科院等一批重點開放實驗室,並擁有50萬以上大型實驗儀器設備14台套;所內總資產達1.45億元,其中固定資產5852萬元;我所科研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1992年我所獲“全國農業綜合科研能力優秀單位”稱號,2003年被列入國家非營利性科研機構,2006年被國家人事部批准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我所已成為國家重要的綜合性漁業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