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建國前,多數民房為破陋草房,現大部農戶已建新房。設一村民委員會。為池上鄉人民政府駐地。村西建一大橋與西池村相連。 共201戶,786人。耕地456畝。主產小麥、玉米、蔬菜。經濟樹有蘋果、板栗、杏、梨等。1983年總產值259,351元,人均收入235元。《鹿氏族譜》載:“元末之時,魯地數遭兵燹,烽煙四起,疫病流行,人民死亡流離,遂致地曠人稀。吾二世祖綱、紳、瞻、睦四公於洪武七年遷來,居青州府益都縣孝婦鄉之東南隅,即今之博山縣鹿疃莊也。七世掌財遷居池上莊。”又據《籠水趙氏族譜》載:“始祖平,明洪武初由棗強遷居顏神鎮。十四世繩祖遷居池上莊。”據此,明代嘉靖年間已有此村。明崇禎元年(1628年)《重修順德廟碑記》、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志公廟碑記》,均載“池上莊”村名。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載村名為“池上”。該村村西北有一水池,名八卦池,池邊原建有順德廟。該村因處水池上方,故名“池上莊”。清光緒二十九年,池上河水泛濫,將村沖為東、西兩片。該村因位於東片,故名“東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