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這是漢樂府《孔雀東南飛》中的詩句。絲去履,是古代男女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種鞋子。
外觀
這雙彩色織成履1964年出土於新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履長22.5厘米,寬8厘米,高4.5厘米,為東晉十六國之一的前涼(公元367~370年)遺物,現收藏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此鞋的色彩保存得十分完好,上面有大紅、土黃、草綠、灰黑、淺黃、普藍、白等色。在鞋的側面,共有4個橫向的色條,最上面是大紅色的口沿,然後分別是以普藍、土黃、藍綠作地色的三個顯花紋彩條,紋樣基本一樣,色彩卻不一致。普藍地彩條上顯白色和大紅色花,而土黃地彩條上顯白色和灰黑色,花紋都為有四個花瓣的茱萸花。相關
在鞋的正面,共有9道橫向色條:最上部是大紅地上顯,即紅地白花作為鞋的口沿;然後是一道以白、灰黑為主的過濾彩條;接下來,在白色的地上分別用紅、灰黑、黃等色織出“富且貴”、“宜侯王”、“天延命長”三行漢隸銘文,這是該鞋最為精彩之處;接著依次是紅地綠點花、白地藍色對獸紋、紅白相間的鋸齒紋和紅白色對鳥花四道彩條。這雙鞋的圖案層次簡樸,其中的茱萸、對鳥、對獸與寓意吉祥的銘文,都是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基本紋樣。
這雙鞋最獨到之處在於它的編織法。從其中一隻鞋幫的破損處看,鞋面是由兩組彩色絲線和一組與之垂直的絲線絞編而成,是一種色絲通過絞糾進行表里交換的顯花技術。當花地需要區別時,就將兩組彩絲前後交換,從而形成不同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