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明庵

東明庵

東明庵位於陝西省紫陽縣境內,地處煥古鎮西北,毗鄰漢江流域,隸屬陝西省安康市,東明庵西面與四川省達州接壤,東北方向與漢王城接壤。距陝南森林公園擂鼓台30公里。由於地處偏遠地區,加之山高路陡,地勢險峻,交通,通訊較為不便。使之這一歷史悠久,曾經鼎盛輝煌,名噪京華的寶剎奇觀卻少為人知。

東明庵東明庵
東明庵又名鴻恩寺,也有人稱之萬佛山,是一座擁有千年歷史的古剎。康熙《紫陽新志・祠祀志》記載:東明庵“縣西八十里,成化間創建。東明禪師坐化於此,棟宇壯麗,甲於漢南。”清代,寺院被毀,民國八年重建,但規模不及以前,庵內遺物及墓碑均毀,只有少量房屋及明代陪塔尚在。
東明庵最早是安康地區的道教發祥地,建有尼姑道觀,傳承道家文化。唐代貞觀年間,舉國大興佛教,東明庵擴展規模,宗教文化亦隨之升級,由尼姑庵演化成佛道合一的寺院。當時的東明庵處於軍事,經濟雙重的地理位置,古代的東明庵不僅是漢江中上游的鹽商們從煥古的起點,又是取道四川的歇腳之地。楚漢之爭時,漢高祖劉邦盤踞漢中,搶先在紫陽縣漢王城的白馬石建立軍事基地。一方面沿江而下直取中原,另一方面開闢巴蜀通道,東明庵成為通往四川的一處重要驛站。紫陽置縣之前的較長時間裡,東明庵已是政教合一的宗教場所,成為紫陽、漢陰、鎮巴部分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一幅漫長的歷史畫卷掩藏於東明庵的寺內。當年的建築面積約12000平方米,經過歷史風雨的沖洗,至今寺廟面積仍有兩千多平方米。它經歷過歷史上空前的繁華,蘊藏豐富的歷史內涵。宋元時期,東明庵香火鼎盛,成為獨居陝南的一方領寺。廟宇建築達四十合天井,腳廟四十八處,佛僧百人之眾,大銅鐘四十八口,佛像四百多尊,號稱“萬佛山”。寺後寶塔林立,擎天大塔,雄偉壯觀,直插雲天。寺院周圍柏木森幽,煙霧繚繞,暮鼓晨鐘,朝夕相聞。朝山敬香的人三步一叩首,九步一大拜,高舉“萬民傘”,許下了大願。日出日落,東明庵的路上行人川流不息。明朝時,緣於東明庵在朝野的影響,明成祖朱棣便派其舅父東明禪師去東明庵執掌政事,東明庵作為政教合一的寺院級別升格,與朝廷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東明庵是一處絕佳的風水寶地,來氣的主龍脈從陝西漢中西鄉縣起源,巍峨奔騰而來,行至東明庵之處突然開帳閃落下跌,在東南方形成一個大平台,寺廟座落在平台之上。平台正面平坦無峰,卻從兩肩分出兩支山脈,南北雄起如鳳凰展翅。奇峰聳立,遙相呼應。平台前面呈一字形文案列入東南,層層獻秀,氣象萬千。天戶開闊,地戶緊鎖;內有旗鼓相應,外有青龍白虎把守;青龍行於乾亥,明堂可容千軍萬馬,若隱若現的蘊含著大成氣象。
康熙年間,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東明庵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此人目露凶光,面帶兇相,虎頭虎腦,寡言少語,見過東明禪師,捧上一塊朝廷用於證明身份的腰牌,上面寫著其人的名字。聲稱要在東明庵剃度出家。東明禪師見其無禮,欲將此人驅逐出寺。然而,在此人長跪不起,苦苦哀求之下,東明禪師頓生惻隱之心,於是就將其留在寺內,賜法號“鴻恩”。此時已為東明庵走向消亡埋下了伏筆。原來這個鴻恩和尚是一個江洋大盜,因殺人越禍受到朝廷通緝追捕,便攜帶珠寶投奔了東明庵。為取得禪師的信任,鴻恩和尚對東明禪師言聽計從,喬裝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樣,心裡卻想謀取寺院的主持之位。一年後,東明禪師坐化,縣址遷至紫陽。鴻恩和尚失去約束,繼而奪得寺院主持之位,改“東明庵”為“鴻恩寺”。鴻恩和尚露出了原形,恢復了本性,在廟內布機關,設暗道,斂色聚財。明末清初,由於連年戰亂,東明庵的淫僧們更加肆無忌憚,上廟敬香者,稍有姿色的年青少婦,被誘進密室,關進地道。天下平定,直到康熙年間,有關鴻恩寺的公案不斷,府縣衙門都奈何不得。這鴻恩大和尚胃口越來越大,甚至有了犯上之心。
東明庵要出一個皇帝,一個謠傳驚動了京城的康熙。康熙皇帝詔令余成龍前去鎮壓鴻恩和尚,速破婦女失蹤案。余成龍水陸兼程來到紫陽縣,喬裝成商人,在東明庵附近擺攤專賣婦人的用品,鴻恩寺的和尚在攤上買了許多女人用品,不慎露出了馬腳。於是余成龍派人暗中跟蹤鴻恩寺和尚,晚上親率兩支鐵甲軍趕往鴻恩寺,一支隊伍手持鋤頭挖斷山的龍脈,一支隊伍去寺內營救良家婦女。經過一場激烈混戰,鴻恩寺中惡僧盡皆殲滅。官兵們放一把火燒了鴻恩寺。至今被挖斷龍脈的地方叫“挖斷崗”。余成龍火燒鴻恩寺的故事在陝南民間家喻戶曉,流傳至今。
文章來源,紫陽縣政協委員會網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