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簡介
東方蜜蜂中華亞種是東方蜜蜂的一個亞種。簡稱中蜂。原產中國,分布很廣,家養歷史悠久。體軀較小,頭胸部黑色,腹部黃黑色,全身被黃褐色絨毛。嗅覺靈敏,善於採集種類多而零星分散的蜜粉源。耐寒性較強。飛行敏捷,善於逃避敵害。適宜于山區、半山區生態環境飼養。工蜂吻短,對大宗蜜源植物的利用能力較差。生產蜂王漿的能力弱,且不產蜂膠。分群性強,蜂群易飛逃,易發生盜蜂行為。抵中華蜜蜂抗巢蟲及囊狀幼蟲能力弱。飼養管理上通常將原蜂群遷入活框箱,然後按飼養義大利蜂的方法進行飼養管理。
地理分布
在中國,中華蜜蜂除最西部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外,從東南沿海到青藏高原的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分布。據楊冠煌等調查,中蜂的分布,北線至黑龍江省的小興安嶺,西北至甘肅省武威、青海省樂都和海南藏族自治州,西南線至雅魯藏布江中下游的墨脫、攝拉木,南至海南省,東到台灣省。集中分布區則在西南部及長江以南省區,以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福建、廣東、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省區數量最多。中國飼養量200多萬群,約占全國蜂群總數的1/3左右。
形態特徵
中華蜜蜂工蜂腹部顏色因地區不同而有差異,有的較黃,有的偏黑;吻長平均5mm。蜂王有兩種體色:一種是腹節有明顯的褐黃環,整個腹部呈暗褐色;另一種的腹節無明顯褐黃環,整個腹部呈黑色。雄蜂一般為黑色。南方蜂種一般比北方的小,工蜂體長10~13mm,雄蜂體長約11~13.5mm,蜂王體長13~16mm。體軀較小,頭胸部黑色,腹部黃黑色,全身被黃褐色絨毛。嗅覺靈敏,善於採集種類多而零星分散的蜜粉源。耐寒性較強。飛行敏捷,善於逃避敵害。
生態習性
中華蜜蜂飛行敏捷,嗅覺靈敏,出巢早,歸巢遲,每日外出採集的時間比義大利蜂多2~3小時,善於利用零星蜜源。造脾能力強,喜歡新脾,愛啃舊脾;抗蜂蟎和美洲幼蟲腐臭病能力強,但容易感染中蜂囊狀幼蟲病,易受蠟螟危害;喜歡遷飛,在缺蜜或受病敵害威脅時特別容易棄巢遷居;易發生自然分蜂和盜蜂;不採樹膠,分泌蜂王漿的能力較差;蜂王日產卵量比西方蜜蜂少,群勢小。
天敵危害
胡蜂是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夏、秋季蜜蜂的主要天敵,危害嚴重時,蜂群可損失20%~30%的外勤蜂。胡蜂不僅攔劫空中飛行的蜜蜂,而且還在巢門四周靜候,危害嚴重時,整群蜜蜂無一出勤,對群勢弱的蜂群,胡蜂成群攻入,迫使蜂群棄巢遷飛或被毀滅。蜜蜂採集蜂飛出的數量隨胡蜂干擾時間的增加而明顯下降,干擾的時間越長,蜜蜂採集蜂恢復到正常數量的時間就越長;高原溫帶型東方蜜蜂和低海拔熱帶型東方蜜蜂在胡蜂干擾時,在數量變化上有明顯的差異,後者對胡蜂的干擾比前者更為敏感(P>0.05)。余林生等報導,胡蜂與意蜂的日出勤高峰都在11:00,而中蜂的日出勤高峰期在10:00,與胡蜂錯開,中蜂具有出勤早收工晚,夏秋季還是有在清晨和黃昏進行突擊採集的特殊習性,再加上中蜂個體小、飛行靈活敏捷,善於躲避胡蜂的為害,減少胡蜂的捕殺,而意蜂卻無法躲避胡蜂為害,損失慘重。
產地環境
960餘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地,是由寬廣的平原、高原、丘陵和山地構成,其地貌複雜,各種地形交錯分布,總趨勢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
廣闊的國土,從南向北跨越了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及寒溫帶5個氣候帶。黑龍江省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漠河等地處寒溫帶;東北三省、內蒙古自治區大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屬中溫帶;山東全省和陝西、山西、河北等省的大部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為暖溫帶;秦嶺-淮河以南的絕大部分地區均處亞熱帶;海南、台灣及廣東等省的南部為熱帶。面積寬廣的青藏高原,因地勢、地形的影響,自然景觀、農牧業生產與上述5個溫度帶存在明顯差異。
受季風氣候影響和因離海洋遠近的差異,濕潤、半濕潤、半乾旱與乾旱4類地區在中國並存。東北三省的東部及秦嶺、淮河以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屬於濕潤地區,年降水在800mm以上;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青藏高原東南部屬半濕潤地區,年降水400mm以上;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大部為半乾旱地區,年降水400mm以下;新疆、內蒙古西部、青藏高原東北部為乾旱地區,年降水200mm以下。
複雜的地形和氣候,形成了不同類型的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東北的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有茂密的森林。西南則有“北回歸帶上的明珠”著稱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在東海之濱和南海島嶼,無數熱帶、亞熱帶的珍貴植物群落交相輝映。中部的黃河與長江中下游流域平原,各種農作物更是綠葉繁花,常年不斷,四季飄香,即使是在乾旱與半乾旱地區的“大西北”高原、盆地、沙漠、戈壁等各類地貌上,也分布著各種生態環境下的植物群落。
瀕危現狀
中蜂有7000萬年進化史。在中國,中華蜜蜂抗寒抗敵害能力遠遠超過西方蜂種,一些冬季開花的植物如無中華蜜蜂授粉,必然影響生存。中國許多植物繁衍下來,中華蜜蜂功不可沒。中華蜜蜂為蘋果授粉率比西蜂高30%,且耐低溫、出勤早、善於蒐集零星蜜源,對保護生態環境意義重大。而洋蜂的嗅覺與中國很多樹種不相配,因此不能給這些植物授粉。由於毀林造田、濫施農藥、環境污染等因素,造成中華蜜蜂生存危機。而引入的義大利等國的洋蜂,是對中蜂最大的威脅。這些洋蜂對中華蜜蜂有很強的攻擊力,且翅膀振動頻率與中華雄蜂相似,導致中華蜜蜂誤認,從而可以順利進入蜂巢,還得到相當於同伴的待遇和飼餵。不同種群不能共存,洋蜂殺死中蜂蜂王不可避免。
自1896西方蜜蜂(ApismelliferaL.)的優良品種如義大利蜂(ApismelliferaligusticaSpinola)和喀尼阿蘭蜂(ApismelliferaCarnicaPollmann)的引進和大量的繁育以來,中華蜜蜂受到了嚴重威脅,分布區域縮小了75%以上,種群數量減少80%以上。黃河以北地區,只在一些山區保留少量中華蜜蜂,如長白山區、太行山區、燕山山區、呂梁山區、祁連山區等,並處於瀕危狀態,蜂群數量減少95%以上;新疆、大興安嶺和長江流域的平原地區中華蜜蜂已滅絕,半山區處於瀕危狀態,大山區如神農架山區、秦嶺、大別山區、武夷山區、浙江南部、湖南南部、江西東部、南部山區、南嶺、十萬大山等地區處於易危和稀有狀態,蜂群減少60%以上;只在雲南怒江流域、四川西部、西藏還保存自然生存狀態。
生態作用
一、西方蜜蜂在中國自然生態系統中,在生態位上與中蜂雖然有許多重疊,但其個體特性卻有許多差異,如西方蜜蜂的工蜂嗅覺靈敏度較低,不易發現分散、零星開花的低灌木和草本植物,如十字花科、薔蔽料、漆樹科、山茶科、五加科、唇形科、菊科、葫蘆科等。這些種類的植株分散,矮小,多生長在遮蔭處。開花時,中蜂是主要採花者,西方蜜蜂的工蜂很少去。另外,在同一採集地區,中蜂每日外出採集時間比義大利蜂提早和延遲,一般多2~3h。因此,中蜂對本地植物授粉的廣度和深度都超過西方蜜蜂。中蜂被西方蜜蜂取代導致當地植物授粉總量降低,使多種植物授粉受到影響,一些種類的種群數量逐漸減少直至最終絕滅,結果導致山林中植物多樣性減少。
二、中華蜜蜂的工蜂在氣溫7℃左右能正常運行採集活動,而在四川阿壩地區的阿壩亞種,當氣溫在3℃~4℃時,工蜂便出外採集。周冰峰等(1988年)測出:12月至次年1月,福建南靖縣八葉五加開花期,當在氣溫14℃以下時,中蜂群外出採集的工蜂平均超出意蜂3倍。安全採集氣溫中蜂為6.5℃,而意蜂卻是11.0℃,中蜂工蜂採集氣溫比意蜂低3℃~5℃左右。如果西方蜜蜂取代中蜂,早春和晚秋在較低氣溫中開花的物種,如柃屬。香薷屬,菊科,十字花科等一些種類,其授粉作用受嚴重影響。
三、西方蜜蜂引進中國已有100多年,依然只有少量蜂群能在東北的大、小興安嶺,新疆北部的自然山林中生存,其他地區必須依靠人工飼養繁衍。而飼養西方蜜蜂的許多蜂場,當主要蜜源結束後,由於無法像中蜂一樣依靠零星、分散的蜜源留在當地繁殖,需追花奪蜜轉地放養。因此,西方蜜蜂雖在一定程度上能代替中蜂的傳粉作用,但由於無法在野外生存,只能依靠人工轉地放養,這種代替的生態作用也就喪失了。
四、在中國山林中,胡蜂種類眾多。中蜂能夠抵抗胡蜂的攻擊,與胡蜂處於共存的平衡狀態。而中國許多胡蜂種類對引進的西方蜜蜂品種造成毀滅性打擊。在歐州,山區胡蜂種類少,多為小型胡蜂,與當地野生西方蜜蜂種群處於相互共存的平衡狀態。西方蜜蜂引入中國後,不能抵抗中國胡蜂的攻擊,因此無法代替中蜂成為新領地的野生種群,發揮其生態作用編
消亡原因
中華蜜蜂起著重要的平衡生態作用,特別有利於高寒山區的植物,華北地區的很多樹種都是早春或是晚秋開花的,還有的是零零星星開花的,如果沒有中華蜜蜂,植物的受粉就會受到影響,這也是其它蜂種所不具備的特性。中華蜜蜂一旦完全滅絕,會影響整個與之有關的植物共生生態系統的變化。一隻優良的中華蜜蜂蜂王在產卵期每晝夜可產卵1500粒左右,它的平均壽命為3~5年,最長的可達8~9年。然而20世紀末,中華蜜蜂在北方地區,黃河以北逐步減少了,長白山也只剩下幾百群了。中華蜜蜂的減少,主要是蜂王由於不明原因死亡而造成的。中國科學院經過研究,解開了蜂王之死的謎團。
疑因一、自然因素引起的自相殘殺
中國是世界第一養蜂大國,養蜂歷史悠久,目前國內養的東北黑蜂(俗稱北方黑蜂)是20世紀初由俄羅斯遠東地區引入饒河,它是西蜂的變種,主要生活在東北黑蜂自然保護區。後來就不斷有不同種群的蜂引入國內,除了東北黑蜂外,還有東方蜜蜂,也就是中華蜜蜂;另外一種就是引進的西方蜜蜂,其代表種叫義大利蜜蜂,簡稱意蜂。
文獻中曾有這樣的記載,上個世紀70年代中國某地114群蜂飛逃後廝殺而大量死亡,僅剩下大約一兩群蜜蜂。中華蜜蜂習性比較溫和,隨著環境氣溫的升高,在野外蜂場,蜂箱周圍的植物都無精打采地低下了頭,而這時每個蜂群的巢門口都會出現迅速扇動翅膀的工蜂。
專家解釋說,當溫度在25℃以上時,工蜂會出來自動扇動翅膀,把風向蜂巢內吹入,以維持蜂巢33℃-36℃較為恆定的溫度,而這種迅速扇動翅膀的行為往往會引起其它蜂種的攻擊。但科學家認為,只有在對蜂群極為不利的內外因素條件下才有可能發生這種情況。
疑因二、他殺
有一種叫“花葫蘆”的胡蜂是中華蜜蜂的天敵。這是一種捕食性昆蟲,個體很大,對人也有一定的攻擊性。調查人員和蜂農一起多次觀察胡蜂對中蜂的危害情況,他們發現胡蜂一般捕食飛行的中蜂,一旦胡蜂來到中蜂蜂巢門口的時候,中蜂就會排成一排,發出“嗡嗡”的聲響,向胡蜂示威,不讓其進來。可是甜蜜的誘惑,使得胡蜂孤注一擲,依仗著比中蜂大幾倍的身軀,經過激戰,衝進中蜂蜂巢。
可進了蜂巢以後,胡蜂立即被幾十隻中蜂圍成一團,儘管胡蜂很厲害,但也抵不住中蜂群起而攻之,經過一段時間,這個特別的集體就把胡蜂消滅了。當調查人員扒開蜂團,胡蜂已經死在裡頭了,但同時也有不少數目的中華蜜蜂因此而死亡。
疑因三、病害
養蜂業最大的病害就是蜂蟎,許多蜂種因為受到這種蟎的寄生,使蜂群遭受到嚴重損失。蜂蟎會引起蜜蜂的大量死亡,有時甚至達到百分之七八十的死亡率,以至於使整個蜂群毀滅掉。會不會是中華蜜蜂的工蜂采蜜時把蜂蟎帶回傳染給了整個蜂群,而導致蜂群滅亡呢?研究發現,科研人員一把蜂蟎放到中蜂身上,中蜂就抖動得很厲害,抖動很長時間以後,引起了周圍其它工蜂的注意,別的工蜂就爬到它的身上去,不久就把蜂蟎叼走了。通過科研人員深入研究和觀察,發現只有中華蜜蜂有這種特性,像這樣個體之間利用聲波來傳遞不同的信號,求夥伴來幫忙的現象,在中國國內還是首次發現。
這一觀察結果發表以後,引起了中國國內同行的關注。同時為中華蜜蜂的研究提供更進一步的幫助。很多人看到,中華蜜蜂的這種特性,是世界上其它蜂種所不具備的,既然中華蜜蜂不會受到蜂蟎的危害,蜂王也就更不會受到蜂蟎的侵襲。
真正原因:內奸——義大利蜂
調查人員在偶然的一次為死亡的中華蜜蜂蜂王做解剖時意外發現了線索,蜂王的身體上有類似蜜蜂蜇刺樣的鉤狀物,這個鉤狀物又與中華蜜蜂的蜇刺有很大區別。
在農科院蜜蜂所,科研人員將不同蜂種的蜇刺進行比較,發現蜂王身體上的蜇刺是義大利蜂的。義大利蜂是中國引進的外來蜂種,個體大、產蜜量高,令科研人員不解的是,不同蜂種要進入對方的蜂巢幾乎是不可能的。科學家們對意蜂是如何進入中蜂蜂巢這個謎進行了破解,他們和當地蜂農在野外的飼養場,設定了半透明的蜂箱,隔一段時間就進行一次觀察。
經過許多天的觀察,科學家們終於捕捉到義大利蜂進入中蜂蜂巢的情況。本來種群之間,每個蜂群都能保衛自己的家園,如果別的蜂群來的話,肯定會打架,可是義大利蜂到了中華蜜蜂蜂巢的門口,先振動翅膀,中華蜜蜂就讓它進去了,進入蜂巢後還得到相當於同伴的待遇並得到飼喂,說明中華蜜蜂對義大利蜂沒有抵抗能力。
通過長期觀察,發現義大利蜂翅膀振動的頻率,與中華蜜蜂的雄蜂翅膀振動的頻率有點相似,既然振動頻率一樣,這種蜂群之間的信息交流就可以建立了。所以中華蜜蜂就誤認為它是雄蜂了,由於不同種群之間畢竟不能共存,義大利蜂殺死中蜂蜂王也就不可避免。
一個蜂群只有一個蜂王,而失去它,可以說是該蜂群最大的災難了,蜂王的死會造成蜂群的滅絕。蜂王之死的原因逐漸清晰起來,調查使科研人員發現,如果一個地方混養兩個不同蜂種,就很容易把本地中華蜜蜂蜂群消滅,外來物種的引入對中蜂是最大的威脅。
飼養管理
中華蜜蜂飼養管理技術雖然與西蜂飼養管理有許多相同之處,但由於中華蜜蜂有其特有生活習性,在飼養管理方法上,必須更適應中華蜜蜂的某些生活習性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否則會造成不應有的麻煩,甚至會造成損失。
放蜂場地選擇
中華蜜蜂放蜂場地應選擇在遠離工廠、礦山、公路等僻靜的山坡、半山坡以及林木邊沿、避開人畜騷擾或振動干擾,蜂場附近要有充足而清潔的水源。中華蜜蜂對大宗蜜源要求並不十分嚴格,但對蜜粉植物種類要求較多,蜜源花期連續,沒有太長的斷蜜期,由於中華蜜蜂善於利用零星蜜源,外界零星蜜粉不斷,避免引發盜蜂,便於管理。
蜂群擺放
由於中華蜜蜂馴養時間短,野性較強,定向能力較差,容易迷巢,因此擺放中華蜜蜂就不能象擺放西蜂那樣成行、整齊而緊密、方向一致。擺放中華蜜蜂蜂群,群間距離要遠些,前後交錯,巢門方向不求一致,避免群間蜜蜂相互錯投,造成相互斗殺。特別交尾群,更要加大大群之間的距離,防止蜂王投錯被殺。各箱體套用木樁墊起,防止螞蟻對中華蜜蜂蜂群的侵擾,造成逃蜂。
防止異味接觸
中華蜜蜂嗅覺靈敏,對異味反應很敏感。飼養中華蜜蜂的蜂箱最好是用西蜂用過的蜂箱。或選擇無異味的木料做成的新蜂箱,新蜂箱在使用之前,先塗上少量的蜂蠟,消除木質氣味,利於中華蜜蜂接受,防止飛逃。不用味重的藥物防治蜂病,蜂箱、蜂具消毒後,必須徹底消除異味後方可重新使用,蜂箱儘量採用灼燒方法進行消毒,防止異味刺激蜜蜂而造成逃群。
蜂群管理
中華蜜蜂嗅覺靈敏,盜性較強,防止盜蜂是管理中華蜜蜂的一項主要工作,應隨時加以注意。最好在巢門閘板上分兩排打6—8個小孔,孔徑5—5.5mm。在飼養過程中,根據群勢變化開放或堵塞小孔數。箱縫用塑膠膠帶封嚴。
中華蜜蜂叩舊脾的習性是與其對巢蟲(蠟螟)抵禦能力差有關,飼養中華蜜蜂要勤造新脾更換舊脾,換出來的舊脾除保存少量采蜜期使用外,其餘應及時淘汰化蠟,防止蠟螟卵蟲帶入蜂群,加高箱底與巢脾下樑間的距離,至少要有40毫米的間距。或者採用活底蜂箱,以便隨時清除箱底上的蠟屑,以防蠟螟產卵。
野生中蜂的蜂巢是:中心部位多為蛹脾,蛹脾外邊是蟲脾,蟲脾外邊是卵蟲脾,卵蟲脾外邊是未造完整的新脾。整個蜂脾呈半球形各脾上部都有較大範圍蜜粉圈,子圈均在各脾下部。因此管理中蜂不必過分強調調脾,繁殖期內儘量減少開箱次數,以免擾亂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
分蜂季節適當增加檢查次數。中蜂分蜂群出飛時間早,蜂王在王台里產卵後不等王台封蓋,隨時都有可能出飛。發現蜂群怠工等分蜂預兆時,採取人工分蜂加於消除。蜜源開花前,多次毀台維持強群群勢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為提高采蜜量,流蜜初期可以合併蜂群或者調動外勤蜂組織強群采蜜。在采蜜期多造新脾。
越冬管理
為適應中華蜜蜂結團在巢脾下部、結團緊密這一生活習性。越冬蜂巢的布置應是:中心部2—3脾上部有蜜下部空房的半蜜脾或者少半蜜脾,外邊各放一快張下部有少量空房的大蜜脾。因為中蜂為保持結團的緊密,往往要叩掉巢脾下部的大片巢脾。如果都是蜜房,蜜蜂在叩脾過程中就大量吃蜜,吃蜜太多,積糞過多,越冬後期下痢,將會造成嚴重損失。
保護級別
2006年,中華蜜蜂(中蜂)被列入農業部《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膜翅目(三)
膜翅目(學名Hymenoptera)包括蜂、蟻類昆蟲。屬有翅亞綱、全變態類。全世界已知約12萬種,中國已知2300餘種,是昆蟲綱中第3個大目、最高等的類群。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以熱帶相亞熱帶地區種類最多。膜翅目是昆蟲綱中的一個目,它的名字來自於其膜一般的,透明的翅膀,它包括各種蜂和螞蟻。 |